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为何?眼看夏汛就要到了,若是不能,”忽然,他脑中灵光一现,难以置信地问,“莫非,蓬莱西面,有异动?!”
第146章 兵出
五月初五, 端午佳节,建宁城一百零八坊都被粽叶的清香笼罩着,然而这股清香没能持续多久, 便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所带来的北面烽烟驱散。
马蹄声长驱直入, 破开守卫森然的皇城大门, 直达宫城承天门下, 过了没一会儿, 宫城东面就响起了紧急的钟声。
紧急的钟声将待在家中过节的文武百官召进了紫宸殿, 紫宸殿上,帝后正襟危坐, 面色严峻非同寻常, 而殿中丹阶之下,跪立着一名士兵。
这名士兵身着右卫军甲胄。
群臣见状倍感大事不妙,纷纷看向丹阶上的延和帝, 延和帝迎着众臣的目光严肃地开口,“朕紧急召见诸位臣工入宫,实是迫不得已,蓬莱情况如何, 你说。”
一听事关蓬莱, 紫宸殿上本就紧张的气氛顿时变本加厉地沉了下去, 殿中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地向那名士兵的背上聚集。
“齐帝晓喻天下,言我大晋长水军大将军姜原遂暗杀伽南王,北齐以为伽南王报仇为由出兵。一路二十万军自荥阳出,由齐帝亲自率领,一路十万众从皖北出, 以云中王为先锋,北齐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围攻蓬莱!”
待士兵说完, 紫宸殿上一片死寂,连吸气声都听不见。
什么叫长水军大将军姜原遂暗杀伽南王?什么叫齐帝率领三十万众围攻蓬莱?
消息来得太突然,也太出乎意料,群臣一时之间根本反应不过来。
延和帝略等了片刻,方才开口,“齐帝高耿亲征蓬莱,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兵部尚书侯暻最先开口,他难掩愤然,躬身启奏道,“北齐亡我大晋之心不死,臣请陛下明诏檄文,讨伐北齐,解蓬莱之危!”
“明诏檄文?”工部尚书张阜年紧跟着出列启奏,“真要明诏檄文讨伐北齐,又哪里是解蓬莱之危?这分明是向北齐宣战,让整个大晋再次陷入兵戈相争的危局!臣请陛下三思!”
“臣也请陛下三思,”侯暻一撂袍子跪地力争,“北齐觊觎江南富庶多年,南下之心昭然若揭,我大晋韬光养晦二十余年,若一忍再忍,又能忍到何时,陛下,止戈为武,唯有趁此机会北上,收复中原,还政长安,我大晋才能够真正地实现长治久安!”
“北上收复中原,侯尚书说得容易,我想问一问侯尚书,北伐之战需耗费军费几何,侯尚书算过没有?!”说这话的是户部侍郎彭祖光,彭祖光在前任侍郎韩同胤受罪被斩后,接替了这一职位,他并非赵党,他什么党也不是,他只是单纯地心疼户部的银子,在他眼中,想要打败北齐夺回中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北伐这事就是个无底洞,他说什么都不愿往这个无底洞里扔钱,钱扔下去连个响动都听不见,所以他不算赵党,却是个不得已同赵党站在一条线上的坚定的主和派。
“彭侍郎这话不好听,但说在了点上,”礼部侍郎齐有道也出列上奏道,“战事一起,军费甚重,今西南才定,若又北伐,只怕百姓难以承受如此重苛,臣请陛下三思,”说完也学着侯暻,一撩官袍跪下了。
侯暻争着上前,“高薛一贯贪得无厌,即便求和,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打动高耿,若高耿要割地、要赎金,我们都给吗?北齐与大晋迟早都有一战,既如此,又何必平白为北齐送去军饷粮草!”
张阜年也同样不甘示弱,“齐帝御驾亲征打的是为伽南王报仇的旗号,若我们将杀害伽南王的凶手姜原遂拱手奉上,再许以金银财宝,北齐没了举兵的借口,又得了许多好处,自然会退兵。”
这话说得狠辣又愚蠢,饶是赵士全也忍不住看了张阜年一眼。
姜原遂杀高恭只是北齐的一面之词,根本没有实质的证据,这事儿是不是真的还两说,即便是,可姜原遂如今随萧季绾镇守郁林,算是萧季绾的手下,打狗还得看主人,再则,大晋缺将,而姜原遂在平定郁林乱局,镇守安南的过程中崭露头角,已可见是个将才,张阜年轻轻松松一番话就要将姜原遂献出去,只顾着眼前太平,丝毫不考虑献出姜原遂的后果,话又说得直白,赵党即便想圆一圆也难以下手,不知在心中骂了张阜年多少回。
这张尚书这些年来,怎么越来越糊涂!当别人想不到他这主意吗?可别人为何不说?!怎他偏要当这个出头鸟?!
侯暻闻言嘲弄道,“姜大将军是杀害高恭的凶手?哦?张尚书有什么证据?”
“北齐说……”
御史大夫郑重芳,主战派的另一位中坚人物也站了出来,他高声打断张阜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