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同时叹了口气,他立即推翻了之前的猜想,今日单独召见他不是为了择定太子妃之事,可不是为这个,又是为了什么?
韩同胤陡然想起方才燕皇后以“将军”称他,他心道,莫不是左威卫出了什么事?
延和帝与燕皇后将韩同胤的神色变幻尽皆看在眼中,可以容他猜测了一会儿,延和帝才沉痛地开口,“延嗣啊,你入朝几年了?”
延嗣是韩同胤的字,延和帝这般亲切地唤他,令他有种惶惶之感。帝王的亲切平易,哪里是那么好受下的。
韩同胤不敢抬头,躬身回答道,“臣延和五年入朝,至今十七年了。”
“是啊,十六年了,”延和帝回忆了一大段韩同胤刚入朝之时的情形,始终不提正事,延和帝不提,韩同胤更不会主动问,只俯首听着,越听就越是心惊,延和帝言语之间虽不在夸赞,但表达出来的意思是,“这些年你做得很好,朕很满意”。
满意什么?
韩同胤不敢细想,更不敢深想。
见韩同胤始终不接话,燕皇后温和的面孔逐渐冷下来,不过也只冷了一瞬,很快就恢复如常。
韩同胤唯利是图首鼠两端,这些她不是早就知道吗?若此人不是如此,她与陛下也不会扶持韩家。
延和帝密密匝匝说了许多,韩同胤听得汗流浃背,早知今日的宸元殿里有一局在等他,他就该学谢宜那个老家伙告病。
只是谢宜告病是为了避开太子妃之选,他如果告病又是为了什么?
陛下不挑明,他根本猜不透!
第041章 侥幸
见火候差不多了, 燕皇后放在案几上的手悄悄扯了扯延和帝的衣袖,延和帝这才舍得让韩同胤知晓召他来宸元殿的意图。
“延嗣,你我君臣多年, 你为大晋股肱, 亦是朕所信任之人, 今朕有一事, 不知你是否愿意相助?”
韩同胤一顿, 颤巍巍地伏倒在地。
延和帝不说是什么事, 只说请他相助,这他该如何回答?
可他转念一想, 君为臣纲, 就算知道了是什么事,难道他还能不愿?他们韩氏可与赵氏不一样,赵氏在建宁树大根深, 可韩氏的根基在苏州,如今能够在建宁与赵氏一较高下,是因为背后有陛下,所以无论陛下今日要让他做什么, 他都只能答应。
至于应下之后如何做, 还可以等到回去后细细思量。
“陛下为天下主君, 为陛下效力乃臣子本分,陛下有命臣必竭力以付,”韩同胤仍旧低垂着头,“不知陛下要臣做何事?”
“好!”延和帝急忙下来亲自扶起韩同胤,“有卿此言, 朕就安心了。”
燕皇后也喜道,“吾儿可算有救了!”
韩同胤心下更是惊诧, “皇后殿下此言何意?”
延和帝长长地叹了口气,“延嗣,你救一救朕的阿绾。”
饶是韩同胤浸淫官场十多年,闻言也不禁愣在原地,陛下的话他怎么一个字也听不懂?
“陛……陛下……晋宁公主不是在太徽观修道吗?为何陛下与皇后都要臣救一救公主?”韩同胤一边说一边思索帝后之言背后的含义,说着说着,他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于是顶着帝后热切的目光暗自舒了口气,他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原是帝后想让公主出道还俗啊!
韩同胤一想也是,明年公主就满十五了,而按照大晋律法,女子十五及笄,便可出降,公主入道是为了掩北齐耳目,北齐使臣早就离开,公主是该重新回到宫中。
想到此,韩同胤做出一副担忧状,“臣也是膝下有女之人,陛下与殿下的担忧,臣感同身受,公主代母入道观为魏国夫人祈福实乃孝心可嘉,然道门清苦,公主豆蔻年华,又是陛下与殿下独女,天下独一,臣以为公主以金尊玉贵之躯修行至今已表透心意,不若陛下令公主出道,待公主满岁再为公主择一佳婿,臣想与让公主一生侍奉上清相比,身为公主外祖母的魏国夫人必定更希望看到公主此生儿孙满堂,顺遂圆满。”
韩同胤自认为此话说得漂亮,说罢充满自信地低头等候帝后夸赞,然而延和帝听闻此言却并不开心,叹息之声越发沉重。
“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阿绾她还未曾找到。”
延和帝此言对韩同胤而言不亚于五雷轰顶,什么叫“还未曾找到”?一个可怖的猜想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难道公主丢了?!
延和帝肯定了韩同胤的猜测,凄怆地说道,“朕的阿绾可怜,不过是上元节去集市上瞧花灯,怎么就落入了北齐细作之手呢?!”
王朝公主失踪,还落入了敌国细作之手……
韩同胤已经不知道自己该作何反应。
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