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是蓝 作品

第199章 番邦比惨大会

第199章番邦比惨大会

刘伯温端着茶盏笑道:“韩公算是来对了,伯温身无长处,自幼便嗜读如命。搜索本文首发: 热小说网 ”

“四书五经,稗官野史,伯温均有涉猎,不知经史子集,陛下想修何书?”

李善长低着头碾着茶盖小声道:“嗯......那个,就是算命方面的。”

刘伯温的面皮登时便微微抽搐了两下。

见刘伯温面色不善,李善长赶忙说道:“不过陛下说,不是非得逼刘先生编一部算的准的,主要是陛下闲了,想读些闲文。”

“最好是跟现在青沙洲的那些场子风水有些关系。”

李善长将朱元璋的需求——说出。

听到这里,刘伯温这才微微点头:“既然如此,那伯温明白了。”

“对了,陛下打算什么时候要?”

李善长眉头一皱,试探性的说道:“嗯......三天后,诚意伯可能拿的出来?”

刘伯温当即便大笑不止道:“那有何难?韩公三日之内来取书便是了。”

这种书,说的越多错的越多。

周易全文拢共也不过一万余字。

若是汉代的帛书版,甚至只有不到五千字!

听到刘伯温接了这差事,李善长登时便如释重负,好似生怕刘伯温反悔似的,赶忙说道:“那我便不打扰诚意伯了,老夫中书省还有事,先行告辞,告辞!”

刘伯温一愣。

还没等刘伯温反应过来,李善长便已然朝外走去了。

刘伯温好似想起了什么似的。

不对啊!

参考书目还没说呢!

照着什么玩意编啊!

抬头一看,李善长已然没有了踪影。

刘伯温无奈,只得从书架上取来了一本周易,在一旁的书案上照抄了起来。

刘伯温长子刘琏,看着刘伯温不由得有些担心的说道:“爹,咱这么搞,能成吗?”

刘伯温右手执笔,左手拎着一把紫砂壶喝着茶笑道:“陛下不过就是看些闲文,咱们弄那么高深作甚。”

“而且这易理,万变不离其宗,无外乎是唬人,归藏、周易,为父都看过些许。”

“可惜都不过如此。”

“为父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过连山易啊,如能一睹其文,纵使家财散尽又当如何!”

纵然是对这些装神弄鬼的东西嗤之以鼻,但骨子里刘伯温还是一个封建士大夫,对于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还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次日清晨时分。

占城、交趾、高丽、东夷四国的使节便按奈不住了。

高丽、东夷两国其实还好,毕竟他们还有时间,赶回去跟自家的人商量一下对策。

占城、交趾两国的使节,压根就没有什么能回旋的余地,能够穿过大明的层层关隘,去九边打探一下消息,已然是这四国的极限了。

想着再回去禀明上情,压根就没有这个时间。

当时他们出使的时候,就是带着一份空白的国书来的,根据战局的结果往国书上写内容。

因此,战局刚刚大定,四国使节便在大明碰了头。

高丽跟东夷人拿出来的办法差不多,就是看上了青沙洲的铁厂跟水泥厂还有蒸汽机厂。

只要这三个厂,他们能要回去其中一样,就不亏!

为了体现诚意,四国使节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捷报抵京的第二天,便匆匆的跑到了宫门口,生怕让朱元璋觉得他们是见风使舵。

他们还以为大明会怪罪他们,但是万万没想到,今日之事出奇的顺利。

朱元璋在奉天殿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召见了这四国使节。

高丽使节崔莹,当即便毫不犹豫的三跪九叩,朗声道:“启奏陛下!小邦近日来听闻大明有一神器,可月产精钢四万余石,外臣不才,还望天朝不吝,赐法于小邦,救万民于水火,御鞑靶于浿水!”

毕竟伸手党当习惯了,以前的时候,高丽使节就这么一跪,而后再说上两句好话,大明天子就得乖乖的把东西送给自己了。

身后的三国使节,也是厚着脸皮跪倒在地。

“还望大明大皇帝不吝,降恩泽于外邦!”

不要脸啊!

要是在以前,他们哭哭穷,朱元璋或许还会心软。

但是自从朱元璋知道东夷那样的小国,每年光挖出来的白银,就抵得上大明一年的税赋之后。

这些使节的面孔,就逐渐的跟朱元璋老家那个抠门的老财主刘德,重叠了起来。

朱元璋彻底麻了!

看着朱元璋的面色,群臣之中的李善长,登时便会意道:“陛下,此乃国之重器,焉能轻易予人啊!”

李善长话音刚落,身后的高丽等国使节,脸色均是陡然一变。

李善长在大明朝堂上说话是什么分量,他们可是一清二楚的!

崔莹看着怒火中烧的李善长,当即便解下了自己的官袍道:“陛下,您看看吧

!”

说罢,崔莹便露出了自己官服下面,打着补丁的衣服。

“外臣乃高丽重臣,尚且衣不蔽体,陛下,您能想象我高丽百姓,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吗!”

“我等虽居异域,但仍为天子治下之民,还请陛下明鉴啊!”

东夷使节也有样学样的附和道:“是啊,大明大皇帝陛下,我们东夷也穷啊!”

“外臣都已经一年,没有吃白面滴干活了!”

一时间,整个大殿上登时变成了比惨大会。

朱元璋赶忙说道:“善长,咱的李先生啊,您知道,咱就是心善,咱见不得这个,都是咱的子民啊!”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身后的百官登时便齐声道:“臣等惶恐!”

崔莹不由得嘴角微扬,都这样了,你李善长总该闭嘴了吧!

李善长哭嚎着看着朱元璋道:“陛下,此乃国之重器啊,此物若轻易予人,将来必成大患呐!”

“爱卿休得多言,子孙若是失德,咱也便认了!”

君臣二人话说到这里,连那四国的使节都不由得感动了些许。

不料李善长似乎觉得还是有些不够热闹,突然指着远处的丹陛石高声道:“陛下啊!您若是再这样执迷不悟,老臣便要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上了!”

周围大臣们见状,登时便死死的抱住了李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