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之上又加封号,不算特例,但也实属罕见,上一位享此殊荣的,是景和帝柳皇后,柳皇后在入主中宫前曾在贵妃位上待过一段时日,景和帝赐以双封,在贵妃封号前再加“宸”为头封,“宜”字与“宸”字相差甚远,但是双封之赏,足以让外朝内宫都仔细思量君心背后的用意。
萧季绾并不觉得张贵妃能够动摇燕皇后的地位,因为燕皇后以皇后之名,行的可不全然都是皇后之事,然而帝后于萧季绾而言不仅仅是大晋帝后,更是她的阿耶阿娘,她大约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她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她的阿耶这么做。
“大都护,韩党已覆灭,前朝之势不可逆转,有些事不得不做,也不可能不发生,”慕容念明白萧季绾的苦闷,在明知自己的这些话苍白无力,并不能够宽慰萧季绾的时候,仍试着去安慰她。
萧季绾这些年也算走过许多地方,经历过许多风起云涌,波诡云谲,慕容念所言,她听得懂,慕容念出于善意,隐下的未说出口的话,她也知晓,只是她不愿那些发生在她们一家的身上。
因为,人心不可试。
外面的雪渐渐停下,慕容念抬头,视线落在窗外宫檐的皑皑积雪上,“雪停了。”起身欲往外走,手腕被萧季绾按住。
“韩再思心术不正。”萧季绾说。
慕容念垂了眼眸,抽出手腕,离开了长乐殿。
正旦之夜,按照惯例,帝后会率文武百官登承天门与民共赏烟火,辞旧迎新。
烟火绽放的当夜,已是延和二十五年。在去岁一年的时间里,前朝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其一,戚晏清领国子监祭酒,立石经统一典籍范本,提出在科考之中实行“糊名誊录”;其二,江南第三大门阀世家苏州韩氏覆灭,前朝由谢、赵、韩三足鼎立易为谢、赵二党分庭抗礼;其三,郁林受萧氏册封,立安南都护府;其四,郁林东境被大晋纳入版图,建制黔中郡。
四件大事,两件与萧季绾有关,因而延和二十五年的承天门盛会,她的位置从燕皇后身侧改到了太子萧季钧的身侧,这样的改变是帝后默认的,预示着大晋的晋宁公主,从后宫步入了前朝。
万千繁华在眼底铺陈,天幕之上烟火繁星交相辉映,天幕之下张灯结彩灯火阑珊,萧季绾不自觉地往另一侧看去,看过去的那一瞬间,她开始觉得,自己脚下的这个位置,并不怎么好。
慕容念是凤台女官,也在文武百官之列,在燕皇后的右面侧后方,与燕后之间还隔着凤台令,同萧季绾之间隔着不知道多少道身影。
萧季绾微微后仰,才能够穿越人群的缝隙,看见慕容念隐在暗处的侧脸。
太远了,这样的距离,太过遥远。
指腹在朝服的衣袖上捻了捻,这身朝服不是公主的朝服,而是安南大都护的朝服,都护府大都护是正三品,紫袍,而慕容念为凤台掌诏,正五品,着红袍。
一紫一红,恰似那年万岁夜宴上的二人起舞之时所着的颜色。
那个时候,她们离得可不是这样远。
萧季绾用目光丈量了一番走过去的距离,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过去,走到她面前,十步之内应当能够走到,可走过去以后呢?
今时不同往昔,私下里她可以任性,文武百官面前却是不能的。萧季绾有自知之明,眼下的自己,还不足以为这十步的距离抗下什么。
所以遇见韩再思那一日,她才只会说“韩再思心术不正”而非“我不许”。
第一个感应到萧季绾目光的,是燕皇后。母女四目相对,燕皇后警告似的看了萧季绾一眼,那一眼不是一位母亲在看着自己的女儿,而是大晋皇后在看着大晋公主,也或许是安南大都护。
顷刻之间,萧季绾手足冰凉,寒冷的夜里,衣裳覆盖的背上,沁出一层薄汗,她开始不可抑制地感到恐惧。
她的阿娘,大晋的皇后殿下,会怎么对待她隐秘的心思,以及心思里的那个人?
灯火璀璨,萧季绾分不出半分心情观赏,她不得不全神贯注地思索对策,去思索能够打动燕皇后的条件,去盘算她手中已经拥有的筹码。
而另一侧的燕皇后,用余光留意那张与自己有着七八分相似的脸,心中终究还是无奈多一些。
第139章 帝后
萧季绾有意让大晋的文化在郁林生根, 离开前用蒙昂青的王印下了一道令,从今岁开始,郁林过双节, 也就是在保留本地节日风俗的同时, 也过大晋的节日。百节年为首, 在大晋, 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便是正旦, 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正旦, 但是郁林人从未过过正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