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唯一不能碰的,就是军权
张懋想让京营动起来,京营才能动;而只要控制了京营,基本上京城的一切就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听了万玄兵的话,高鸿志轻轻点头。
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无论谁想登上皇位,如果没有张懋的认可,那个皇帝就只能沦为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
毕竟,任何时候,军队的重要性都是无可替代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当然,光有军队还不够,还得有过硬的武力作支撑。
要不然,直接刺杀张懋,击溃他的势力,也许就能瓦解整个京营,逐步夺过这支队伍的控制权。
但问题在于,张懋很可能本身就是一个顶尖高手,甚至达到了传说中的武圣巅峰,甚至更高层次!
如果不是因为这点实力,张懋绝对不可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
“据李宾之说,他、内阁首辅刘希贤、兵部尚书谢于乔三人能够被先帝任命为顾命大臣,其实背后靠的全是张懋的推动。”
“他们三个人之所以能成为顾命大臣,并非因为他们是张懋的亲信。”
“而是因为他们给足了钱,非常可观的钱!”
听完这段话,高鸿志的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他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张懋手握兵权,尽管内阁看起来地位崇高,但实际上不过是些文臣,手中根本没有军权。
再加上个人能力方面,就算是内阁首辅刘希贤,在张懋面前也算不了什么。
张懋完全可以轻松压制整个内阁。
没有军权又缺乏实力,这样的内阁,对张懋而言岂不是形同虚设?说得直白些,是否当上顾命大臣或者进入内阁,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他要扶持谁,谁就能进去;他觉得某人不合格了,随时可以把他踢出局。
当然,张懋不会直接打压某人,更不会取其性命。
他不需要这样做。
只需要把自己手里那些官员的黑料、罪行公之于众,就足以让这些人名誉扫地。
更何况,有时候,他甚至连亲自动手都不需要。
一旦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暴露,满朝上下都会有无数人争相踩一脚,乐于看这些高官倒台!
“不仅是刘希贤、李宾之和谢于乔。”
“还包括户部尚书韩文、工部左侍郎焦方、刑部尚书王鏊,这些人无一例外也都送过钱。”
“要想进内阁,不向张懋表示诚意是不可能的。”
“别以为张懋会允许有人免费加入,其他老臣如刘希贤也不会同意。”
“他们可是花了大价钱从张懋那里买到了名额,才能坐稳内阁的位置。”
“你说你想空手套白狼,直接登堂入室?”
万玄兵一脸感慨地道:“这就是现实啊。”
“没错,这就是现实。”高鸿志点点头,表情略显深思。
稍作停顿,万玄兵继续说道:“侯爷,根据李宾之所述,这些人想要进入内阁,不仅得给张懋足够的银子,还得主动提供自己的把柄,把那些犯过的错事、干过的坏事全都写清楚交上去。”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踏入内阁大门。
否则,即便是腰缠万贯,也无法得到张懋的认可,更不可能进入核心圈层。
要知道,愿意出价的可不止他们几个。”
听到这里,高鸿志剑眉微扬,和自己推测的结果几乎一致——张懋的确掌握了这些人的罪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材料竟然不是他挖出来的,而是人家为了进内阁主动递上的。
“而且,根据李宾之的说法,”
“并不是进了内阁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每隔三到五年,必须再缴纳一次‘费用’,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如果拒绝,就必须退出内阁。”
“不过即便如此,一般情况下不缴钱,也不会彻底身败名裂。
这反倒成为了许多人愿意花钱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张懋的原则之一:只要你守规矩,付出代价,我保你平步青云且无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他还借此牢牢掌控着朝廷全局,持续从中获利。”
万玄兵总结道:“这位英国公,可以说对人心和权力的把控达到了极致!他制定了一套所谓的‘规矩’,让那些大小官员主动掏腰包去争夺内阁的位置,心甘情愿地为他敛财。
他自己却躲在幕后,稳坐钓鱼台,毫不费力地享受着整个王朝带来的丰厚回报。”听到这番话,高鸿志忍不住感慨道。
这一位才是真正掌控大明朝权势的人。
就连内阁的大佬们,都逃不过英国公张懋的手掌心。
他想让谁进内阁,谁就能进去;他想让谁滚蛋,谁就不得不离开。
难怪,难怪正德皇帝明武宗会落水后染上风寒而亡。
高鸿志此刻恍然大悟。
他想到了明武宗当时试图夺权,想要掌控军权,结果不久后便落水,继而染病早逝。
不论明武宗怎么折腾,哪怕再胡闹,只要不损害张懋的利益,这位英国公都不会插手皇权争斗。
唯一不能碰的,就是军权。
军权是英国公张懋坚守的底线,任何人都别想触及。
明武宗试图触碰这条线,于是就被文臣集团弄死了,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文臣集团的背后,则是身为武勋领袖的英国公张懋。
毕竟整个内阁都在张懋的掌控之中,文臣集团表面上代表的其实是他的利益。
只要英国公一声令下,文臣集团就会行动。
即便最后弑君的事暴露了,背锅的也是文臣集团,而不是张懋自己。
这也正是为什么历史上,明武宗落水尚未去世时,张太后和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就已经决定下一任皇帝由朱厚熜接替的原因。
就算明武宗只是普通的落水,并未染病,他们也会让他染病,也会让他死得干脆。
实际上染不染病已经无关紧要。
关键在于,明武宗必须死!
落水不过是给明武宗的死亡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这个借口是否真实,有没有人相信,已经不重要了!
“禀告侯爷,英国公张懋不过是个棋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