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曹宇领迁都 黄权督伊阙
……
曹叡停下脚步,陷入沉思。
良久,才开口道:“合兵一处么?倒也可行,只是放弃涅、新二城,孤实在不甘心将这二城中的数万百姓拱手送给蜀汉。”
“陛下可将二城的百姓一同迁回宛城,然后再将百姓迁至豫州。南阳如今已成前线,无论怎样,臣以为,两国之间,还是需要一个战略缓冲区。”司马懿回道。
在司马懿眼里,分兵两三万人驻守一城,确实有那么一丝可能被蜀汉逐个击破。
但如果十万大军共守宛城,蜀汉哪怕神兵天降,也不会有任何机会可以破之。
曹叡思索许久,最终缓缓点头:“嗯,既如此,那就这么办……”
“传朕旨意,命秦朗、郝昭放弃涅、新二城,将军队带回,退守宛城,并且十日之内,要将所有百姓迁至宛城,命人再将这些百姓迁至豫州。”
“告诉他们:孤要在南阳坚壁清野,让蜀汉无机可乘。”
司马懿躬身:“遵旨。”
曹叡负手而立,又问道:“仲达,今蜀汉势大,洛阳作为我大魏的国都,你觉得,洛阳这位置是不是过于靠前了?”
司马懿心领神会,眼中闪过了然:“陛下是想将国都迁至河北的陪都邺城?”
“正是,而今蜀汉兵锋已抵函谷关之下,万一……孤是说万一,函谷关有失,洛阳将危矣。”
司马懿思忖,而后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为保万全,臣以为可先将朝廷诸臣和皇室成员迁往邺城,待南方局势明朗,洛阳危机解除时,再让他们回来也不迟。”
曹叡颔首:“有理!就这么办吧。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孤料想朝中那帮人也能明白孤的用心。”
司马懿抬头:“此次都城迁移之事,陛下打算安排何人总领?”
“嗯……就让“下邳王”曹宇总领吧,他办事,孤放心。”曹叡沉吟后说道。
“喏!”
曹叡顿了顿,又开口道:“仲达,还有一事。”
司马懿躬身,静待下文。
“此前孙资、刘放二人给孤来信,说有大量蜀汉锦衣卫密探潜入洛阳,被镇南将军黄权察觉,黄权率本部人马,在城中大肆搜捕,至今,已有两员锦衣卫命丧其手。”
司马懿神色平静,微微低头。
“孙、刘二人在信中提及,洛阳至今没有能掌控地区兵事的总督,孙资认为,经过种种事情判断,黄权的忠心毋庸置疑,可让黄权总督洛阳兵事,仲达,你觉得呢?”曹叡看向司马懿,带着询问。
司马懿沉默片刻,神色未动道:“臣不敢替陛下拿主意。”
曹叡一愣,接着不禁笑骂道:“你这个老家伙。”
“黄权乃蜀汉降将,先帝虽对他礼遇有加,让其身居高位,封侯拜将,但多年来,却始终不敢委以其过多兵权,就是担心黄权心中还念着蜀汉。”
“但近来这事,倒是让朕对他有些刮目相看。”曹叡神色中带着权衡。
“眼下看来,待陈群他们迁往邺城后,确实需要一位善掌兵事者总督洛阳。”
司马懿抬眸,问道:“陛下是想让黄权都督洛阳?”
曹叡一笑,摇头说道:“黄权的所作所为虽让朕对他有所改观,但还没到能让他都督洛阳的程度。”
“陛下心中觉得谁可都督洛阳?”司马懿问道。
“你觉得河南尹司马芝如何?此人也是你的族兄。”
司马懿不假思索:“陛下三思,司马芝此人治理政务尚可,但绝无统兵防务之能。”
曹叡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倒是公正。”
“那依你之见,谁能够都督洛阳?”
