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115

,才发现这只救了她们的木板,就是独眼为她们准备的棺材的盖板。

天意,棺材帮了她们两回。

时隔两旬,云中王高涣再度回到了洛州。

两旬前,高涣与高恭在何莫村追剿所谓的南晋细作,还未查出个所以然,洛州总管忽然来报,说齐帝诏他二人速速回京。

日夜兼程回了平城,二人才知关中出了事。

一伙南晋遗民在渭南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名唤“上清天神教”的邪教,短短半月就发展了一万教众,为首的那人自称“上清昭应天尊”,竟然带着三千教众攻克了渭南府衙,占据渭南,图谋西进长安。渭南总管仓皇出逃,将此消息带到古平,齐帝听闻关中生乱,一开始并未当回事,因关中属西部大人辖制的范围,他就指派了西部大人带领三万高薛军前去镇压此邪教。

哪知此邪教并非一群乌合之众,还真有几分实力,西部大人的三万高薛军并没有能够镇压叛乱,更令齐帝恻目的是,西部大人竟然就此命丧关中。

八部大人皆为皇亲,这西部大人是齐帝的堂侄,也姓高,齐帝闻此噩耗,还未从中缓过神,关中又接连传来三道军情,一个比一个不利。

三道军情称,上清天神教六日之内接连克下华阴、潼关、风陵渡。这三镇在渭水与黄河交接的枢纽之处,上清天神教占据此三镇,东可进军洛州,西可入驻长安,北可进入古平,如此一来,齐帝焉能不怒?

是他小觑了对手,以为什么上清天神教是一群泛泛之辈,乌合之众,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于是他急召高恭与高涣回京。

高恭乃高薛一员猛将,此次出征由他挂帅无疑,但是自高恭擅自往南晋派遣细作的事暴露以后,齐帝对这个儿子便起了防范之心,无奈高恭在军中素有威望,他又无法不用,权衡之下,命高涣进驻洛州,名为镇守后方让高恭无后顾之忧,实则是为了给高恭提提醒,让他时刻谨记着不要再做不该做出格的事。

高恭率领五万大军兵出古平的时候,高涣也回到了洛州。

洛州城还是两旬前那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不,或许在洛州血战以后,它一直都是这副样子,从来没有恢复过往日的繁华,只是他们大齐的君臣将大部分目光都放在了吞并西域与谋划江南这两件事上,以为凭借武力攻下城池,大齐境内就足够安稳,从而忽略了安抚大晋遗民,与民修养生息,这才使得昔日东都落寞如边陲小镇。

洛州如此,更遑论大齐的其他地方呢!

若非去岁得了巡视的机会,高涣觉得自己恐怕一辈子都认识不到,高薛的大齐根基是如此不稳。

他的中原老师教授他中原王朝千百年来的历史时,曾经提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还提到“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那时他一知半解,可现在他明白了,以民为重才是统治国家的利器,才是维护皇室永久荣耀的道统。

民不安则乱象出,乱象出则国不稳。

难怪,难怪荥阳暴乱才被镇压不久,关中此刻又生变故。

迎接高涣的依旧是那个洛州总管,总管恭敬地询问高涣是否需要去驿站歇息时,高涣摇了摇头,“本王要出去一趟。”

至于去哪里,高涣没说,他也不敢问。

第056章 阿福

日暮西斜, 春莺啼鸣。

渭南通往长安的官道上,浩浩荡荡的三千民众在青袍“官差”的押解下,徒步前往长安。这三千民众有来自渭河岸边的数十个村落城镇的村民, 也有如萧季绾和慕容念这般没有户籍的外来游民。

五日前, 萧季绾与慕容念所乘坐的丧船在渭水上遇见了水匪, 水匪劫船靠岸后放火烧船, 为求自保, 她们二人跳了河, 大难不死飘上了岸,到了个叫做渭南的地方。

由于面色憔悴, 蓬头垢面又满身狼藉, 她们侥幸被当成从其他地方逃难来的流民,受到了当地官府的救助,与其他流民一起被安置在了一处庄子里。

在庄子里待了不到两日, 她们所有人就被押解上了路,“官差”说,他们要去的地方叫做长安。

萧季绾出生在太宸宫,自小见的就是高殿飞檐, 广厦阔台, 富丽堂皇, 她觉得太宸宫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可是在她阿耶阿娘的回忆中,有一个叫做长安的地方,那里的宫殿比太宸宫的还要繁华,那里的街道比建宁的朱雀大道还要宽阔, 玉液琼浆,笙歌曼舞, 数不尽的风流,看不完的繁华。

西北望长安,浮云蔽日不见天。那是大晋曾经的国都,见证了他们萧氏王朝荣耀,也目睹了被高薛赶出中原的耻辱,没想到,她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去到那个耶娘梦寐以求的回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