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相父不必如此,后面只需将那两人送到严嵩那儿去,让锦衣卫看着就好。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屋 ”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感叹道:“陛下,你可能不知,此盐之纯,前所未见,陛下能制出此盐,实乃开天辟地之举……”
刘禅嘴角一抽,呢喃道:“不过小技罢了,哪有那么夸张……”
诸葛亮情绪激动,滔滔不绝道:
“陛下!岂不知往昔粗盐苦涩难咽,口感不佳,食用多有不便,烹饪时难以入味,百姓为得些许纯净盐分,不知要耗费多少心力。”
“而如今陛下所制精盐,纯净雪白,咸鲜纯正,毫无异味,这盐质之变,实乃天壤之别。”
“百姓日常饮食中,盐乃不可或缺之物,以往因粗盐之劣……”
“此盐一出,当胜过万千赏赐!”
……
“嗯,朕会让元芳安排羽林卫大量制造此精盐,待十日后,便将这批精盐分发给洛阳百姓。”
刘禅稍作停顿,想了想,又接着道:“朕决定,此盐先在皇家商号售卖五年,当下国家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开销颇大。”
“明年,新一轮的“代理权”竞拍也要开始了,再不拿出点好东西,真是套不住那帮狡…可爱的士族……”
“待五年后,天下若能一统,朕再让盐官大量制造此盐,以低廉价格,惠及万民。”
诸葛亮欣喜:“陛下圣明!”
刘禅摇摇头,他也想让天下百姓马上尝到精盐的滋味,但目前各地世家都还“肥得流油”,特别是中原世家。
不想办法用合理的手段先收割一番,实在不是刘禅的风格。
基于此,只能先“苦一苦”百姓了,让那帮有钱的世家之人,优先吃上精盐。
赵云在一旁听得认真,虽对经济之事不甚精通,但也大致明白刘禅此举的深意。
……
“陛下,今洛阳初定,还有一事颇为棘手……”
“可是关于曹氏宗庙?”刘禅笑道。
诸葛亮颔首,“曹氏宗庙以及曹操、曹丕的陵墓该如何处理,臣以为此事关乎法礼与民心,还望陛下与臣探讨。”
刘禅目光望向远方,稍作思索,缓缓说道:“曹氏篡汉自立,这是不争的事实。”
“曹氏宗庙,断不可留,必须拆除。曹家以篡逆之身立庙,这怎么能允许呢?”
……
在这个时代,只有皇帝天子才有资格立庙。
即便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虽功劳巨大,在其死后,蜀中各地虽纷纷上书要求给诸葛亮立庙,然刘禅在初期也没有允准。
到后来,诸多蜀中百姓自发在民间为诸葛亮祭祀不断,形成了一种自然风气。
到了蜀汉灭亡前昔,刘禅才准许了为诸葛亮单独立庙。
刘禅的为诸葛亮立庙,开启了臣子立庙的先例,打破汉代“臣不配庙”的礼制惯例。
但即便如此,往后历史上,官方承认以臣子之身单独立庙者,也寥寥无几。
比较有名的只有岳飞“岳王庙”、关羽的“关帝庙”以及诸葛亮的“武侯祠”。
……
刘禅话落,诸葛亮表示赞同:
“陛下所言极是,曹氏宗庙定不能留存,只是曹操、曹丕虽同为篡汉一脉,但曹操生前并未称帝,且在中原地区影响力颇大,百姓、士族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关于曹操的陵墓,是否留存,臣以为,还需慎重。”
“毕竟,曹操统一北方,结束北方乱世,对北方百姓还是有功的。若贸然毁其陵,恐中原及河北地区的百姓、士子,对我大汉心生厌恶。”
诸葛亮、刘禅都知道,曹氏宗庙是肯定要拆除的,但对于曹操、曹丕父子之陵墓如何处理,眼下还需慎重。
若贸然将曹操的陵墓毁了,这也许会对大汉将来收复北方,造成不小的麻烦。
对于这个问题,刘禅很是头疼,纠结许久后,才有了些思路:“朕以为,我们可给曹操洗白一番。”
诸葛亮一愣,“何为…洗白?”
“曹操此人,虽有不臣之心,但一生未行称帝之举,且他在政治、军事上确有建树,在北方有一定威望。”
“朕以为,我大汉不妨美化曹操,淡化他的僭越色彩,把篡汉的责任都推到曹丕一人头上。”
政治不是非黑即白,政治是对当下局势洞察与权衡,在复杂纠葛中寻求平衡与突破的艺术。
“陛下可否细说?”诸葛亮来了兴致。
刘禅缓缓踱步,组织一番语言后,条理清晰阐述道:
“朕以为,曹操的墓,可允许民间祭祀,但需将高陵改为“汉故魏公墓”。”
“并向天下宣告,曹操本为汉臣,只是其子曹丕不肖,违背父志,行篡逆之事。我们将曹丕,定义为“篡汉元凶”。”
“如此一来,既能利用美化曹操的形象分化曹魏的支持者,又能让那些尊操贬丕的中原士族,对我大汉生出好感,减少他们对我朝统治的抵触情绪。”
“妙啊!”诸葛亮抚须赞道。
“曹操在北方经营多年,北方百姓有不少心向曹操,陛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那部分的情感导向大汉……”
“使其明白,我朝并非对曹操一脉赶尽杀绝,我朝只是针对篡汉的曹丕!”
“但那曹丕的陵墓,陛下觉得该如何处置?”
刘禅眼神一凛,皱起眉头:“曹丕乃篡汉逆贼,毫无可恕之处。他的坟,必须毁掉!把墓碑挖了,刻上“篡贼曹丕墓”。”
“若不这么做,先帝的汉贼不两立,便会成为一句笑话!”
诸葛亮点头:“那便依陛下所言,臣也认为“尊操贬丕”乃万全之法。”
言罢,诸葛亮微微欠身,继续说道:“陛下,今大汉收复洛阳,意义重大。原陵,是我大汉中兴之祖的安息之所,陛下理应择吉日前往祭祀,告慰光武帝及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刘禅听闻,微微颔首道:“嗯,言之有理。既如此,烦请相父在过年以前挑个好日子,祭祀原陵。”
……
诸葛亮在外征战,己整整三年未曾回家。
诸葛瞻都快能上街打油了,诸葛亮还未曾见过一面,这样不好。
刘禅不想将来又听到那句话:诸葛瞻什么人啊?他都能上阵统兵了?他能统吗?他有那个能力么……
眼下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
待洛阳事了,过几天再开个小会,把明年的战事大致安排了,刘禅想着今年回长安过年去。
若他不回都,诸葛亮肯定也不会回的。
况且,他自己儿子刘璿,出生到现在也未曾见过一面。
还是得花些时间好好培养后代呀……
否则将来如何能“老子英雄儿好汉”?
……
刘禅正想着,侍卫通禀道:
“陛下,魏延将军求见。”
刘禅闻言,立刻换了副脸色。
“让他过来。”
魏延乐呵呵走到刘禅身前,正要躬身行礼。
刘禅一瞪眼,怒道:“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