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时,她自己都觉得很诧异。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她会将慕容念看成玩伴,认识慕容念时,她们一个是主一个是婢,即便慕容念恢复了慕容氏的身份,那也是君臣有别,可是这样的想法就这么产生了,萧季绾想,这大概就是他阿耶说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吧。
慕容念合她的眼缘。
“公主?”慕容念将萧季绾盯着铜镜失神,便又唤了她一遍。
“啊?”萧季绾醒过神,“怎么了?”
“道长派小童来请,说万事俱备,就差公主前去了。”慕容念回答。
“哦,”萧季绾点头,“那我们这就去吧。”
萧季绾又不是真的入道,只是走一遍过场,但这过场走得又不能让人觉得敷衍,所以整个仪式行观道长都是按照真正入道的章程准备的。
拜师、上表、冠带。
仪式过后,行观道长又向萧季绾宣读了入道后的戒律清规,“万望遵守。”
“弟子谨遵。”萧季绾双手上托,接过戒规,这便算是礼成了。
礼成之后,邵殿正拜别,而萧季绾则带着慕容念回到九华院,身后还跟着留下的两名宫人。
“你二人名唤什么?”萧季绾只认得她们是坤仪殿邵殿正手下的宫人,却不知她们叫什么。
“回娘子,婢子名唤落枝。”
“回娘子,婢子名唤落霞。”
行观道长说过,萧季绾入道以后便不可再唤作“公主”,可唤“娘子”,这二人便改了口。
“落枝、落霞,我记得了,你二人先退下吧。”
“是。”
落枝、落霞退下后,屋中便只剩了萧季绾和慕容念,萧季绾坐在榻上看着自己的脚尖,无趣地问,“阿念,你说我们要在这里待多久?”
“娘子不是总想着出宫吗?怎么出了宫,反而念着要回去?”
“那不一样,”萧季绾抬手指了指案几上的清规,卷好的袖子忽然滑落,她用另一只手按住,“你看,那么长的清规要守。”
慕容念替萧季绾挽好袖子,“娘子在宫中不也需要守长长的宫规?”
“可这院子这般小,又不能出去……”萧季绾嘟囔道。
“原来娘子是想出去,”慕容念不赞同,“北齐的使臣快到建宁了,娘子还是老实些,待在观中清修吧。”
同慕容念待在一处也有些日子,萧季绾多少有些了解她说话的方式,“阿念是说,北齐的使臣可能会来太徽观?”
北齐使臣进入建宁那一日,朱雀大道旁再次站满了百姓。
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张贵妃省亲那一回。
这次来的北齐使臣是南部大人,高薛贵族,名唤高起。北齐舍长安而定都平城后,组建了胡汉杂糅的官职体系,“八部大人”便是分属胡系的官职。
高薛源起草原,一开始由九个部落组成,中央部落为管理周围八部,便设置了八部大人,为“天、地、日、月、东、南、西、北”八部,每部大人分管一部,“八部大人”的官职一直延续到北齐立国,只是八部不再仅仅是分管原来的八个部落,而是依照方位划分八部,此前南部大人分管的便是荥阳、蓬莱一带,而燕拓攻下蓬莱后,南部辖区便只有荥阳。
此次北齐派南部大人前来大晋,多少存了羞辱之意,这是赤裸裸地告诉延和帝,大晋终有一日会被纳入他们的南部辖境。
高起身着北齐正三品礼服,骑在高头大马上,微阖着眸体会不同于北方的风土人情。
江南真繁华,南晋都城建宁尤甚。
这满目繁华之地养出来的金尊玉贵的公主,不知是什么模样?
高起微阖的双目缓缓睁开,目光沿着朱雀大道的两侧搜寻,道两侧有不少戴着幕离的南晋女子,衣着轻盈,体态温柔,隔着浅浅的幕离,高起隐约可以看见她们的面容,隐约可以闻见脂粉的香气,他不知该用什么言语来形容,只知见了江南风流,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高起目不转睛地看着人群,人群中渐渐传来窃窃私语之声。
“这北齐的使臣怎么直勾勾地盯着人看?”
“北齐与大晋针锋相对十多年,怎么忽然就派了使臣过来?”
“听闻这名使臣是北齐的南部大人,也不知道是来议和的,还是来探听虚实的。”
……
高起并不精通晋语,若是文字还勉强识得几个,可白咧咧说出来的话,他理解起来就有难度了,尤其是南北两方的口音还不怎么相同,他听起来便更加费劲。
“他们在说什么?”高起询问译官。
译官满脸微笑,“大人,他们是在夹道欢迎您的到来。”
“夹道欢迎?”高起又问,“什么意思?”
“就是十分欢迎您,所以出来站在道路的两边目送您入城。”
高起点头致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