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522

其他紧急之事做了讨论,慕容念在一旁安静地记录下二人商讨出的解决之策,燃眉之急的事瞧着都议得七七八八了,就只剩下了一件。

殿中忽得陷入了寂静,过了许久,萧季绾才开口打破了沉默,“姜大将军一案,皇兄觉得该如何处置?”

第248章 系铃

观政殿为太极宫中轴线上的第一大殿, 号称“前朝”,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会,亦或是接见外邦使臣这样特殊的日子里, 才会在此殿开朝。

特殊的日子, 也包括大晋北归后的第一个早朝之日。

永嘉帝在万众瞩目之下登上了观政殿, 今日他着了一身正式的朝服, 十二毓冕与朝服上的日月十二章无不昭示着君权的至高无上。

萧氏, 终于回到了长安, 而那个让萧氏重归故都的最大功臣却已经身埋黄土,可有些人连死人的身后名都不放过, 执意要对战功赫赫的姜氏一族赶尽杀绝。

丹阶之上, 御座之下,手握监国之权的镇国晋宁长公主傲视群臣,天家兄妹如出一辙的肃穆之色, 让群臣意识到,重回长安的第一个早朝,暗流涌动,并不太平。

待所有人就绪, 永嘉帝缓缓开口, 询问众人, “列位臣工一路辛苦,眼下中枢虽已回到长安,但后续事宜仍然繁杂,诸卿当一如既往,听候中书令的安排。”

尚书令谢宜此次并未随行, 而是自请留在建宁,安排后续两次的北迁事项, 而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侍中一位至今空缺,只有一位门下侍郎代为主事,因而慕容念便成了今日早朝上,除永嘉帝与萧季绾外,官位最高之人,赫然立于百官之首。

听闻永嘉帝点到了她,慕容念不卑不亢地出列,“臣谨遵陛下之命。”

待她秉呈完,诸臣才接着附和道,“臣等谨遵圣喻。”

永嘉帝满意地扫了众人一眼,继续开口,“众卿方至长安,想来手中定有许多要事亟待处置,若无启奏,便各自回去处理手中事宜吧。”

第一次朝会只是为了让天子出现在众人面前,让众人亲眼看见天子龙体无碍,从而安定人心,所以百官在来观政殿前就差不多猜到,今日的早朝不会持续太久,毕竟才回到长安,什么都没理出个头绪,可事情还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永嘉帝这才讲了几句话,怕是御座还没坐热,竟就让他们回去了。

不对啊,观陛下与殿下方才的神色,今日不像无事发生。

有人忍不住在心中嘀咕,垂着头也不妨碍他们的目光四处乱瞥,正捉摸着上头二位的意思,互听殿外宫人高声禀报,“陛下,翼国公府姜二先生在宫外求见。”

姜原进只是玄甲军的帐下军师,在朝中并无官职,未经传召,无法入宫登朝,他这个时候请求觐见,为的是什么?

永嘉帝心中一突,与萧季绾对视一眼,萧季绾微微摇头,于是他开口道,“诸位无事回禀,那就散朝吧,请姜二先生先去立政殿等候。”

“陛下,臣有奏。”

一绯袍官员出列,已经从御座上抬起半个身子的永嘉帝闻言又不得不坐了回去,他望向说话的人,认出这是御史台的官员,御史中丞之一的钱槐。

御史台有纠察百官之权,钱槐想参何人?

慕容念在心中快速将钱槐的生平履历以及家世姻亲全部过了一遍,顿时明了了大半,她背对百官,用口型提醒萧季绾,“右威卫。”

萧季绾想起来了,钱槐与前任右威卫中郎将耿无忌曾是同门,左右威卫改制后,并入了玄甲军,为玄甲右军,而耿无忌则因此在姜尚川手底下担任校尉。耿无忌同他誓死效忠的主帅姜尚川一样,都没有能够活着走出叠谷关。

思及此,萧季绾望向钱槐的目光故意带了几分审视,原来他就是皇兄安排的那个人。

前几日萧季绾同永嘉帝论事时,问及姜原遂父子通敌一案的处置方法,永嘉帝言,此事已然闹得天下皆知,虽则他也不信姜氏会叛主,但是眼下这个时候,越是遮掩就越容易引人怀疑,不如坦坦荡荡地让三司依照大晋律法去查,才能为姜原遂父子洗涮冤屈,让他们清清白白地附葬帝陵。

当永嘉帝提出这个方法时,萧季绾及时地回问,“可是赵娘子的身世哪里禁得住查?”

于是永嘉帝告诉她,“赵惊玥的身世禁不住查,可是赵惊玥她待阿柔如珠如玉,不会不为自己的女儿着想,她没有做过,难道我们还能让人冤了她不成?如今高涣那边咬死了不开口,细作那边又一口咬定她所言属实,我们不是没尝试过其他法子,可条条都行不通,不若放开了让人查,有朝臣看着,天下人看着,你我盯着,难道还怕伪证吗?堵不如疏,或许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