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燕皇后每日这个时辰都会去宸元殿陪延和帝用膳,是她心中有事,忘了这一茬。
“谢殿下提点。”慕容念道谢。
宋善水瞧着慕容念这副不苟言笑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欲言又止。
“殿下若无事,臣……”
“先行告退”几个字还未说出口,宋善水就打断了慕容念的话,“掌诏,我有话想问你,你能不能靠近一些?”
慕容念心中微动,迟疑了几息,这才上前,在宋善水的长案对面躬身跪下,“殿下请问。”
宋善水往前凑近几分,轻声说道,“我阿弟给我来信了,”说着拉起慕容念的一只手腕,悄悄将袖中之物塞进慕容念的袖口,又拉着慕容念问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才放慕容念离去。
慕容念回到住处,关上房门后,背靠在门上,深吸了好几口气,才缓缓从袖中抽出宋善水塞给她的东西。
熟悉的信笺,熟悉的飞白书,上头只有只有两个字,“安否”。
两个字,构成了一句询问,萧季绾想要她的回复。
慕容念靠在门上,将两个字翻来覆去地看,最终还是将信折好,从一旁的衣柜中掏出一枚锦囊,将信塞了进去。
高涣在荥阳推行“还耕于民”之策,百姓一开始还不相信,以为这又是齐帝的欺世盗名之举,可等到先前被北齐贵族抢占了十几年的田契回到手中时,他们才陆陆续续地相信,这一回是真的,他们耐以生存的耕地,终于回来了,耕地回来的同时,他们还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将耕地还给他们的那一位大好人,不是齐帝,而是代齐帝处理朝政的云中王高涣。
渐渐地,荥阳的百姓之中隐隐有一则流言传开,流言说,云中王与高薛其他贵族不同,他极喜爱中原文化,因为喜爱中原文化,还为父兄所不喜,若非高恭那个屠夫坏事做尽杀人如麻,连老天也看不下去收走了他的命,朝中还轮不到云中王做主,如今云中王当政,他们终于能够有好日子过了……
这则流言一开始只是百姓私下在传,但是渐渐的就变成了荥阳百姓口口相传,大家都说是上天开了眼,见不惯他们多苦多难,才派云中王下凡来拯救大伙儿于苦难的,一时之间,高涣在荥阳所拥有的民心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样的传言有人乐见其成,有人不安于室,荥阳被骤然夺了地的贵族官宦都恨高涣恨得咬牙切齿,但是这事儿本来就是他们不占理,被夺了地也不能够明面上做什么,于是有人就想到了替高涣宣扬宣扬他的功绩。
无论哪朝哪代,功高震主都是一个十分微妙的“罪行”,功高震主的晋王高流二十四年前忽然暴毙,功高震主的伽南王高恭被乱军杀于长安暴动,尽管高耿对着一弟一子的死表现得痛心疾首,每逢忌日都极尽哀荣,让整个北齐的人一同为他们戴孝,甚至多次因怀念而在群臣面前伤心,可焉知这不是因为二人已死,高涣就不同了,他还活着,他还年轻,他还大有可为。
眼看着高涣在荥阳推行革新推行得如火如荼,还耕于民只是第一步,在还耕于民后,高涣还要重新考核吏治,为此专门成了一支由高弘亲率的督政组前往荥阳,普查人口,调阅往前三年的税收及邢狱。
若是还耕于民只是损坏了荥阳贵族的钱财利益,那么考核吏治就可以说是冲着他们的命来的。
永隆帝再昏庸,永隆末年荥阳有多少人口,而如今北齐治下的荥阳又才有多少人!这些人口去哪里了?还有,荥阳每岁上缴的税收有多少,实际从民间收得的又有多少?
坐管粮仓不为鼠,这可能吗?
如果说被夺走土地时,他们还只是气愤的话,考核吏治的命令一下,荥阳官场几乎可以用风声鹤唳来形容。若高涣派出的是其他人就罢了,可派出的偏偏是高弘,高弘在左夫人膝下长大,与高涣之间比高涣同高恭要亲密得多,再则高弘是已故晋王之子,是高流留下的独苗,若在荥阳出了意外,有个什么好歹,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齐帝高耿为了给高薛全族一个交代,必定追查到底。
所以虽然荥阳官场上上下下都战战兢兢,但是也都十分无奈。诏令下到荥阳之时,说不准高弘早就从平城出发了,这么短的时间,即便想销毁罪证,也很难啊。
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此人名唤右拾思力,是荥州州尹钦尔达吉底下的一名文书,官虽不大,但此人曾在平城任职,因得罪了平城的贵人才被外放荥州掌管文书,他见钦尔达吉这几日闷闷不乐,猜测是为了考核吏治之事,便夜半悄悄去见了钦尔达吉。
见了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