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484

泉行宫,萧季绾不得不留下代他主持今岁的曲水流觞宴。

上巳节一过,永嘉三年的春日便很快就要结束了,随着春日一道结束的,还有大晋与北齐之间薄如蝉翼的太平。

烽火如预料之中的一般到来了,又比预料之中的要早些。

是北齐那一头先撕毁的休战盟约,起因是大晋境内的一伙山匪越了界,入了关中,在关中占了一个叫做流翠山的山头建寨称霸,北齐自称因着顾念休战盟约,多次尝试与流翠山山匪议谈,想客客气气地将他们请下山,谁知流翠山匪不仅杀了北齐官府派往山中和谈的官员,还下山连屠周边十二个县的县衙,将高薛一族的人头当成战利品割下来带回山中,做成酒樽,北齐的起战书中称,是大晋不仁在先,所以他们才不得不义。

“山匪抢杀官府?”萧季绾将起战书按在案几上,冷然道,“高涣也真能想得出来。”

“起战书的后头还附上了被流翠山山匪杀害的北齐官员的性命,一共一百七十一的,如此一来,流翠山匪之事看上去就格外真实,”慕容念在一旁接过话头,“大晋失了先机。”

“高涣撕毁盟约比我们预料的要早,”萧季绾指尖在“起战书”三字上划过,眸中凝起一股寒意,“他等不及了。”

“原以为他会选择在秋后,等到北边塞外的马长到膘肥体壮之时再向大晋宣战,眼下足足早了半年之久,”慕容念猜测说,“这般等不及,怕是北齐内部生变。”

“高耿虽是个暴虐之君,但他打天下那会儿高涣可还没出生,塞北各部对高耿再有怨言,也是跟着高耿一路南下打过仗的,论对塞北的控制,他比不上高耿,之前塞北诸部之所以臣服于他,一则是高涣许给了他们重利,加上高流留给他的信物让他们相信这是高流认定的人,二则也是因高耿年老体衰,之后又‘死于’荥阳。”

慕容念明白了萧季绾的意思,“眼下高耿不仅没死,高涣还在与大晋的交战中一败再败,将高流夺下的疆域失了六成不说,还继续一意孤行推行革新,塞外八部应是早就对他不满,北齐提早撕毁盟约,大约就是他们逼迫的缘故,所以与其说是高涣等不及,不如说,是塞外八部等不及。”

萧季绾靠在凭几上,头疼地按了按额角,“那么他们为何会等不及?”

“前几日遇上钦天监监正,他说,今岁天象有异,北面怕是有旱。”

“咳咳咳咳咳,”永嘉帝靠在榻上剧烈地咳嗽着,缓了好一会儿才喘过气来,他提着口气隔着垂下的帘幕打量外头跪着的人,状似不解,“舒殿正说什么?方才朕未曾听清。”

韩翎纾以手抵额,再次回禀,“陛下,臣前几日顺着线索又查到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一养女,这名养女极有可能也是高流派往江南的细作之一,只是当臣深入探查时,却发现这户人家一夜之间从建宁消失,臣觉得不对,立刻就来回禀陛下,打扰了陛下休养,臣罪该万死……”

永嘉帝抬手阻止了韩翎纾接下来的话,“你说这户人家在你探查之时,一夜之间从建宁消失?”

韩翎纾适时从袖中掏出一卷东西,“是,此为臣调查的那户人家的户籍,户籍中看不出错处。”

永嘉帝沉默地皱起了眉,户籍中看不出错处,人又一夕之间消失,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你是亲自查办的人,你对此有何猜测?”

平静如水的声音穿透帷幕,落在韩翎纾跟前,轻若羽毛,又重若千钧,才对答了几句,她的额头就密布了一层薄汗。

帷幕后头那个天子常年缠绵病榻,此事天下皆知,可再怎么病体残躯,他都是天子。

韩翎纾在他面前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她斟酌了半晌,觉得斟酌的时候刚刚好,才斗胆开口回答,“回陛下,臣不敢有什么猜测。”

轻笑从帷幕后传了过来,薄薄的帷幕纹丝不动,韩翎纾抬起的头却情不自禁地想要垂下去。

“但说无妨。”

此言一出,她不该犹豫了。

“陛下,臣斗胆以为,在恪言掌握的细作之外,还有另外一支细作隐在建宁。”

帷幕后头的人没有说话,韩翎纾这才接着道,“臣自以为自己行事隐蔽,可那人却对臣的计划了如指掌,臣怕这一支细作近在身侧。”

“哦?”永嘉帝玩味道,“那么舒殿正,以为是谁呢?”

韩翎纾深吸一口气,抬起头,隔着帷幕望向榻上之人,“陛下不妨想一想,长公主殿下与慕容侍郎之事,何人会知晓,殿下的行踪,又有何人能探听,还有……”

“还有什么?”说话间,帷幕后头的人起了身,下了榻,一步一步正朝着她走来。

韩翎纾紧张地握紧了双手,尽力做出一副不卑不亢镇定自若之态,“放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