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赚钱的途径就是把羊养大,把羊皮卖给像老头这样的皮毛商贩,换取生活必需的粮食和盐。
生活十分困苦,能填饱肚子就是她们最大的奢望。
老头在这个地方的身份,是收购皮毛的走私贩子,而胡秀儿在老头口中,是他路上买来给儿子当媳妇的奴隶。
天黑了,胡秀儿静静躺在石屋里面靠墙的石床上,听着围坐在门口火堆旁,喝酒烤肉闲话家常的老头和女人们。
老头走私贩子的身份不是伪装,他以前经常来这里收购皮毛,给出的价钱很合理,很受这里人的欢迎。
甚至老头在这个地方还有一间石屋,就是胡秀儿现在躺的这间。
老头的媳妇和孩子,都在当年宁乡城被蛮夷攻破屠城时死了。
他跟这里的一个女人是同乡,出于同情,才会大老远跑来收购她们的皮毛。
别的走私贩子,都嫌她们这里货少,不愿意来,偶尔过来,也会把价钱压的很低。
女人们自己带着皮毛去宁乡城,或者去蛮夷的集市上卖,都有被抓的风险,所以她们都很感激老头,对他很是亲近。
老头说他要去别的地方多收一点皮毛,带着胡秀儿不方便,想把胡秀儿留在这儿几天。
女人们忙不迭答应帮他照看,胡秀儿听的眉头紧皱,老头居然要把她一个人留下,不担心她逃跑吗?
第二天一早,老头果然不见了踪影。
但胡秀儿的药没断,给她送药的变成了这群人的领头,一个叫贺雁秋的女人。
三十来岁,眉目清秀,只是脸上有两道从额头横贯到下巴的伤疤,疤痕盘虬像两条蜈蚣扒在她脸上,乍一看有些吓人。
胡秀儿观察贺雁秋的言行举止,觉得她不是个一般人。
在宁乡城这种边关小城里出生长大的女子,能有自己的名字,还不是那种俗气简单的大花二丫三妞之类。
可见她的出身挺好,家里对她也很看重,才会专门给她取个好听的名字。
她的仪态虽然比不得云雁那种宫里调教出来的规范,但也不是那种土财主暴发户家只学了个皮毛的小家子气。
胡秀儿猜测,贺雁秋可能是书香门第,或者官宦人家出身。
那她肯定识字,胡秀儿试探着用木棍在地上写下一行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是顾清晏教她练字时,让她临摹的诗文。
写的时候累的手腕酸疼,觉得这种酸不拉几的诗文谁稀得看,可这个时候,她第一个想到的却是这一句诗。
被掳走这么久,她一直努力开解自己,不让自己气馁,不让自己胡思乱想。
可失去了力气,又被毒哑了嗓子,前路茫茫,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去,她也免不了有些哀伤。
当然最重要的是,试探要含蓄。
老头没有暴露她的真实身份,在不确定贺雁秋是什么样的人之前,她也不会轻易自爆。
贺雁秋她们虽然是大夏人,但是不容于家乡,选择来到蛮夷的地盘生存,显然是打算舍弃掉大夏人的身份。
对于旁人来说,顾清晏是大英雄大功臣,对她们来说可不一定。
顾清晏没有收复宁乡城之前,她们受尽苦楚,活得屈辱。
顾清晏收复了宁乡城后,她们的处境并没有好转,不得不背井离乡跑到这种地方,过这种朝不保夕的苦日子。
她们心里对顾清晏是感激,还是怨恨,胡秀儿也说不准。
但老头既然敢把她一个留下,让贺雁秋她们看管,想来还是怨恨的可能更大。
所以胡秀儿不能暴露身份,只能用老头给她编造的假身份,一个被拐卖为奴的可怜女人,去试探一二。
第四百一十四章 逃跑
贺雁秋照例过来送药,看到地上那一行字,目光微微一怔,可再看向胡秀儿时,又恢复了面无表情。
直接把药汁递了过去,一句话也没有。
胡秀儿乖乖接过药,偷偷掐了自己一下,红着眼眶把药喝了,才可怜巴巴望向贺雁秋。
她小时候闯了祸,怕被爹打,就会这样低着头抬着眼,抿着唇,一言不发地瞧着人。
爹一般情况下都会心软,即便还生气,打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用力。
显然这招对于贺雁秋这种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来说,也管点用。
她本来冷冰冰的脸上浮现出些许怜惜,开口说了句,
“既然已经这样了,就别想太多,能活着已是万幸。
崔老板的儿子年轻能干长的也不错,能遇到这种买主,你已经是撞大运了,要知足。”
说完,抬脚将胡秀儿写的字全部抹掉,转身离去。
胡秀儿郁闷地捶了捶胸口,不气,不气,气坏了,伤的是自己的身子。
这群女人经历了太多苦难,失去了同情心,很正常。
但她起码有回应,那就还有机会,慢慢来,不急。
胡秀儿不断劝着自己,可一想到贺雁秋用那种眼神说让她知足,还是忍不住生气。
原来在这些女人眼中,一个被买来的女人,能嫁给一个年轻能干长得不错的男人,是撞大运,应该知足感恩。
她们怎么就不想想,一个被拐卖,被当奴隶卖掉的无辜女子,被迫背井离乡,跟家人分离。
在完全不经过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就被跟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配对,这件事本身有多可恶!
就因为老头儿子的条件还可以,她就应该感到幸运,应该知足。
不要想着回家,想着逃跑,就应该老老实实跟着这个男人,为他生儿育女,伺候他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