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 10 月 27 日,苏州河北岸老峡桥北端的四行仓库内,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氛。
国军第 88 军重机枪手王文川,如雕塑般坚守在自已的岗位上。
尽管长时间紧握机枪使得他的双手已近乎麻木失去知觉,但他的目光依旧死死地锁定在射击孔外日军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上。
时间回溯到两个多月前的 8 月 12 日,王文川满怀热血与使命感,地跟随着第88 师奔赴上海这片战场。
当时,这支拥有一万五千余人的庞大编制的军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征程。
然而经过激烈的战斗洗礼后,如今存活下来的士兵竟不足五千人,其他英勇的战士们,早已将生命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长眠于这片土地之下。
1933 年那个贫困交加的岁月,年仅十五岁的王文川,因家境贫寒不得不选择投身军旅生涯以求生存。
那时的他身形瘦弱、面容青涩,但内心却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焰。
时光荏苒,四年的摸爬滚打让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且技艺娴熟的军人,并最终成为全副德式装备的 88 师 524 团中的一名重机枪手。
自 1937 年 8 月起,王文川便与手中这挺重机枪结下不解之缘。
从淞沪会战的枪林弹雨到如今守卫四行仓库的生死较量,他的双手从未有过片刻离开过重机枪。
无数次扣动扳机喷射出愤怒的火舌,见证了敌人的倒下也目睹了战友的牺牲。
每一次射击都是对侵略者的有力回击,每一声轰鸣都是他保家卫国决心的呐喊!
战役打响后异常激烈,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那些曾经彼此交战、互不相让的各个派系部队,竟然纷纷放下成见,握手言和。
他们怀着共同的信念和使命感,从祖国大地的四面八方迅速集结,马不停蹄地奔赴华北和华中的前线。
狭长而广袤的淞沪战场上,如潮水般涌来了七十多万中国军队。
这个数字几乎占据了当时整个中国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
然而,在这片平坦开阔的淞沪战场上,却找不到任何一处可供依托防守的天然屏障。
面对如此不利的地形条件,从全国各地匆忙赶来的中国军队毫无畏惧退缩之意。
这些勇敢的战士们凭借着自已的血肉之躯,投入到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之中。
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哪怕是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那枪林弹雨之间,常常会出现整支建制部队壮烈牺牲的悲壮场景。
这场战斗整整持续了七十多个日夜,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但最终上海这座城市还是沦陷敌手。
时间回到1937年10月26日,日军攻占庙行和大场,中国守军被迫转移。
攻占上海城区后的日军先推倒了孙中山的塑像,随后到处悬挂太阳旗,中国报纸称之为被子弹打穿的一个血洞。
上海浓烟翻滚的天空中,唯独没有了中国的气氛。
1937年10月27日清晨,一伙日军沿着苏州河边一路搜索前进。
下午2时,当日军大部队接近四行仓库时,突然枪炮声大响,原本以为中国守军已经撤走的日军顿时陷入混乱,留下了80多具尸体仓皇退去。
那一天,上海市民十分激动,因为四行仓库里还有一支部队留下了,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
1937年10月27日,当不知虚实的日军沿着苏州河边搜索时,王文川手中的枪响了。
镇静下来的日军很快就出动了大炮、战车,不分昼夜地进行波浪式的攻击,一场生死搏斗开始了。
孤军抗敌的士兵
们打得艰苦。进入四行仓库的第二天,日军就炸断了仓库的通水设备,河对岸的民众站在铁丝网后面,冒着流弹的危险,向800个壮士表示敬意。
自10月27日清晨起,全上海的市民在将近三个月抗战的炮声中,似乎平静和麻痹了的心情又被闸北的枪声所激动了。
每天一早,租界民众就爬上高楼顶看孤军杀敌,发现敌人来袭,就喊话通知孤军。
1937年10月28日夜,刚满18岁的中国少女杨慧敏穿越过横飞乱舞的枪弹,给孤军送来了一面青天白日旗,没有旗杆,临时用两根竹竿连接。
没有音乐,只有一两声冷枪声,没有壮观的场面,只有十几位军人肃立敬礼。
在数万日本军队的围困中,上海唯一的一面中国旗帜升起来了。
英军司令员说道,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事了。
谢晋元与众将士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击退日军6次进攻,毙敌数百人,被当时的报纸媒体称作是800壮士。
然而,就在壮士们四个昼夜不曾合眼,边战斗边修工事,准备与敌人做长时间的殊死决战时,10月30日,统帅部命令孤军停止战斗,退入公共租界。
团长谢晋元痛心不已,声言全体壮士早已立下遗嘱,誓于四行最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
当谢晋元向孤军下达撤退令时,晏营长第一个站岀来反对,
晏营长涨红着脸,大声道:“团长,我们怎能撤?兄弟们在这里守了这么久,死了这么多人,难道就这么放弃?”
