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与推荐并行,晚辈可以告诉先生,今岁主考官为赵党的人。”
“不是请我当主考官,莫非请我去国子监?”
“世家门阀暂时无法尽弃,何况,门阀之中也并非无持身清正,有真才实学之人,国子监中,受家世荫蔽的弟子占据了大半,殿下想请先生出任国子监祭酒,慧眼识珠。”慕容念拱手,“这是其二。”
“难道还有其三?”戚晏清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前两个是他猜到的,可是他没猜到还有第三。
“其三,殿下已同意在国子监门前立石经,石经上的内容,还请先生编撰。”
“石经?”戚晏清第一回听闻,“那是什么?”
“石经上刻科考所需的圣人典籍,”慕容念解释道,“意为,为天下统一科考所涉典籍版本。”【1】
戚晏清一愣,随即夸赞道,“妙啊,这法子谁想出的?是你吗?”
慕容念垂首,前世之事无法对人言,她便只能含糊道,“晚辈幼时在掖庭,无书可读,由祖母口授,是祖母讲过的历代史中的。”
戚晏清挑眉,“哦?老朽我遍读天下史书,怎么没听过?”
“那想必是野史吧。”慕容念回答。
戚晏清心知慕容念有所隐瞒,但他以为是慕容念不愿让他人知晓此法是她想出,怕过多引人注目,便假托祖母之口,真相他不一定非要追究,只是此法的确是妙。
晋承前朝制,选贤以科举与推荐并行,科举一道便是为了让平民寒门亦有上升的通道,但是历朝以来,以科举入选的,世家门阀占据了大半,并不完全是因主考官有失偏颇的缘故,而是圣贤典籍,版本纷杂,世家子所用版本多是经过精细考据的,考官在阅卷时自然以经过考据的版本为参考,版本不同,高下立显。
若能由官方统一科考所依据的典籍版本,对平民寒门学子而言,便会增加了一些机会。
“官方定本,必得有一学识甚高,令天下心服口服的大儒主持,才不至于令世家相争,先生……”
“哎,恭维的话不必说了,”戚晏清问,“还有四吗?”
慕容念摇头,“暂时未想到。”
“行啊,”戚晏清答应得爽快,“回去向皇后殿下复命吧。”
第113章 安否
慕容念知科举选贤之事乃国朝之重, 得了戚晏清的答复后,半点也不愿耽搁,就急匆匆往回赶, 谁知刚出修文馆便遇到一人。
韩再思, 韩同胤次子, 现如今在秘书省当值。秘书省在皇城之中, 而修文馆在太宸宫内, 无入宫手敕, 他不可能私自穿过宫城门进入太宸宫,他会出现在宫城, 便是遵照了延和帝亦或是燕皇后的手敕, 宸元殿、坤仪殿在中轴,而修文馆在太宸宫东侧深处,与文德殿在一条线上, 韩再思再怎么走错道,也不可能走到修文馆门前。
慕容念对韩再思出现在修文馆附近的缘由并不感兴趣,因为此事若非帝后授意,不出半个时辰便会有人传到燕皇后耳边, 届时若燕皇后想让她知道, 她自然有机会知道, 并不需要刻意打探,只是路遇同僚,二人的视线又很不巧地对上,慕容念只得微微颔首,点头示意, 而后沿着脚下的道不偏不倚地继续离开。
走到要同韩再思错身之时,耳边忽然传来什么东西落地的声响, 伴随着韩再思的惊呼声,慕容念便是想要装作没有察觉,也说不过去。
还是那句,凤台女官在名义上隶属前朝,慕容念与韩再思是同僚,韩再思的官位偏又比她高,她无法装作视而不见。
低头看去,只见地上散落着几卷书册,韩再思一手抱着怀中书册,弯着腰,用另一只手去捡,可他只要微微一弯腰,怀中的书册也会随之滑落,捡了这卷,就会掉落那卷,一时之间狼狈不堪。
韩再思无奈地叹了口气,低头尴尬道,“让慕容掌诏见笑了。”
慕容念并不说什么,半蹲下身子将地上的几卷书册捡起,递到韩再思面前,韩再思接过书卷揽在怀中,低头不住地道谢,再抬起头时,他发现慕容念已经走远了几步。
慕容念回到坤仪殿,让宫人入殿通传,得了准入的令再入内。慕容念入殿后却发现在殿中的并不是燕皇后,而是太子妃宋善水,宋善水正坐在燕皇后书案侧方的一张长案后,提笔写着什么。
“请殿下安,臣不知殿中的是殿下您,打扰了殿下,臣这便退下。”慕容念一边告罪,一边后退。
“慕容掌诏稍等,”宋善水搁下笔,“掌诏若是寻阿娘的话,还是等一等,阿娘去宸元殿探望陛下了。”
慕容念透过开启的直棂窗看向殿外的天空,已经快将近午时了,延和帝开春以来再次病倒,已经旬月不曾出过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