司马懿低头,沉思片刻,随后抬起头,说道:“陛下,臣以为,领军将军夏侯献可都督洛阳。”
“嗯?夏侯献么……他倒是有几分才能,都督洛阳也说得过去,只是他那父亲夏侯楙……实在是让人一言难尽。”
“想当初,我大魏丢失关中,皆因夏侯楙之过,若非先帝顾念二位夏侯老将军以及清河公主的情面,恐怕早取了他的性命,而不会只是将他的官职罢免。”
司马懿向前一步:“臣以为,夏侯楙是夏侯楙,夏侯献是夏侯献,二人不可一概而论,献之才能,超其父十倍有余。”
曹叡微微颔首,眼神思索,权衡利弊。良久,他停下脚步:“既如此,就让夏侯献总督洛阳吧。”
说罢,转头看向一旁的曹肇:“曹肇,替朕拟旨,命夏侯献为洛阳都督,总督洛阳一线兵事。”
“遵旨。”
曹叡皱了皱眉,又补充道:
“命朱铄、黄权二人为洛阳副都督,朱铄负责西边“函谷关”防务,黄权负责南边“伊阙关”防务,命镇南将军黄权带本部兵马,即刻前往伊阙关镇守。”
说完,曹叡又看向司马懿,笑道:“黄权此次做的不错,有功有能者不用,孤担心诸臣寒心。”
司马懿面色平静:“陛下英明。”
“伊阙关”在洛阳南部,南阳的东北部,此关的名气虽不如东西两侧的“函谷关”与“虎牢关”,但却是南阳地区进入洛阳最近一条路上的关隘。
曾经战神白起的成名战役“伊阙之战”,以及“大禹劈伊阙”“鲤鱼跃龙门”的故事,皆发生在此处。
但若想从南阳地区走伊阙关隘抵达洛阳,则必须要拿下宛城,控制整个南阳地区,方能从此处进军。
曹叡此举,看似重用了黄权,实际并没有重用,因为他已下令将宛城打造得固若金汤,十万大军一同驻守。
宛城不破,伊阙关便无直接威胁,黄权在伊阙关更多只是个摆设。
在曹叡眼中,汉军有可能突破他亲自坐镇,又有十万精锐驻守的宛城防线么?
很明显,绝无可能。
……
次日,曹叡又将南阳第一世家,蒯家主事人唤来。
蒯家乃荆州地区的名门望族,蒯良、蒯越原先是刘表的部下,刘表病逝后,曹操南征之时,蒯家举家投奔曹操。
曹操拿下荆州后,蒯越被曹操请封为九卿之一的“光禄勋”。
蒯越、蒯良两兄弟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先后病逝,临终前,蒯越将蒯氏族人托付给了曹操,蒯家得以在宛城定居。
到了这一代,蒯家主事人乃蒯良之子:蒯钧。
曹叡端坐在主位之上,缓缓开口:“今唤你来,有事相商。”
蒯钧恭敬道:“陛下有何吩咐,蒯家定当竭尽全力。”
曹叡微微点头,显然他对蒯钧的回答很满意。
“如今战事吃紧,宛城已成前线,朕已下令将涅阳和新野的百姓迁至宛城,随后再将他们迁往豫州,此事关乎国家整体布局,蒯家需协助朝廷做好此事。”
“蒯家定当全力配合朝廷,做好百姓迁移之事。”蒯钧躬身道。
曹叡满意地嗯了一声:“不仅如此,南阳十万大军即将尽数入驻宛城,宛城虽大,但十万兵马入驻,免不了要征用许多民房用于驻扎,此事便由你蒯家出面,告知城中百姓,让他们暂且克服一下。”
“宛城百姓,若有愿意迁移者,可随之迁移至豫州,若不愿者,则克服!”
说到此处,曹叡眯起眼睛,“孤也知道这会给百姓带来不便,待到击退汉军时,朝廷自会给百姓补偿。”
蒯钧面露难色:“陛下,这大量征用民房,恐怕……”
曹叡抬手打断他的话:“朕明白你的顾虑,所以眼下需要给宛城百姓一些小利,以安民心,此间费用也要由你蒯家先行垫付。”
“嗯……你放心,待打完仗以后,朝廷一并偿还。”
曹叡的意思很明白:无论如何,你蒯家是南阳的第一世家,关于百姓之事就由你们负责搞定,至于你们花不花钱,他不管,反正蒯家只要把事办好即可。
如此,百姓即便有怨念,怨的指向也是蒯家。
至于什么打完仗一并偿还,那不过是曹叡给蒯钧画的一个饼儿。
以目前形势,魏国众人的视角中,魏蜀战争短时间内能结束吗?明显不能的!
蒯钧自然也明白其间道理,心中叫苦不迭,但又不敢违抗圣意。
需知,蒯家到他这一代已然落寞。
如今的蒯家,在魏国政治舞台上,基本没什么话语权,甚至比不上弘农杨氏。
主要原因是在魏国朝堂,没有能为家族撑腰的关键人物。
蒯钧有苦说不出,只能躬身领命道:
“陛下旨意,臣……莫敢不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