周围的士兵们也纷纷响应,眼中满是泪水。
谢晋元心中亦是痛苦万分,他缓缓扫视着众人,声音沙哑:“这是上面的命令,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晏营长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团长,这四行仓库就是我们最后的尊严,我们要是撤了,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兄弟,怎么对得起上海的百姓?”
这时,王文川也站了出来,“团长,再让我们打一回吧,哪怕是死在这里,我们也绝不后悔。”
谢晋元沉默良久,眼眶泛红,“大家的心情我懂,但违抗军令的后果谁也承担不起。我们现在撤入租界,保存实力,来日方长,还能继续和日寇作战。”
谢晋元继续说道:“这样吧,我们退入租界生死未卜,你们谁能突围岀去,能组织一个连的兵力,你就是连长,你能组织一个营,你就是营长,给88师保留一点火种。”
众将士听闻,虽心有不甘,但也明白军令难违。
梁凌霄率先开口:“团长,我愿一试。”
他目光坚定,带着视死如归的决然。
谢晋元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梁连长。若真能成功,88师就有望重振。”
梁凌霄组织了自已连队的精干力量,以王文川、赵三娃、郑小伍、周大柱等人为骨干,召集愿意跟他一起突围的战士,一共有三十多个,算是一个加强排了。
梁凌霄集中了孤军营所有优势火力,又打开系统面板,兑换了三十支捷克式,两百颗手榴弹,再加上孤军营中之前有的盒子炮,这支队伍的火力全开,突围是没有问题了。
当天夜里,梁凌霄带着几个兄弟悄悄出发。他们借着夜色的掩护,绕过日军的巡逻线。
但途中遭遇一小股日军,双方瞬间交火。梁凌霄凭借着优势强大的火力压制,硬是杀出一条血路。
梁凌霄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后,枪声瞬间打破了原本宁静的氛围。
这刺耳的声响如同信号一般,迅速引来大批日军从四面八方汹涌而至,将他们团团围住。
只见那些小鬼子们一个个张牙舞爪、哇哇乱叫着扑了过
来,那狰狞的面目和凶狠的气势仿佛要把梁凌霄等人撕碎吞噬。
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梁凌霄压低声音对身旁的赵三娃快速说道:“现在情况紧急,带着兄弟们只管拼命向外突围,能冲出去一个算一个!”
说完,他手中的狙击步枪,瞄准了前方人群中的一名鬼子军官。
只听一声清脆的枪响,子弹如闪电般疾驰而出,击中了那名鬼子军官的头部。
随着一声沉闷的倒地声响起,周围的日军顿时一阵骚乱。
梁凌霄紧接着又是连续几枪射出,每一发子弹都命中目标,让几个正冲锋在前的日军纷纷惨叫着倒下。
王文川、赵三娃他们手中的机枪怒吼起来,密集的子弹如狂风暴雨般倾泻向敌人。
一时间,火光四溅,弹雨纷飞,打得日军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成片成片地倒下。
但这些凶残的日军似乎并不畏惧死亡,前赴后继地继续涌上前来。
梁凌霄大声喊道:“把手榴弹全部扔岀去,突围的时候轻便一点。”
战士们听到命令拿出手榴弹,朝着日军最密集的地方投去。
随着一连串的爆炸,日军被炸得鬼哭狼嚎。
趁着这个间隙,梁凌霄大喊:“冲!”他们向着包围圈的薄弱处冲去。
王文川抱着机枪边跑边扫射,为队友开辟道路。
然而日军很快重新组织起来,子弹不断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
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周大柱,他踉跄一下但仍坚持向前冲。
眼看就要冲出重围,前方却出现了一辆日军坦克挡住去路。
梁凌霄眼神一凛,招呼大家躲在掩体后,他从身上拿出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低声对赵三娃说:“如果我没成功,你们一定要冲出去。”
说罢,他猫着腰冲向坦克。
就在坦克炮口即将对准他之时,他成功将火箭筒对准了日军坦克,扣动扳机,然后迅速翻滚躲开。
伴随着一声巨响,坦克被炸瘫痪,他们趁机冲破防线消失在黑夜之中,向着远方奔袭而去。
历经艰难险阻,梁凌霄他们突出重围。
他望着身后战火纷飞的四行仓库方向,默默发誓一定要重新组建队伍,杀回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