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他的目的

“孙权哀叹:“周郎之后,有鲁肃。””

““鲁肃之后,有吕蒙。””

““如今吕蒙已亡,无人为孤分忧矣。””

——“周郎:我的遗言你也没听啊。”

——“孙权:老天爷再给我来几个大嘟嘟吧!。”

——“张昭:不是还有我么(滑稽)。”

“孙权之侄孙桓出列请战:“主公,臣虽年幼,但颇习兵书。””

““愿统数万人马,前往破蜀。””

“孙权问道:“卿有何良策,可克敌制胜?””

“孙桓道:“臣有两员虎将,一员李异、一员谢旌。””

““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臣只求数万精兵,前往生擒刘备。””

弹幕:

——“你哪位?”

——“初生牛犊不怕虎。”

——“牛逼,孙权侄子都出来领兵打仗了。”

——“动不动就生擒,口气真大。”

——“我们学校大牛能防C罗。”

“孙权轻捋胡须:“贤侄虽英勇,只是年幼。””

““必得一人相助,方可领兵。””

“潘璋出列道:“主公,臣愿与小将军共擒刘备。””

“孙权欣慰道:“好,孤封二位为左右都督。””

““统领水陆兵马五万,前往秭归驻守。””

““秭归是东吴门后,尔等只需守住秭归一月,待刘备兵疲马乏,粮草不济,孤自逼刘备讲和。””

——“又是潘璋?就是这小子活捉的关羽啊。”

——“人家本就是报仇来的,你个罪魁祸首还敢出战?”

——“孙权还是有点头脑的,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的道理,刘备大军现在就是一股报仇雪恨的气,把气给他们泻了,战斗力自然就不强了。”

“孙桓、潘璋驻守秭归,刘备命关兴、张苞为先锋,强攻秭归城。”

“关兴在西门与李异、周平等吴将对战。”

“张苞于东门与谢旌、夏恂等大将作战。”

“张苞一矛刺死谢旌,又回身挑死夏恂。”

“之后,张苞率领五千甲士,率先攻破东门。”

“数万蜀军,一涌而入杀入秭归城。”

“孙桓欲自刎谢罪,被手下强行带走撤离。”

“关兴阵斩李异、周平后,得知张苞已破城立功。”

“不甘人后的关兴,立即带本部兵马,前去攻取兴城、吕定。”

“刘备得知二人战功,夸赞道:“好,虎父无犬子!””

弹幕:

——“爽,就这么一路杀下去!”

——“之前谁说不该打的,看见没,备备一路势如破竹啊。”

——“原来备备自己打仗也这么厉害啊,七十万大军,井井有条。”

——“谁说备备是全靠亮亮的,亮亮搞搞规划还行,论打仗,还真不如备备。”

——“关羽、张飞虽然走了,但二代们成长起来了,不错不错。”

——“孙桓:你们两个欺负一个,不公平!”

——“关兴、张苞:孙桓,听说你手下有两名虎将?”

“秭归破,东吴境内,人心惶惶。”

“就连江东境地的建康、界口等城,也相继发生混乱。”

“士绅转运钱财,百姓争相嫁女。”

“城中甚至出现了抢新郎的咄咄怪事。”

弹幕:

——“抢新郎?还有这种好事?”

——“这里有一个窖藏二十八年的一手新郎,有没有人来抢一下。”

——“苏辰是懂打仗的,不然写不出这种细节。打仗就意味着要死人,死人就要补充兵源,男人都上了战场,女人嫁给谁?”

——“豁,怪不得乌客兰都成为欧洲子宫了,原来是这个原因。”

——“现代战争更残忍,司机已经开始征女兵了。”

“孙权得知秭归城破,江东混乱,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

“孙权大骂孙桓无能之时,战败军报陆续传来。”

““蜀军右先锋关兴,率军一万,攻陷兴城。””

““守将令狐明,刎颈自杀。””

““兴城将士,大部阵亡。””

““蜀军军纪严明,攻占城池后,严禁烧杀抢掠。””

““并派官员接掌衙署,核查田土、子民、牛马、赋税。””

““并立即废除东吴的政令……””

““够了!”孙权气得掀翻桌子,“刘备欺我太甚!””

““他已视吴地为蜀地,将吴国百姓当做蜀国子民!””

““刘备此行,哪里是为了报仇。””

““分明是为了鲸吞我江东山河,为了一统天下!””

弹幕:

——“不是哥们,你才反应过来啊?”

——“刘备:既为报仇,也为江山。”

——“打草搂兔子,顺便的事。”

——“哈哈哈哈,怪不得毛熊国拿下二毛四个州以后,直接免除了他们的房贷,这就是要收拢民心啊。”

——“京子:你们欠司机的钱,不用还了。”

——“司机:wdnmd!”

——“孙权现在的心情,估计和司机差不多吧。”

“张昭出列谏言:“主公不必忧虑。””

““我东吴诸将虽故去较多,但尚有能征惯战将军十余位。””

““主公可令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

““凌统、甘宁为救应。””

““起兵十万拒之。””

“孙权欣慰抚须:“孤,允准!””

——“这张昭真能活啊。”

——“养生达人张子布。”

——“张昭不投降了,爷青结。”

“刘备占据秭归城,大摆庆功宴。”

“席间,刘备看到关兴、张苞亲如兄弟,想起故人之勇。”

“刘备感叹道:“英雄出于少年啊。””

““昔日随朕征战的众将,皆老迈无用。””

“黄忠听到这话,笑容僵在脸上。”

“刘备还未察觉,只顾夸赞子侄。”

““今有二位贤侄如此英勇,朕定能扫灭孙权。””

“黄忠不悦地放下筷子,当众离席。”

——“一席话让黄忠饭都吃不下了。”

——“黄忠:饭菜突然就不香了。”

——“诸葛亮:不会激将可以不激。”

“韩当周泰大军前来。”

“黄忠无令,却独自出兵前去。”

“刘备得知后,对众将道:“黄老将军非反叛之人。””

““是朕失口误言老者无用。””

““他必定是不服老,前往迎敌立功去了。””

“刘备看向关兴、张苞:“关兴、张苞。””

““二位贤侄休辞辛劳,速去助战。””

““略有微功,便可收兵,勿使老将军有失。””

““是!”关兴、张苞领命后,便点齐兵马,去助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