岁月长安 作品

第719章

“勇冠侯说的是,你们都是朝廷的栋梁,是朕的功臣。

大夏有你们,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话朝臣们爱听,自然立刻附和,纷纷表忠心,赞颂皇上圣明。

可圣明的皇上等他们说完了,又笑着来了句,

“但顾清晏作为西北军主帅,居功至伟,朕要封他为燕平王,赐封地,享食邑。”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互相张望,谁都不敢出言,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

连一直跟胡秀儿垂手站立,等待封赏的西北军众人,都震惊到无以言表。

第五百五十五章 恶意

宋瑜也是眼皮直跳,暗道不好。

因为胡秀儿要以军功封将,宋瑜还特意了解了一番大夏的军功爵位制。

大夏的军功爵制是太祖皇帝亲手订立的,天子所班是"公、侯、伯、子、男",诸侯所班是"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军功是论功行赏,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意思就是,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

而宗室贵族子弟不能像过去那样世袭,如果没有军功的话,就不能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

所以奋勇陷阵杀敌,打胜仗夺取关隘和城池,是获取军功,接受爵禄赏赐的必要条件。

原则上,只要你立下足够大的军功,就能获得足够大的奖赏。

但实际上,朝廷有个不成铭文的规定:生前不封有功之臣为王,死后追谥。

除了宗室,立了功的大臣、将领,封号最多到公爵,就已经顶天了。

此举是为了避免功高震主,毕竟有封号和封地,还有实权的异姓王,想造反可就太容易了。

顾清晏虽然是安乐公主的亲儿子,皇上的亲外甥,可他姓顾,不姓朱。

他不是宗室子弟,就不能封王。

皇上却要封他为王,还要给他封地,让他享有食邑。

这份荣宠,实在是太过了。

凡事过犹不及,大夏那些开国功臣都没封过异姓王,顾清晏怎可越过他爹他祖父封王呢?

要知道,顾清晏的亲大伯,现如今的国公爷,在战场上伤了腿变成废人的顾勇志,也不过是袭了老国公的爵位,并未再有其他封赏。

顾清晏就算立下了盖世奇功,顶破天封个国公,怎么能直接封异姓王?

总不能让他亲大伯以后见了他,都得行礼跪拜吧?

更何况皇上要是真有此意,也该提前跟内阁元老们商议,而不是直接在大殿之上说出来。

弄的百官们讳莫如深,一言不发,皇上自己也尴尬。

顾清晏更是被架到了火上,瞬间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文武百官强烈反对,必然会让西北军众人心生怨怼,哪怕明知此事不可为,作为手下,他们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主帅受辱。

到时候,京官和地方官,文臣和武将,京畿大营和西北精锐.......

宋瑜不敢往下想了,此事要是闹大,只怕连皇上都很难收场。

宋瑜真的忍不住怀疑,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真的觉得自己的皇位坐的很稳吗?

真的以为只要有顾清晏这个杀神坐镇,满朝文武就奈何不了他?

很显然,朱弘懿不是这么以为的。

在朝堂陷入死一样的寂静,下面却暗流涌动,随时都可能爆发一场山呼海啸之时。

他直接揭过了这个话题,就好像从未说过似的,转而问起了其它,

“张老将军保家卫国几十年,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听闻他的死讯,朕心甚痛,常常想起当年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情形。

今追封其为安国公,配享太庙,其子张远达可在?”

张远达立刻出列,抱拳俯首道:

“微臣在。”

张远达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张老将军的儿子,他是张老将军亲弟弟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被张老将军收养了。

顾清晏觉得以张老将军对西北军的贡献,哪怕在大战开始前已经病逝,朝廷为了彰显对老臣的敬重,也会对他进行追封。

既然会追封,那就会恩荫子女。

张老将军自己亲生的子女都不大成器,张六娘也没做出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个便宜给张远达比较好。

张远达虽然不是武将,而是文官,但他打从十岁起就被张老将军养在跟前,中了举后,这么多年一直给张老将军做副手。

在张老将军病重的那段时间,他把西北军的军务和并州府的事务,也处理的很妥当。

此人低调,勤恳,忠诚可信,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人品性情,反倒是最像张老将军的那个。

所以顾清晏跟几个老将军,最终商议决定,由他来代表张家子女,接受张老将军留下的恩荫

朱弘懿以前在西北时,也见过张远达,对于他的身份也有所耳闻。

但他不在意张远达是不是张老将军的亲儿子,也用不着在意,只要让下面的人知道,朝廷敬重老臣,不会忘了老臣的付出就行。

究竟是不是张老将军的亲儿子受封,不重要。

朱弘懿没有什么寒暄废话,直接道:

“你跟随你父亲在西北历练了多年,对西北各处都很熟悉,云州府缺一个知府,就由你去担任吧。”

顾清晏眉梢微微挑了下,云州府是大夏最北边的一个州府,一年有半年都是天寒地冻。

环境算不得好,但是位置却很好。

上接鞑靼和瓦拉,下接衮州府,左边挨着北羯草原,右边跟通州府隔河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