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379

震慑之意,想必他们已经收到我大齐三路大军围攻荥州的消息,生怕我们将对付荥州的策略也用来对付剑川,所以才用军演来告诉我们,他们剑川长水军可不是纸糊的,而此举也反应了长水军内心的畏惧,因为害怕,所以才要想方设法地震慑。”

“哦?上将军这么以为的话,为何不趁着您所谓的南晋内心畏惧这样的好时机,直接向陛下请命率军打回汉水以南,收复剑川广云呢?”

“春官大人在开玩笑吧,此刻出兵剑川?那岂不是分散了我大齐的兵力?臣倒以为南晋或许就是想要通过军演挑衅我大齐,激怒我们向剑川出兵,将我们的主意从荥州战场上转移一部分到剑川战场,若当真出兵,那就是中了他们的圈套!”

“圈套不圈套的,臣并不知晓,臣只知道,此时此刻永嘉小儿的亲妹妹,大晋的长公主就在剑川!”

“一个女人而已。”

“那是个寻常的女人吗?是安南大都护!”

“说这么多,上将军直接出兵好了,先帝曾有让这位公主和亲的念头,上将军说不准能将那长公主劫掠回来,完成先帝未竟之愿呢!”

高涣一言不发地旁观臣下吵成一团,高弘暗中给他递了几次眼色,他都视而不见,作壁上观。

吵得再厉害,也比一致反对他的新政要好。今日早朝这些个各怀鬼胎的都在为剑川军演吵吵嚷嚷,倒是无人在意他昨日提出的改革税制的新政。

千诗宴从设立以来,未曾有一年中断。此宴举办了十九年,只出过三名魁首,这三名魁首皆出自盛极一时的世家门阀,而如今,她们一名受家族所累困于掖庭,一名因嫁为人妇侥幸逃脱株连却仍前路未卜,只有一位运道好些,在遥远的郁林代大都护行教化之事,天高海阔,自在翱翔。

平帝一生都在与世家抗衡,末年之时终于大有所成,而一为燕后攒势立威,二为通过家眷制衡门阀而设的千诗宴,在世家大厦倾覆,昔日垂帘的皇后荣升太后以后,似乎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

关于永嘉元年需不需要继续举办千诗宴,燕后很早就给了永嘉帝暗示,萧季绾一离开建宁,她就在永嘉帝前来请安时旁敲侧击过,“关于今岁的上巳节,陛下有何想法?”

永嘉帝闻言便明了其中之意,“阿娘,儿虽下令为先帝守孝期间不得兴礼乐,但民无节则不豫,像上巳节此等传承了千年的佳节,是百姓一年到头难得能为自个儿好好过一过的日子,儿以为可遵循旧制。”

太宸宫的旧制是什么?自然是由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皇后率领诸夫人贵女,前往汤泉行宫过节,去了行宫,曲水流觞宴与千诗宴就万万少不了了。

对此,燕后主动提出,“阿娘老了,身子又是江河日下* ,去凑个热闹也就罢了,千诗宴是万不能亲自主持的。”

“可阿栀从未主持过千诗宴,”永嘉帝顺势问道,“不知阿娘可有推举之人,能协助阿栀举办此宴?”

燕后也不绕弯子,直接抛出了她一早便定好的人选,“慕容念如何?”

永嘉帝自是不会反对,“如此便劳烦慕容舍人了。”

慕容舍人便是慕容念,燕后裁撤了凤台后,永嘉帝依照其提议,将凤台女官补位中书空缺的官职,其中中书舍人为记录帝王言行,修订起居注的记注官,燕后将这个位置给了慕容念。

永嘉帝没有异议,当即命人请来慕容念落定此事。

“是,臣定竭力协助皇后殿下筹备千诗宴。”

燕后点了点头,转而询问永嘉帝,“往年都是由孤出一‘飞花令’,再由参宴之人自由做诗赋,最后由孤裁定魁首,虽则仍旧是千诗宴,可这既是永嘉元年的千诗宴,陛下在章程上可有其他想法?”

永嘉帝看了慕容念一眼,问道,“阿娘既推举了慕容舍人,不知慕容舍人可有想法?”

慕容念拱手,“臣确有一想法。”

“嗯,说来听听,”燕后看上去十分感兴趣。

“昔日千诗宴上由于参宴之人为五品以上京官家眷,因而宴上所出之诗皆是极为相似的名门闺阁诗体,若陛下与太后想有所不同,不若从此处着手。”

燕后闻言猜测,“你的意思是,让五品以下官员的家眷也一同参宴?”

“臣请在国子监外设一铜柱,为题诗柱,柱上悬数枚木牌,每枚木牌上刻一‘飞花令’,不拘泥于身份年岁,凡有意的女子,皆可往题诗柱中投诗笺,如此或有意外之喜。”

燕后眼前一亮,“陛下以为这法子可行不可行?”

永嘉帝赞赏道,“我朝太祖皇帝曾于长安太极宫前立谏柱,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凡有进谏之言皆可投注此柱之中,慕容舍人的建议倒与太祖皇帝立谏柱有异曲同工之妙。”

“臣见识鄙薄,岂敢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