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
长安,会是什么样子呢?
“铛!”一声由远及近的锣响打断了萧季绾的思绪,只听青袍小吏不断高声嚷道,“快些,快些,脚程再快些,否则天黑前就进不了长安了!”
人群中有小孩子嚷着饿,小吏听了朝她一笑,“饿啊,那就让你阿耶阿娘抱着你快些走,进了长安,就有白馒头吃了!”
“白馒头!”
“真的会有白馒头吗?”
“是白馒头,我没听错吧?”
……
一时之间,安静的人群如沸水一般炸开,大伙七嘴八舌地交谈起来,小吏敲了敲铜锣,“安静安静,有那说话的功夫不如多走几步,进了长安,你们这些人当了邻居,交谈聊天的日子在后头呢!”
“官爷,真的会有白馒头吗?”嚷嚷着饿的小女孩眨了眨眼睛,可怜兮兮地瘪了瘪嘴,问道。
“有啊,大人不骗小孩!天尊也不骗百姓!”到了这时,小吏也不忘为他的天尊宣扬几句,“天尊说了,只要按时到达长安,将迁徙落户的事儿早日办完,每家每人赏两个白馒头!”小吏说着解下了身上的一个破旧但却干净的布袋,抬手扔到女孩怀中,“小孩子嘛,可以通融通融,不过眼下没有白馒头,这个窝窝头你自己抱着啃吧!”
女孩的耶娘感激涕零地道谢,女孩舔了舔嘴唇,在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中,迟疑地打开了布袋,拿出了窝窝头,想了想掰成了两半,自己留了一半,另一半仍旧放进布袋,伸手递回小吏的面前,“谢谢阿叔,这个给你。”
“呦,这孩子知礼,”小吏摸了摸女孩软塌塌的鬓发,“得了,阿叔不缺吃的,你自个儿留着吃吧,”他转而又对露出艳羡目光的众人说道,“可别羡慕小孩子了,你们啊,快些走,吃的人人都有!”说完打着锣继续往后吆喝去了。
小吏的话显而易见十分有用,大伙儿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口中还感念天感念地感念“上清昭应天尊”。
这不是萧季绾第一次听到“上清昭应天尊”这个名讳,她与慕容念刚浮上岸边,流落渭南街头的时候,无意中就听人提过。
这个“上清昭应天尊”是个神秘的人,至今除了自己的心腹,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面目,但是在没有多少人见过他的情况下,他的大名依旧响彻了关中。
在渭南大街小巷之中,大家都在谈论这一位救世的神仙。
对被北齐官宦欺压了几十年的渭南百姓而言,“上清昭应天尊”就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于水火的神仙。
神仙替他们打跑了鱼肉百姓的北齐官宦,不仅开了那些官宦私囤的仓库,给他们分发粮食和衣物,还将他们被抢走变成牧场的土地重新还了回来。
对百姓而言,谁能够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就会心向着谁,因此“上清昭应天尊”的名号就变得越来越响亮。
十日前,这位天尊攻下了长安,昔日的大晋都城,让整个关中为之一振。
北齐在入主中原后就抛弃了长安要塞,将都城定在古平郡的平城,长安宫室被洗劫一空,长安百姓被屠杀殆尽,昔日繁华的首善之都十室九空。“上清昭应天尊”深知长安在大晋遗民心目中的地位,决心恢复长安昔日的繁华,为此必须先解决长安人口不够的问题。
于是,上清昭应天尊下教令,迁徙渭水沿岸三千民众前往长安定居,且在选人时要以外来流民优先。
定居长安这等事,有人乐意,有人不乐意,比如眼下走在萧季绾旁边的这个十三岁的半大小子,就不乐意。
说来也巧,半大小子就是洛州棺材铺跟船送葬的那个半大小子。那日的丧船被上清天神教的教众征用,半大小子就稀里糊涂地到了渭南,且被当做流民送到了庄子里,又同萧季绾她们一同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
是慕容念先认出的他,凭的是半大小子的声音。慕容念悄悄告诉了萧季绾,萧季绾一旁敲侧击,没心眼的半大小子就把什么都吐出来了。
原来这半大小子姓魏,叫福满,大家都叫他“阿福”。阿福说也是他们倒霉,渭水上那么多的船只,天尊他们偏偏挑中了这一艘丧船,他们本来是要送棺去长安的,如今棺材没送到,自己还莫名其妙地上了岸变成了流民。
“我不是流民,我有家,我家在洛州附近的何黄村,”阿福说这话时吸了吸鼻子,“我阿耶阿娘还指望我赚钱回去给阿妹买馍馍吃呢!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你说你们船上有好几个人,其他人呢?”
阿福以为这个长得好看的阿姊只是随口一问,他也没多想,老实回答道,“他们都是懂岐黄之术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