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寻到人,洛州城中就开始征编晋人入军,凡是十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男子都在应征之列。布告贴出以后,一开始并没有几个人报名,哪怕加重了参军的酬劳,除了家中实在困难过不下去的,根本无人想要参军,高涣等得,高恭可等不得,派了三路人马过来催促都不见成效,最后他直接将军师送到洛州,让军师“协助”高涣,如此一来,自愿参军就变成了强征。
前头的两万人由军师率领先一步出发,第三路大军的一万人还没征满,今日是最后期限,今日过后,无论征到多少人,高涣都要亲自将最后征编的士兵送去前线。
高涣根本不赞同高恭的法子,但是高恭拿了齐帝诏令前来,他无法抗旨。
姜原遂和李十三都不开口,阿程只好自说自话,“我们要寻的人真的在洛州吗?亦或是根本就没有离开山中,还有一种可能,她们已经离开洛州了,哎,不对,离开洛州她们能去哪里?往回走?”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得问云中王。”姜原遂站在角落,只要他稍稍偏头就能看到洛州府衙征兵的队伍。
“问云中王?”阿程缓缓睁大了双眼,“你不会是想,投军吧?!”
“我们再这样找下去也不是法子,不如兵分两路,”姜原遂的目光紧盯着府衙方向,“你们继续留在洛州寻找,我去跟踪云中王,他应该比我们更想找到人。”
“托我们的福,他可能连细作死了都不知道,”阿程不理解,“他怎么找人?”
“但是他失去了细作的行踪,绝不可能无动于衷!”姜原遂看向李十三,“先生以为如何?”
李十三知姜原遂心中所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怕是想借此机会接近伽南王和云中王,他心中还存着一个北归的愿望,李十三已经老啦,有生之年怕是无缘得见北定中原的那一天,但是或许他和阿程还有机会。
“也罢,我们便兵分两路,洛州你放心。”李十三重重地在姜原遂肩上拍了拍,“此番你是为何而来,别忘了自己的任务。”
李十三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让他活着回来。
“李老,你竟然同意了他去?”阿程一副“疯了疯了全都疯了”的神色,“你们是真觉得跟着云中王能找到人?”
李十三在阿程脑门上一敲,“在北齐的地方寻人本来就无异于大海捞针,权且赌一赌。”
“好吧。”阿程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哎,那……”
他还想对姜原遂说两句什么,一转头姜原遂已经往府衙方向去了。
今日是第三日,于高恭而言,还有七日的时限。
他在风陵渡这个地方两次被上清昭应天尊打败,所以哪怕十日之限迫在眼前,他也没有选择从北面绕过风陵渡,直接陈兵长安,而是将卷土重来的第一战仍旧定在了风陵渡。
上清昭应天尊是如何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地从北齐手中夺走的,他就也要按照那个次序一座一座地夺回来。
不得不说,军师给他出的主意很有效。
从风陵渡到华阴,每次出战都让晋人在大军的最前方列队打先锋,当盾牌,有不从军令的就地处决,哪怕哭着喊着流着眼泪,也要逼迫他们为大齐效力,为大齐夺回失去的城池。
大晋是什么?大晋早就不存在了!如今那个偏安一隅的是南晋!他们如今都是大齐人,为大齐去镇压暴乱,是理所应当!等到他收复长安彻底赢了此战,就要让父皇废除晋人这个称号,一律都叫“侨人”!
就这样,两日时间,风陵渡和华阴都重归大齐麾下。
第三日,陈兵渭南。
渭南是上清昭应天尊的老巢,所以这一站高恭格外期待,拿下渭南必定能够大大挫败上清天神教的锐气!
想到此,高恭对前方的城池露出了志在必得的目光。
“王上,前锋,前军,中军,后军已全部列阵完毕,”指挥官上前请示,“何时开始攻城?”
高恭手执马鞭,点了点站在最前方的先锋,“去,让他们喊门!若渭南的叛贼识相缴械投降,本王可以饶他们不死,若不识相,”高恭一伸手,亲兵为他送上一把长弓,高恭抽出一支白羽箭搭在长弓上,“此箭若出,全军攻城!”
指挥官传达高恭的命令,“先锋军听令,城下喊门,渭南叛军开城门投降者可饶不死,否则全军攻城!”
“哦,对了,”高恭紧了紧手中的弓箭,“先锋军胆敢临阵脱逃的,参见前例!”
“先锋军胆敢临阵脱逃者,就地处决!”指挥官将高恭的命令传出后,先锋军人人皆是一颤,他们不禁想起那些个无法泯灭自己的良心,将屠刀对准同胞的战友,有一个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