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340

同郁林王商谈建立西南马商道一时,不曾想误被搅弄进郁林王室夺位之乱,乱从桑堪起,波及郁林全境,时任郁林王的孟甘谷向臣求助,请臣帮他平定四境乱局,臣为西南商道计,以姜原遂大将军领长水军助郁林王安定地方,”说到此处,萧季绾不无叹息,“然天不遂人愿,臣与姜大将军以及几名长水军秘密前往于施考察商道之时,因阴差阳错救了流落在外的赤丹王朝没狄太后与赤丹尊主,以至于身陷于施王位之争,幸而赤丹王朝天命仍在,臣与姜大将军得以助太后及尊主挫败尺耳哥稽林的阴谋,护送二人返回于施都城昭叶,顺利拿到西南马的交易令。”

说到此处,萧季绾故意咳嗽了两声,让群臣有时间得以从震惊与骇然中醒悟。

与姜原遂、李善冬他们秘密潜入于施以及在于施所遇之事,萧季绾并未向建宁上报,原先她觉得不必小题大做,上报此举有居功之嫌,而建宁这边就一直被蒙在鼓中,以为西南马的商道打通,完全是借了郁林之地的便利。

萧季绾在此刻道出商道建立背后隐瞒的真相,不仅出乎群臣的预料,也出乎燕皇后的预料,她竟不知,萧季绾身上还牵连着于施。

萧季绾手中的筹码又多了一道。

“可不曾想,臣与大将军离去的这段时日,郁林境内天翻地覆,孟甘谷之颓势不可挽回,最终身死于郁林王宫,幸而郁林先王储有血脉存世,为安郁林,臣不得不扶持蒙昂青,也就是萧绥继位,而阿绥为感念大晋助她登位之恩,愿将郁林东境六州还给大晋。”萧季绾继续道,“臣受皇恩,任安南大都护,在郁林主持建立西南商道一事,本不该越矩,然于天下大局,臣既为萧氏女,又岂能独善其身,在听闻齐帝亲征蓬莱之后,臣心急如焚,日思夜想才想出兵逼汉川以解蓬莱之危之策,此计若要成,要诀就在一‘快’字,郁林与建宁相距甚远,臣思量再三,才只好矫诏,调长水军乔装渡嘉合江,取广云、剑川,臣自知此举虽可算得上情有可原,然律法军纪在上,臣不愿陛下为臣破例,臣愿认罪。”

说完,萧季绾重重地嗑在石阶上。

“你的确有功,但你可知朕为何依旧要将你下诏狱,依旧要在太庙审问你?”延和帝跨出殿内,几步来到了萧季绾跟前,帝王冕服上的日月山川十二章纹样顿时出现在萧季绾手边。

“那是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你此举情有可原,可若人人皆因‘情有可原’而视法度为无物,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视军规为空论,如此而言,那么法度、军规就皆是一纸空文,我大晋中央十六卫加上地方折冲府军,共有兵力四十万,这四十万大军,这柄利器,究竟是指向敌方,还是悬在我们自己的头上?!”延和帝几乎是怒吼着说出了最后一句。

“陛下息怒!”

文武百官齐刷刷跪下去,就连被免了行跪拜之礼的谢宜也弯下了自己的膝盖。

萧季绾错愕地望着延和帝,脊背起伏之间,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面对着延和帝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她张口失声辩解,“阿,阿耶,儿没有,儿不是……”

“安南大都护,是朕问你!方才朕言,你如何辩!”

终究还是来了,她一直担心的,终究还是来了。

慕容念担忧而又祈求地看向燕皇后,燕皇后的脸色比她们好不了多少,那是一种自嘲,还带着些许心痛。

须臾之间,萧季绾想起了自己离开郁林前,安慰谢咏絮的那些话。

她对谢咏絮说,她有把握全身而退,因为她有一个先天的劣势,那就是她是一个女人,是大晋的公主。

可她没想到,哪怕她是一个公主,今时今日,她依旧会受到来自一个帝王的有关“权柄”二字质问与怀疑。

功高震主。

萧季绾从未想过,这四个字会成为她的罪,而论她罪的人,是她的阿耶。

错愕的不止萧季绾,还有站在一旁的萧季钧。

“阿耶,阿绾她……”

“你给朕闭嘴!”延和帝怒斥道,“你身为储君,当为万民表率,难道也要徇私不成?!”

萧季钧从未被延和帝当着众人这般下过面子,一时怔愣,但也怔愣了片刻,他急忙跪地辩解道,“陛下明察秋毫,大都护所为,是为大晋,为天下,也为了陛下您!陛下难道不想北上,不想重回长安吗?大都护所做难道不正是在一步一步实现这个理想吗?”

有些时候解释了比不解释还要坏,别人解释比自己解释还要恶劣。

“陛下,”燕皇后迈着平稳的步子走来,面上依然恢复了平静,“请陛下听妾一言。”

说着,跪了下去。

除了祭典,燕皇后已经十余年不曾在延和帝面前行如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