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二战风云-【德国-第一次明斯克战役】
【而巴甫洛夫,刚刚发动了一次失败的反击,就在他还没来得及从这场失利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德军就展开了下一波的进攻】
【6月24日,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攻占了维尔纽斯】
宋朝
赵匡胤微微颔首,面色凝重地说道:“果不其然!”
一旁的赵德昭连忙拱手应道:“父皇您当真是料事如神!只是儿臣真是未曾想到这场战事进展得如此之快。本文免费搜索: 奖励一把 ”
赵匡胤目光深邃,缓缓开口解释道:“朕算是看明白了,这就是德国前期打仗的一个特色,打快速突击战。”
赵德昭不禁叹了口气,惋惜地说道:“只是最终德国还是战败了。”
赵匡胤说:“对,原因肯定不少,但苏联广袤无垠的领土确实是一个因素。”
【在这前后,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当前战局的具体情况,苏军统帅部委托朱可夫前往前线查看战况】
【当他抵达明斯克后,惊讶地发现德军先锋部队已经到了明斯克郊区】
【面对如此战况,朱可夫果断地命令撤退】
【相比之下,此时的巴甫洛夫则显得有些后知后觉】
【他在跟“空气”进行了一场较量后,总算是如梦初醒般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
【6月27日,德军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与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在明斯克东部会师,宣告了德军的第一个胜利】
【紧接着,6月30日,德国第4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在斯诺尼姆附近会师】
【然而,尽管你们可以从图片上看出来德军已成功形成合围,但由于一些原因,这个包围圈并不那么牢固】
【在这其中,苏军运气不好的全军覆没,运气好的全逃了出来,其中就有巴甫洛夫】
三国
曹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饶有兴致的笑容,说道:“呵呵,此事倒是有趣得紧!这天幕竟未言明其中缘由,莫非是想让吾自行揣测不成?”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捋着胡须,目光闪烁不定,似乎正在心中暗自思索。
见曹操此刻心情尚佳,荀攸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丞相,依属下之浅见,这德军之所以未能将苏军完全包围,想必是因其兵力有限所致。”
一旁的许褚听闻此言,不禁瞪大了眼睛,高声嚷道:“什么?德军人数众多,怎会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公达莫要信口胡诌!”
荀攸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虎侯有所不知,如果德军想要手拉手形成包围圈,即便拥兵五百万,恐怕亦是难以做到。毕竟战场广袤。因此,他们最多只能掌控住一些关键据点。以苏军六十余万大军的兵力,若能瞅准时机,突破重围并非难事。”
曹操听后连连点头,赞许地说道:“嗯,公达分析得很到位。如今德军已然取胜,想来苏军势必会收缩防线,向后撤退。哈哈,对于后续局势的发展,孤很期待啊!”
【这场战役最终以苏联西方面军遭受重创而告终】
【据战后统计,苏联西方面军损失惨重,超过40万士兵伤亡或被俘,而德军方面仅仅损失了1万多人,德军打出了35比1的逆天战损比】
秦朝
扶苏一脸惊愕地说道:“父皇,这战损比,逆天了吧?”
秦始皇微微颔首,回应道:“此次德军能取得这般辉煌的战绩,实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然而,接下来的战斗恐怕就不会如此轻松了。”
扶苏闻言眉头微皱,疑惑地追问道:“父皇的意思是?”
秦始皇说:“你不觉得德军离本土越来越远了吗?”
扶苏经此提点,顿时恍然大悟说:“那后勤……”
【巴甫洛夫等西方面军高级将领被召回莫斯科,面对如此惨痛的失利,苏联内务rm委员会经过审判,认定巴甫洛夫等人懦弱无能、未能有效履行职责,最终将他们判处枪决】
【作为苏联第一波迎战德军的将领,他们似乎都没得到什么好处,但西方面军遭受的巨大损失,巴甫洛夫无疑要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许正像sdl对他的评价,“他升得还是太快了吧。”】
三国
周瑜缓缓说道:“真是令人惊叹啊……”
一旁的鲁肃见状,半开玩笑地开口问道:“大都督,看您这样子,难道是羡慕了不成?”
周瑜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情绪都压制下去一般,良久才轻声说道:“没错,本都督确实是羡慕了。且不说别的,单就那广袤无垠的领土而言,苏联便拥有足够的资本去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本都督呢?身处如此局势之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实在是败不起啊!”
听到这番话,鲁肃顿时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自信满
满的周瑜竟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
,!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露出一抹苦笑,无奈地应道:“大都督所言极是啊。”
【回到主战场上,就在这前后,xtl下达了要把包围圈内的苏军全部消灭后再前进的命令】
【对此,前线将领表示反对,他们担心会丧失装甲部队前进的动能】
【但是xtl可不是一个能轻易让步的人,于是,双方陷入了漫长而激烈的争执之中】
【就在这段充满争执的时间里,在得到博克元帅默许的情况下,古德里安于6月30日当天巧妙地打着“侦查”的旗号,率领部队继续前进】
【最后,博克元帅在7月3号干脆直接命令继续前进,中央集团军群两个装甲集群一下子推进了160公里,这让德国高层吓了一跳】
【为了削弱博克的指挥权,德国高层干脆把两个装甲集群归第四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元帅指挥,但这依然没有改变局势】
唐朝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着大将军李靖,语气严肃地问道:“大将军,依你之见,古德里安的做法对吗?”
李靖微微皱眉,稍作思索后,才郑重其事地回答道:“陛下明鉴,若是有优势的话,微臣自当不会如此抉择。然而,对德军来说,如此为之应无大碍。”
李世民听后,不禁眉头一皱,疑惑地道:“大将军所言,朕听起来倒是颇有几分矛盾之处。”
李靖连忙拱手抱拳,进一步解释道:“陛下容禀,实则其中并无矛盾可言。以微臣对德军战术的了解,德军向来擅长迅猛凌厉的攻势,讲究兵贵神速。因此,一旦战事陷入胶着僵持之态,他们就离失败不远了。”
李世民闻罢,缓缓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喜欢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