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安 作品

第432章

那就只能继续从通州府粮仓想办法。

先把通州府的十万石粮食,弄到手。

宋瑜没想到自己说了这么多,胡秀儿却想到了这个,不由捏了捏眉心,郁闷道:

“我来是想提醒你,不要中了程侍郎的算计,他是此行的主官,怎么弄到粮食,怎么运往并州府,是他该头疼的事。

你一个巡察使,只要盯着他们有没有认真当差,有没有偷奸耍滑就行了,不需要冲锋陷阵,更不用冲在最前面。”

胡秀儿反问,

“要是程侍郎没办法,通州府粮仓死赖着不给,怎么办?”

“他们不敢,皇上都下了圣旨,他们顶多拖延一番,哭哭穷,卖卖惨,怎么也要给一点。”

“一点是多少?”

“三五万石吧,他们只有那么多,顶多给咱们一半。”

“不行,三五万石什么也不够干。”

胡秀儿沉声道:

“通州府这儿必须弄到十万石,不够的再从其他粮仓凑,二十万石粮食无论如何也要凑够,全部送往前线。”

宋瑜觉得胡秀儿异想天开,就算有皇上的圣旨,粮仓还不舍得把粮食都拿出来呢,更何况没有皇上的圣旨,其他粮仓怎么可能会往外拿粮食。

这跟从他们身上割肉有什么区别?

那帮贪心吝啬的老油子,怎么可能配合?

胡秀儿却道:

“皇上圣旨里也没说这二十万石粮食都从通州府征调啊,只说让咱们押送粮食去并州府,至于粮食从哪儿征调,不是咱们自己看着安排吗?”

宋瑜差点没咬到自己的舌头,圣旨只是皇上下发的一道旨意,具体怎么实施,是由内阁传达给各处的公文决定。

内阁安排这二十万石粮食从通州府征调,那他们就只能从通州府拿粮食。

去别的粮仓,粮仓官员怎么会放粮?

圣旨这个东西只有在戏文里才能无往不利,在具体实施中,还得结合实际情况。

殊不知有句话叫“天高皇帝远”,离京城越远的地方,圣旨的威慑力就越弱。

要不怎么会有强龙不压地头蛇的说法呢,粮食就是粮仓官员的命根子,为了守住命根子,就算是真龙下凡,他们都不会轻易让步的。

更何况只是握着圣旨的他们这点人!

胡秀儿敏锐捕捉到了一点,连声问道:

“你的意思是咱们的人手不够多?

在粮仓这个地方,地头蛇说话比圣旨管用?

那咱们要是能说动地头蛇帮忙,是不是就能让他们乖乖把粮食拿出来?”

宋瑜恨不得撬开胡秀儿的脑袋,看看里面究竟装了些什么。

他说城门楼子,她怎么就能想到胯骨轴子呢?

胡秀儿见宋瑜干巴巴瞪着眼睛不说话,看她跟看傻子一样,恼了,甩了宋瑜一马鞭,气呼呼道:

“别以为就你聪明,你看着吧,这事儿我肯定能办成!”

说完,就掉头回去找罗九他们了。

别以为她没看出来,宋瑜压根就没想把这事儿办成,他脑子里就只有他自己的前程,根本没想过西北军这个时候要是断了粮会怎样。

眼看胜利在望,她是绝对不会让西北军断粮的。

公事公办说不通,那她就自己想办法。

宋瑜气的脸色铁青,胡秀儿这一鞭子打的并不重,他也不觉得疼。

可是脸上挂不住啊,他好心好意,她非但不领情,还打他一鞭子,真是岂有此理,可恶至极。

既然她非要一条道走到黑,那他也不管她的死活了。

就算他们的关系被公之于众,他一个男子,顶多被人背地嘲讽几句,笑话一番,还能怎么着?

他不过是当了几年上门女婿,被女方休弃了,他又没触犯天条,他有什么可害怕的?

名声这个东西,对男子来说本来就没那么重要,一个好名声能锦上添花,一个坏名声也不会让男子死无葬身之地。

反倒是女子,如果名声有碍,以后行事就会处处受制,步步艰难。

哼,再艰难也是胡秀儿自找的,放着舒服日子不过,非要出来找罪受,以后就算再苦再累再难,也是她活该!

就在宋瑜在心里翻来覆去骂胡秀儿时,胡秀儿已经把此事的利害关系跟罗九他们说了,以及她准备怎么做。

罗九和张强等人都赞同胡秀儿的做法,他们丝毫不觉得胡秀儿这么做有什么问题。

为了西北军不断粮,干点出格的事怎么了?

只要小侯爷能大获全胜,能把蛮夷彻底打败,他们这就是立功!

胡秀儿拍了拍罗九肩膀,满意道:

“说得好!只要你们肯全力配合,咱们这事儿就成了一半。

现在,是亮出你们各自人脉的时候了!

说吧,离的最近的军营中,你们跟谁关系好,谁手里的兵是咱们能借用的?”

第三百三十八章 比试

罗九和张强从军多年,军中旧友倒是有不少。

但是能在通州府说上话,能插手通州粮仓事务的,却只认识一个,跟他们小侯爷不太对付的吴亮。

吴亮是平江伯吴公瑄之孙,太祖皇帝登上大位后,让平江伯负责总的漕运粮储。

也就是说,太祖皇帝把所有漕运的粮食运输储存监管等事,都交给了平江伯负责。

平江伯也不负圣望,只用了不到八年时间,就建起了大小粮仓一百七十余处,每处粮仓都安排有卫所兵将把守。

最多的一年,平江伯督运的粮草超过了四百万石,无一丝纰漏。

太祖皇帝对平江伯的才能大加赞赏,亲手将漕运之印授予他,平江伯府一时风头无两,京城无人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