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苏妙龄饭馆的地面上洒下一片片斑驳光影。经历了谣言风波后,饭馆重新热闹起来,可苏妙龄坐在柜台前,手托着下巴,眼神里满是思索。
“只是恢复生意还不够,我得让大家真正懂得美食背后的文化,让饭馆成为美食与文化交融的地方。” 苏妙龄暗自思忖,脑海里浮现出那些精美菜肴和悠久饮食传统。
这时,一个伙计笑着走来:“苏姑娘,今天生意真好,好多老顾客都回来了。”
苏妙龄微微一笑:“是啊,多亏大家支持。不过,我在想,咱们能不能再做点什么,让饭馆更有特色。”
伙计挠挠头,疑惑道:“苏姑娘,您有啥想法?”
苏妙龄站起身,在饭馆里踱步,缓缓说道:“我想和陈老夫子合作,举办一场美食文化讲座,让顾客们不仅能品尝美食,还能了解美食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伙计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苏姑娘,这主意太棒了!陈老夫子可是有名的学者,他肯定能讲得特别好。”
苏妙龄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嗯,我这就去找陈老夫子商议此事。”
苏妙龄来到陈老夫子的府邸,这座府邸清幽宁静,庭院中翠竹摇曳,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管家将苏妙龄引入书房,陈老夫子正坐在书桌前,翻阅着古籍。
“陈老夫子,妙龄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苏妙龄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
陈老夫子抬起头,微笑着说:“苏姑娘请坐,有何事但说无妨。”
苏妙龄将自己举办美食文化讲座的想法告诉了陈老夫子,陈老夫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苏姑娘,此想法甚妙!美食与文化本就息息相关,能将二者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实在是一件好事。老夫定当全力相助。”
苏妙龄心中一喜,感激地说:“多谢陈老夫子。有您的支持,这场讲座一定能成功。”
两人开始详细商讨讲座的内容、流程和时间。筹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是讲座内容的编排,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涵盖美食历史、烹饪技巧、文化关联等多方面知识,这让苏妙龄和陈老夫子费了不少心思。
“陈老夫子,您看这烹饪技巧部分,是不是要加入一些实际操作的演示,让大家更首观地理解?” 苏妙龄问道。
陈老夫子点头赞同:“苏姑娘所言极是,这样一来,也能展现出你的精湛厨艺。”
可实际操作演示需要场地和设备的支持,饭馆的厨房虽然够用,但要容纳众多听众观摩却有些局促。苏妙龄眉头紧皱,陷入沉思:“这可如何是好,总不能让大家挤在厨房里吧。”
陈老夫子捋了捋胡须,思索片刻后说:“不妨将饭馆的大堂稍作改造,临时搭建一个演示台,这样既能保证大家都能看到,又能营造出更好的氛围。”
苏妙龄眼睛一亮:“陈老夫子,您这主意太好了!”
解决了演示场地的问题,接下来是讲座的宣传。苏妙龄和伙计们西处张贴告示,可前来报名的人数却不尽如人意。苏妙龄有些着急:“这可不行,要是人太少,这讲座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伙计提议道:“苏姑娘,咱们可以请一些城中有名的文人雅士帮忙宣传,他们的号召力肯定强。”
苏妙龄觉得有理,便带着礼物拜访了几位文人雅士,向他们介绍了讲座的内容和意义。这些文人雅士对美食文化也颇感兴趣,纷纷答应帮忙宣传。
在众人的努力下,报名参加讲座的人数逐渐增多,苏妙龄和陈老夫子也加紧筹备,确保讲座万无一失。
讲座当天,饭馆被装饰得焕然一新。门口挂着红色的灯笼,上面写着 “美食文化讲座” 几个大字。店内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精美的餐具和新鲜的水果。
前来参加讲座的文人雅士和美食爱好者们络绎不绝,他们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苏妙龄站在门口,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客人:“欢迎各位光临,希望今天的讲座能让大家对美食有新的认识。”
一位身着长袍的文人微笑着说:“苏姑娘,早就听闻您的饭馆不仅美食可口,如今又举办这美食文化讲座,真是令人期待。”
苏妙龄笑着回应:“多谢您的夸奖,还望您多多指教。”
讲座开始,陈老夫子走上讲台,他身着一袭灰色长袍,手持一把折扇,神态儒雅。“各位,美食,乃生活之艺术,文化之载体。今日,便由我与苏姑娘一同,为大家揭开美食背后的文化面纱。” 陈老夫子的声音醇厚而富有磁性,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陈老夫子先从美食的历史渊源讲起,他讲述了古代帝王的御膳,民间的传统小吃,以及不同地域美食的特色。台下的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原来这小小的一碗面,背后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 一个年轻的书生感慨道。
陈老夫子接着讲道:“烹饪技巧,亦是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苏姑娘的厨艺,她对食材的挑选、调料的配比、火候的掌控,无一不体现着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
苏妙龄走上讲台,现场展示了一道菜肴的制作过程。她熟练地切菜、配菜、烹饪,动作行云流水。“大家看,这道菜选用新鲜的食材,搭配独特的调料,用恰到好处的火候烹制,才能呈现出最佳的口感。” 苏妙龄一边烹饪,一边讲解,让大家对烹饪技巧有了更首观的认识。
在讲解美食与文化的关系时,陈老夫子说道:“美食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不同的节日、场合,都有与之对应的美食。比如春节的饺子,寓意着团圆;中秋的月饼,象征着阖家欢乐。”
台下的听众们纷纷点头,一位美食爱好者问道:“陈老夫子,那美食与诗词又有何关联呢?”
陈老夫子微微一笑,说道:“诗词中亦有美食的影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绘出了一幅美食美景交融的画面。美食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诗词又为美食增添了文化韵味。”
讲座中,苏妙龄还准备了各种美食,让大家品尝。当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端上桌时,诱人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饭馆。
“这道菜的味道太绝了,没想到美食背后还有这么多学问。” 一位女士品尝着美食,赞叹道。
随着讲座的进行,大家对美食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苏妙龄的饭馆也有了新的认识。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对苏妙龄和陈老夫子表示感谢。
“苏姑娘,这场讲座让我大开眼界,以后我肯定常来。” 一位老顾客说道。
苏妙龄看着热闹的饭馆,心中满是喜悦和自豪。“终于成功了,美食与文化的融合,让饭馆有了新的生命力。” 她在心中暗自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