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295

并不知该如何过。

谢咏絮头一回遇到需要教人过节这种事, 她绞尽脑汁地思索了许多法子, 最后归结为一句话,“怎么热闹怎么过”。

怎么才算热闹?

首先得人多,人多才热闹。

郁林鲜有像大晋的建宁、苏州那样的大都市, 若将建宁过正旦的章程如数照搬来也并不现实,因而谢咏絮只择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几样,比如赶集,比如放爆竹, 比如舞狮, 比如杂耍……

在谢咏絮的建议下, 蒙昂青下令正旦这一日的集市可通宵达旦进行,并且在正旦当夜,王宫宫门前会放爆竹,有兴趣的百姓可以三两结伴前去观看,而在王宫前的那条不算宽阔的道路上, 会有专程从泸州赶来的舞狮队伍和杂耍队伍进行舞狮杂耍表演。

时间仓促,谢咏絮暂时只能能够定下的也就这么多。

一步一步来吧, 想要让郁林百姓完全适应大晋的风俗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过个节的事。

正旦当夜,蒙昂青在谢咏絮的陪伴下先去王宫前同百姓一同观看了一会儿爆竹,而后才回到寝殿,按照大晋风俗食用了五辛盘一类的食物。

“老师,接下来呢?”蒙昂青双手托腮,兴致勃勃地问谢咏絮。

“接下来,休息吧。”谢咏絮打了个哈欠,昨夜陪着蒙昂青守岁,一夜未睡,她困倦得不行,用晚膳时就在昏昏欲睡,好不容易挨到蒙昂青用完,她恨不得立刻回去倒头就睡。

“不可以,老师。”蒙昂青双手抓住谢咏絮的衣袖,央求道,“我还不困,老师再陪我一会儿。”

于是谢咏絮顶着眼底的两片乌青,陪蒙昂青在寝殿前的一片空地上放烟花。尽管烟花与爆竹都是点来放的,但是却并非一模一样的东西,方才在王宫前放的是爆竹,这会儿放的是泸州送过来的烟花。

爆竹只会响,而烟花不如爆竹那么响,却比爆竹貌美。

其实与民同乐应当放烟花,在大晋,每年正旦之夜帝后都会率领文武百官在承天门上与百姓一同欣赏烟花,但是烟花制起来不易,每岁都有定数,泸州也腾不出许多给郁林送来,今岁就权且用爆竹代替。

不过虽则腾不出许多,也还是有一些的,这些只够蒙昂青在寝殿前玩个囫囵。

谢咏絮教会了蒙昂青点烟花的手法,就放手让她自己去折腾了,而她则坐在殿前的台阶上,一边困顿,一边发呆。

蒙昂青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烟花,每当一簇火星冲上半空,在夜幕中炸开一朵小花时,蒙昂青就会激动地在地上拍手跳跃,哈哈大笑。

谢咏絮换了只胳膊撑下巴,瞧着院子里那个手舞足蹈欣喜若狂的小姑娘,幽幽叹了口气,“果真是没见过好的,这点烟花就兴奋成这样。”

蒙昂青耳尖,听见了谢咏絮的嘀咕,好奇地凑过来,“老师,那什么是好的啊?”

“这烟花一点点大,忒小家子气,还是建宁的烟花好看。”谢咏絮双手在头后交叉,仰躺在台阶上,“皇城放的烟花最气派,但是要论精巧,还得看赵家。”

“赵家?”蒙昂青跟着谢咏絮学了好久的大晋典籍,知道“赵”是大晋的一个姓氏,还知道大晋皇族姓“萧”,她不解地问,“为什么赵家的烟花最精巧?为什么不是萧家的烟花最好呢?”

“赵家是江南世家,赵家有个小娘子,是她爹赵仆射的掌上珠,赵士全向来什么都会给她最好的。”

蒙昂青并不能够理解谢咏絮的这番话,什么仆射?什么掌上珠?她都还听不明白,看来她的晋语还得多下一番功夫才行。

“老师怎么知道赵家的烟花最精巧?”蒙昂青想起萧季绾向她介绍谢咏絮来历时说过的话,“王师说,老师来自大晋第一世家,建宁谢氏,这赵家很厉害吗?同你家比呢?”

“谢家如今的家主是我阿爷,我阿爷从不许族中放烟花,所以无论过什么节,谢家都只上灯,不放烟花,至于我为何知道赵家的烟花最精巧,”谢咏絮顿了顿,思绪不知飘到了何方,“那是因为我见过。”

不仅见过,还亲手放过。

谢咏絮从小就是个在家中待不住的,读书的时候一心一意,下了学就满建宁乱窜。谢宜嫌烟花这种转瞬即逝又造价昂贵之物太过奢靡,早就下了令,一年四季无论是何节日,都禁止族中燃放烟花。

谢咏絮玩心大起之时向来小孩子心性,谢家不许放,自有别家能放,于是某年的正旦之夜,她悄悄翻出了谢府。

建宁的达官显贵云集,想看放烟花还不简单,朱雀大道靠近皇城附近几个坊转一转,随便找面墙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