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317

,“徐方这十几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独守蓬莱,南晋龟缩在建宁的朝廷,主战与主和两派争论了十几年,谁也无法说服谁,经过那场血战,徐方还会对建宁抱有什么期望吗?蓬莱军在他的训练下,心智军律皆非同一般,岂是区区三言两语的刺激就会朝夕之间改变军策的。”

“可徐方将蓬莱四周的城池筑得又牢又高,他们不出兵,我们怎么有机会下手?”高弘叹了口气,“听说陛下发觉此计不奏效后,头疾犯了,已经斩了三名前锋军。”

高涣眉头微皱,“父皇这几日未曾用药?”

“用了,可那药,”高弘压低了声音,“阿干你也知道那药是怎么回事,只怕没有多久了。”

“蓬莱这些年是被徐方铸成了一道难以攻克的防线,但是无论徐方再怎么训练军队,加固城墙,都无法改变它的位置,”高涣的手指沿着黄河河道游走,“蓬莱在黄河下游入海口,这是它先天的劣势,只有上有又任何风吹草动,它都会受到影响。”

“阿干是说……”

“报,”帐外有士兵高声喊道。

“进来。”

士兵进帐后,高涣问,“荥阳又有什么动静?”

“不是荥阳,是南晋,”士兵回答,“南晋使臣已到蓬莱,并向陛下递交国书,称,想要求和。”

高涣倏忽抬头,“求和?”

“是。”

“何人为使?”高涣又问。

“听闻是南晋太傅颜君至为正使,姜原遂之子姜尚川为副使。”

高涣沉吟片刻挥退了报信的士兵。

高弘担忧地上前一步,“阿干,南晋居然要求和?那延和老儿居然会答应?”

“看来他们想要保姜原遂。”高涣叮嘱道,“此刻开始,密切关注王帐那边的动静,事无巨细,都要来报!”

“罗刺史才传来的消息。”萧季绾将一方绢布摊开在案几上,“事情与我们先前所想有所不同,姜大将军,你可以看完这封信,再告诉我你的决定。”

罗昆山在信上将他所知道的议和的前因后果和盘托出,包括姜尚川代父前往北齐。果不其然,姜原遂在看到姜尚川的名字时,双手抖了一下。

“颜太傅为正使应是老师暗中推动,以我对太傅还有老师的了解,我可以告诉大将军,姜校尉全身而退的把握在九成,”萧季绾诚恳道,“还有一成,我们都无法保证,因此……”

话未说完就被姜原遂打断,“大都护以为,此次和谈是否能够成功?”

“不能。”萧季绾道,“这一点,无论是阿耶阿娘,还是太傅与老师,都心知肚明,和谈不可能成功,为高恭报仇,只是出兵蓬莱的一个借口。”

“那么高耿为何忽然要南下,”姜原遂问,“这一点大都护想过没有。”

“想过,但想不透,大将军以为呢?”

“我没有证据,但是我觉得,”姜原遂强调,“只是觉得,会和高涣有关。”

“为何?”

“感觉,根据我们收到的情报,高耿得到一名药道,宿疾得到医治,在此之前高涣以为母送葬为由离开过北齐皇都,他一回来,高耿随即就要南下。”

“权争。”萧季绾点明,“大将军认为,是高耿高涣父子权争之故?”

“只是猜测,而且即便我们猜测的是对的,于眼下之局也无用,唯一可以确定。”姜原遂拿起一侧的字条,“解局之法,戚大家早已送来。”

“姜大将军决定了?”萧季绾再一次提醒他,“此次出兵,没有明诏,我们只能以往建宁送西南马的名义借道丰州,兵出剑门,压境汉川,这就意味着……”

“意味着我们一旦出兵,就会背上矫诏之罪。”姜原遂借着道,“若败,必定降罪,若功成,最好的结果是功过相抵。”

“而且我们能够出动的兵马,只有五千。”

“剑川关隘进可攻退可守,若大晋能将其掌握在手,汉川迟早是囊中之物。”姜原遂拱手,“请大都护放心,臣必拿下剑川。”

“我愿意相信姜大将军。”

第150章 濯缨

颜君至一行到达蓬莱郡的第二日, 大晋这边就派人向北齐递交了求和的国书。国书呈送到高耿的面前,他足足犹豫了三日,才下定决心见使臣一面。

毕竟使臣是他曾费尽心机邀请出山, 却被对方断然拒绝的“沂东双璧”之一, 十多年未见, 高耿也想知道, 这位清高孤傲、名满天下的颜大家, 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情前来求和的。

“朕可以面见使臣, 但是他只能一人入山。”

于是颜君至持节孤身进入积云山。王帐在山谷深处,颜君至在一名北齐士兵的带领下,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才到。

王帐尽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