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59

晋的百姓很识趣。”

“是,”译官回道,“北齐国力强盛,南晋自然畏惧。”

高起心下满意,他知道晋人有句话叫“民心所向”,他想,百姓如此欢迎他,那他不就是“民心所向”?那么他此行的任务不就极有可能能够圆满完成了?

朱雀大道上热闹的声音一直传到太徽观,萧季绾刚结束每日的课业,站在九龙院中循声看向西北的天空,“阿念,他们来了。”

皇城之中响起钟声,朱雀门、承天门双门齐开,延和帝与燕皇后并肩站在承天门下,远方的人影越来越清晰,燕皇后轻启朱唇,“陛下,使臣到了。”

钟声传至修文馆,萧季钧放下手中的书册,侧头看向身旁空了的案几,缓缓握紧了右掌,“老师,你听见钟声了吗?”

“听到了,是北齐的使臣到了。”

第029章 修行

“什么?太子殿下病了?”高起面露惋惜, “久闻南晋的太子殿下身子不好,哎,真是可惜, 那我大齐陛下特意命臣带来的上等药材, 还请陛下您转交, 顺便向太子殿下带去我朝陛下的问候。”

听了译官的转述, 延和帝面不改色, 抱歉道, “朕代吾儿谢过大齐陛下的好意,大齐有心了。”

延和帝话还未说完, 高起就将目光移到了殿中表演歌舞的舞姬身上, 大声拍声叫好,延和帝的最后一句话被叫好声遮盖,兵部尚书侯暻见状差点拍案而起, 幸而张阜年拉住了他,“侯尚书,稍安勿躁,可别坏了陛下大事。”

平日里这些南派、北派, 赵党、韩党什么的斗得如火如荼, 然而在眼下这种场合, 人人都还记得自己是大晋臣子,得和衷共济。

张阜年及时提点了侯暻,侯暻也不是小气之人,抄起食案上的银杯朝张阜年抬了抬,便是谢了他的好意。

张阜年说得不错, 忍一时是小,不能坏了陛下的大事。

一曲过后, 高起已经喝了两坛酒,面上却一丝醉意都没有,舞姬退下后,他起身朝向延和帝,大晋众臣皆是心下一凛。

高起叽里呱啦说了一段话,译官恭敬转述,“多谢皇帝陛下款待,江南美人果真占尽风流,令人大开眼界。”

“使臣对朕的安排满意就好,”延和帝面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然而他身侧的燕皇后却知,他的笑意并不达心底。

齐臣自己不熟悉晋语,就想当然地认为延和帝也听不懂高薛语,可是他想错了,延和帝听得懂高薛语,不仅听得懂,还很精通。

仓皇南渡的储君从未被江南烟雨浇灭北归中原,一统河山的决心,他登基后取年号“延和”,很少有人知道,“延和”的“和”并不是“和平”的“和”,而是“景和”的“和”。

景和是大晋第五代天子成宗皇帝的年号,“景和盛世”是大晋继太祖皇帝“大明之治”后的第一个全面的盛世。

延和帝萧煊,他不仅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像曾经的成宗皇帝一样弹压门阀、安邦定* 国,还期盼着能够重现景和年间那个四海臣服,万邦来朝的繁盛之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是兵书中的话。延和帝念着这八个字,暗中学会了高薛语,希望能够从高薛的立族之中找到对方的破绽。

他听得懂齐臣说了什么,曾陪他一起学高薛语的燕皇后也听得懂齐臣说了什么。

译官之言,美化掩盖了高起原本话中那些冒犯之语,其实他说的是,“多谢皇帝陛下款待,江南美人真是妩媚,脸蛋比我们高薛的女人白,腰肢也松软,握上去必定很舒服,真是让人向往啊!”

延和帝萧煊已经忍了近二十年,韬光养晦至此,还有什么不能忍的。

随着高起的再度开口,译官又道,“听闻陛下有一儿一女,既然太子殿下病了,不能出席,那么晋宁公主呢?怎么也不见公主在此?”

“公主在修道,不参加此等宴会。”延和帝用最为寻常的语气说了一件并不寻常之事。

听闻晋宁公主在修道,高起可就坐不住了。

“公主修道?公主为何要修道?我大齐可从未听说公主修道之事,陛下莫不是舍不得公主,这才说公主在修道吧?”

“使臣误会了,公主的确在修道,眼下并不在宫中,而是在建宁城中的太徽观,是皇后梦见母亲魏国夫人,思念成疾,公主为表孝心,自愿代母入道修行,以全皇后爱母之心。”延和帝平和地解释。

高起进城时本以为和亲之事不会有什么岔子,结果延和帝给他来了这一出,这不是要让他空手而归吗?他可不干!谁知道延和帝是不是在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