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书生 作品

第155章 第二件礼物

林舒在这里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战英方才训练完毕,走过来略带歉意道:“小舒,让你久等了。”

林舒道:“你我兄弟之间,不用这么客气。”

战英听到林舒称他为兄弟,心里感到十分欣慰道:“你来可有什么事?

是不是又有人捣乱?

我带人去平了他。”

林舒笑道:“自从那几个粮商倾家荡产之后,六华县内再也没有人敢生事了。

我今天来,一是给你带了几件礼物,感谢你之前相救之恩。

二是来跟你告别。”

“告别?你要调去哪儿?”

战英感到好奇。

林舒道:“吏部公文已经下来了,没说调去哪里,只说先回京述职。”

战英料想,既然林舒调走了,自己恐怕也会很快离开。

他笑着道:“你治理六华县功勋卓着,有目共睹,吏部应当要给你升官了。

我提前恭喜你啊。

你刚才说给我带了礼物,太客气了吧。”

林舒从身后拿过一个长包裹。

解开之后,最上面是一支平平无奇的弓箭。

战英笑道:“我这军营里,最不缺的就是强弓硬弩,你还送我弓箭做什么?”

林舒道:“你军营里的弓箭,最远能射多少步?”

战英不假思索道:“总要在一百步开外。”

林舒拿起那张弓道:“我这张弓,能射到三百步,你信不信?”

这张弓是他采用古代蒙古复合弓的工艺所制作。

用竹子和木材所制成的芯材,制作弓身的背面和腹部。

用鱼腹泡制成的胶,将这些层次粘结在一起。

这种材料的堆叠,和蒙古弓的曲线形状,使其比普通的弓更为高效和强大。

那弓弦更是讲究,将驼鹿的筋腱晾干,并研磨成松散的纤维。

然后,将这些纤维浸入鱼胶中,并涂抹在弓的“背部”。

最后,为了均匀分布所有层次,需要在弓上涂抹保护性的柳树皮。

当将一层柳树皮添加到复合结构中时,弓会用绳子牢固绑定、晾干。

如此便形成了闻名天下蒙古复合弓。

当年蒙古人能够横行天下,这射程超远的复合弓,也是极大的助力。

“三百步?”

战英吸一口凉气,哭笑不得道:“小舒,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这世上哪有能射三百步的弓?”

他将信将疑地接过硬弓,拉了拉弓弦,神色凝重道,“这张弓,好像的确不一样。

不止弓力重,而且弹性也大。

咱们去校军场试一试。”

“走,去试试!”

林舒也想看看,自己花这么长时间制作的弓,有没有效果。

他们来到校军场。

战英的副将和几个随从也跟了过来,躬身问道:“将军,您这是要做什么?”

“试试这把弓,”战英吩咐道,“把箭靶搬远点。”

亲兵跑着前去,将箭靶搬到一百步开外,这已经是硬弓的极限。

战英摆摆手道:“再搬远些。”

那亲兵搬着有走了几十步。

战英与箭靶之间的距离,已经达到了一百万五十步。

“再搬远些!”

战英大声命令。

副将笑道:“将军,这么远已经射不到了,还要搬得再远?”

战英拉弓试了试道:“这支弓,跟普通的弓不一样。”

他一边说着,一边向远处摆手。

直到那亲兵搬着箭靶,已经到了二百五步左右。

战英这才点点头,示意那亲兵躲开。

他一帮随从却是不敢相信,一张弓能射这么远。

他们也都是久经战阵之人,要是这么远都能射到,将来到了战场上,简直可以虐杀敌人。

只见战英弯弓搭箭,拉弓如满月。

“嗖!”

羽箭如流星赶月一般飞出去,不偏不倚,正扎中两百五十步开外的靶心。

众将先是一愣神,随即便爆发出热烈的叫好声。

“好弓,好射术!”

“这世上竟然真有能射这么远的弓?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之前形容神射手,总以百步穿杨来形容,如今有这张弓,简直可以两百步穿杨。”

战英也感到兴奋异常。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将,自然知道在战场上,弓箭比地方射得远,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敌人还没有攻击到他,他已经可以对敌人展开攻击。

甚至只要箭雨够密集,敌人便永远攻不到有效射程之内。

“小舒,你这把弓是怎么做的?可不可以传之于世?”

战英眼神放光,迫切地问。

“当然可以传世。”

林舒掏出一张纸条,夹在手中道:“我已将制作方法,万万本本写下来。

你只需要按照这上面所写,有序制作就行。

只不过……仅仅装备你麾下军士即可。

万一这方法传到匈奴,他们也能制作出这等硬弓,那就大大不妙了。”

“当然,”战英接过纸条,凝重道,“这是绝密,万万不能泄露出去。

小舒,你给我的这件礼物,简直就是神器。

我代表我北燕军前锋营的兄弟,要好好感谢你。”

林舒道:“你先别忙感谢,这把弓只是礼物之一,我还有其他礼物。”

“还有别的?”

战英笑道:“我何德何能,承受你如此厚礼。

你这铁火棍……是何物?”

他目瞪口呆地看着林舒,又从布包里拿出一根铁棍,中间似乎还有个孔。

林舒介绍道:“这件武器叫鲁密铳。”

“你说这是武器?”

旁边的副将哈哈大笑道:“这烧火棍不长不短,步下作战,有没有锋刃,马上作战,又嫌太短,也能叫做武器?

林县令别是来开玩笑的吧?”

“你看我像开玩笑么?”

林舒平静地装填着火药。

这把鲁密铳,是蓝星在明朝时期,由杰出火器研制家赵士桢所改进的一种火绳枪。

原型是土耳其鲁密国(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火绳枪,约重七八斤,长六七尺。

如今林舒在六华县炼铁,碰巧有许多铁匠跟随。

于是他便按照记忆中的样子,让铁匠打制了这把武器。

面对着军士们的调笑,他不为所动,装填火药之后,向前走了几十步,然后对着箭靶扣动扳机。

“嘭!”

铁弹将箭靶打了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