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不会有第二个像宋起章这样的人,用神谕推翻他的统治!
孟甘谷真觉得将萧季绾请回来是请对了,“请问乡君,如何避免第二个宋起章的出现?”
“您自己成为神子不就行了。”萧季绾笑眯眯地看着孟甘谷,“我觉得您应该就是神子,否则为何先王那么多儿子,最后是您继承王位?”
孟甘谷闻言挺直了身躯,“可大祭司传授神谕在郁林由来已久,如何才能让臣民相信本王才是神子?”
“在中原王朝,新朝开国皇帝统一文字就是方便传授君权神授的思想,难道真的只能通过教化?”萧季绾的脸上又出现了疑惑的神色,“可郁林本来也没这样的思想啊,如何教化……”
孟甘谷眼前一亮,“郁林没有,大晋有!”
萧季绾急忙推辞,“王上,商道一事就够我忙的了,请恕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乡君您忙不过来,大晋终有忙得过来的可信之人吧,”孟甘谷讨价还价,肉疼道,“建立商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耗费众多……”
“有!”萧季绾不等孟甘谷叫唤完就一锤定音,“有,我大晋人才济济,总有值得托付之人!”
“多谢乡君。”孟甘谷大喜。
“只是,我想提醒王上,教化之功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怕王上您等不及。”
孟甘谷当然等不及,忙问,“有无快速的法子?”
“要说教化臣民,那没有,这也不可操之过急,不过自古变法有轻重缓急,教化之法可施行,同时王上也可对您最为着急变革之处另想法子应对,请问您最着急的是何处?”萧季绾问。
“哎,”孟甘谷叹了口气,“军权。”
“哦,军队改制?”萧季绾回答,“这非我所长,不如我替您问问姜大将军?”
姜原遂是郁林之战中唯一一个升官的,从东宫左卫率升为长水军大将军,就在郁林帮助萧季绾统领长水军,只是目前这长水军人数少了些,不过萧季绾告诉姜原遂,少只是一时的。
孟甘谷大喜,“姜大将军令北齐都闻风丧胆,必有大才,先多谢乡君了。”
眼下的姜原遂还不到让北齐闻风丧胆的程度,克沙江对峙,北齐撤军,更多的是因为运气,正好撞上北齐内部革新,不过姜原遂在孟甘谷眼中越厉害,他们所行就越有一分保障,因而萧季绾并不打算替姜原遂谦虚,“那是自然,我阿耶也曾全赖姜大将军保护,才能平安到达建宁称帝。”
“还有一事,还请王上提前考虑,”萧季绾说,“我虽不懂变法,但是通读史书,历代变法都非一铺而就,在全天下推行之前,会先选一地做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对变法的具体措施不断修正调整,而后再向天下推行。”
“哦哦,”孟甘谷听明白了,“找个地方先试一试是吧,就茶池吧。”
茶池是宋起章的老巢,也是历代大祭司的老巢,宋起章虽然死了,但是在孟甘谷心中,四境最难啃的骨头就是茶池,因为在茶池,大祭司的影响力极大,既然他想取代大祭司的影响力,就得先啃下茶池。
“王上不再多想一想?”
“不必,就茶池。”
“既然王上决定了就好,”萧季绾拱了拱手,“那我现在就去寻大姜将军?”
孟甘谷点头,随即提醒道,“乡君别忘了再选个能干教化之事的人。”
“必然忘不了,等办完这些,我还等着继续推行商道呢。”萧季绾颔首告退。
慕容念今日旬休,燕皇后准了她一日的假,让她出宫走一走,还拨了一辆马车,让执素陪她一同前去。
离了皇城,执素问,“掌诏,我们要去何处?”
“随意走走。”
话是这么说,但是马车出了皇城,便目的明确地往骢山方向而去。
进了骢山,也不耽搁,径直上了半缘观。
“你在马车上等候,我独自入观。”慕容念头戴幕离下了马车,被看门的小童拦住,她从袖中掏出符牌,小童见符牌上的凤台二字,急忙拱手,“敢问娘子要寻何人?”
“凤台掌诏慕容念,奉皇后殿下令,寻谢家元娘。”
小童一凛,“请掌诏入内稍作等候。”
谢咏絮从郁林回来后,被谢宜带上骢山当着谢琅玄的面狠狠责罚了一番,关在半缘观一处偏僻的院落闭门思过,后来赵惊玥听闻此事,上了半缘观探望,以存善堂为借口将谢咏絮带了出来,结果谢咏絮在山下待了没两天,不知为何又跑回了半缘观。
“你说谁找我?”谢咏絮以为自己听岔了,坐直了身子问道,“真是慕容念?”
“她拿着凤台掌诏的符牌,不似伪造。”
她寻我做什么?谢咏絮暗忖。
“娘子见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