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377

她的看法时,便会微微点头,若是同意却犹觉不足,便会稍作点拨,若不同意,就会对她道,“你再想想。”

如此过了数日,慕容念的回答已经渐渐能够令燕后满意,这时燕后却又告诉她,“孤的见解并不全然正确,你要兼听则明,多思多想。”

“是。”

“日后每日由你亲自去宸元殿取奏疏,奏疏取来孤也不会再动笔批阅,由你初拟,再交由孤过目。”

燕后的这一举措是慕容念始料未及的。

大部分奏疏都由永嘉帝批阅了,能送来文德殿给燕后过目的,都是永嘉帝悬而不决的大事,而燕后此举无异于将批阅奏疏的特权给了她。

“为难了?”燕后半个阖着眼,头都没偏过半点,就猜出了慕容念的想法,“觉得不合礼数?僭越?”

“臣不敢。”慕容念将奏疏放回矮几上。

“那就是害怕?害怕批阅错了?”

慕容念斟酌道,“臣才疏学浅……”

燕后打断了慕容念的自谦之言,“你有几分才学孤岂会不知,孤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你不可再说这样的话。”

“是。”慕容念恭顺道。

燕后睁开双眸,目光沉沉,她问慕容念,“孤从你的眼中看不出半分野心,你当真不懂野心为何物吗?”

说罢又自言自语道,“这太宸宫中,会有全无野心之人?”

“臣感念太后知遇之恩。”慕容念只能这般回答。

燕后盯着她瞧了半晌,“你全无野心,令孤安心,又令孤担心。”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

“你不会成为变数,对吗?”燕后问道。

“臣……”

“罢了,说些别的吧,”燕后的精力有些不济,却还强撑着说,“孤旬日以来,一直在想凤台该何去何从。虽则先帝之时,凤台已并入中书,可凤台起初是为方便孤处政而设,孤存在,凤台才存在,有朝一日孤去了,凤台的存在便会名不正言不顺,届时凤台是否会被裁撤犹未可知,孤不愿见凤台如此结束,那样的话,孤争了一辈子,到头来岂非为他人做嫁衣?”

慕容念垂首听着,燕后又道,“孤想到一策,那便是亲自裁撤凤台,你明白孤的意思吗?”

“太后是想,以裁撤凤台之法,而让凤台永远留在中书?”

“是,你猜一猜,孤的办法是什么?”

慕容念当真认真地想了起来,她说,“韩党覆灭后,朝中职位多有空缺,先帝在时曾补上了一些,但随后赵党倒台,眼下朝中职位所空比之前更甚,即便陛下开恩科,一时半会儿的也补不上,不知太后想的是不是这个机会?”

燕后点头,“你继续说。”

“太后当初任臣为凤台掌诏,为的是分中书之权,而此前中书是赵党天下,也就是说,三省之中,受赵党倒台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书,中书职位多有空缺,与其去寻那连影子都还未见着的新科进士,不若任用已有处政经验的凤台女官。”

“你说的不错,那么,”燕后问,“你愿意试一试吗?”

慕容念再次错愕地抬头,她想过燕后这般锤炼于她是为了萧季绾的日后,却没想到燕后给她安排的去处是中书。

“孤方才说你全无野心,因为你不争,但孤请求你为了阿绾去争一争,可否?”

“太后的意思是?”

燕后朱唇微启,轻轻吐出三个字,“中书令。”

中书令乃中书最高长官,正二品,三宰之一,因着大明帝在为景王时曾领尚书令,此后大晋的尚书令便虚而不设,尚书省便以从二品的左右仆射为首,而平帝为制衡各大门阀,不愿见一家在三省独大,在任命谢宜与赵士全为尚书左右仆射后,以赵氏与张氏党为中书侍郎,谢氏党为门下侍郎,至此三省的正二品最高长官皆虚而不设。

“我大晋已经二十余年不曾有过中书令了,”燕后拍了拍慕容念的肩,“谢宜让出了门下省,谢党只占了尚书省的一半,尚书省的另一半以及门下省,陛下想来另有打算,若论名正言顺,便只有中书可入手,你若为中书令,便进了三宰。”

若换成旁人,多多少少都会心动,以女子之身登临相位,前无古人。

可慕容念想的却是,这中书令为何不换萧季绾来当,却要绕一大圈交到她手?

燕后看出了慕容念的疑问,“阿绾,孤另有安排,现在你回答孤,愿意否?”

“若为大都护,”慕容念起身,“愿勉力一试。”

堪舆图摊开在案几上,颜君至与乔复先一左一右,占据着案例的两侧,每人手中握着五面一指长的小旗,反复推演模拟北齐行军的路线。

“平城右军自洛州出,这一支应当是最快抵达荥州西面的。”乔复先将手中一面小旗安在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