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鸟飞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二章 赵构,我是你爹!

曾布跟章楶看了永兴军路和泾原路的军粮仓库和军械库,结果确认,章楶还是稳,他这里的粮食和军械,虽然也不是特别充裕,但却足够打几场大战用的了。

这让曾布松了一口气,也让曾布觉得,他们选择让章楶来担任收复西夏的主帅,应该没有选错人。

随后,曾布去了秦凤路,在凤翔府听取了游师雄的情况汇报,又亲自查看了一下秦凤路的军粮仓库和军械库。

凤翔府的战备情况也还算可以,比鄜延路和环庆路要好一些。

曾布问游师雄原因,游师雄表示,他从熙河路买了一些粮食,以充军粮仓库。

曾布最后去了熙河路。

让曾布万万没想到,熙河路的军粮仓库竟然是满的,军械库虽然不满,但也比另外五路多出不少。

曾布很是不解地问吕恵卿:“吉甫,你这里钱粮为何如此充裕?”

吕恵卿笑道:“亏得陛下英明,彻底收复陇右都护府,我熙河路因此得以粮草充足。”

接着,吕恵卿主动说起:“陛下若收复西夏,我这里钱粮皆无须朝廷支援,还可分些给秦凤路,省得朝廷向我二路调拨,费时费力,劳民伤财。”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

要知道,若是从江南往西北六路运粮,往往为了运送一石粮食,沿途运费可能得花上十几石甚至二十几石粮食。

就是从荆襄地区往西北六路运粮,消耗也是极大的。

甚至就连从蜀地、河东往陕西六路运粮,沿路消耗也不小。

因此,能就近筹粮,尤其是自给自足,绝对是最理想的结果。

“陛下教吉甫来熙河路,英明至极。”曾布说。

“非我之功,实陛下拔除吐蕃贵族、豪酋之谋也,若非如此,陇右都护府何以反哺我大宋,反之,方为常理。”吕恵卿由衷地说道。

接下来,吕恵卿详细跟曾布说了一下他们熙河路的情况。

按照吕恵卿所说:

去年陇右都护府就大丰收,所得粮食若是仅供陇右都护府的人食用,饱食三年都没问题。

而今年,眼看着陇右都护府又要大丰收。

不出意外的话,整个熙河路都将在短时间内不再缺粮食。

还有,因为丝绸之路必经陇右都护府过熙河路,这里的商业也繁荣起来了,单单是赚过路费,他们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府库充盈,百姓也跟着赚了不少。

这使得,这里,尤其是陇右都护府,成了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现在陇右都护府的人,不论是汉人,还是番人,都尝到了在赵宋王朝的治理下的好处,生怕再被西夏占领,成为西夏人的奴隶,倒退回奴隶制的生活,因此他们特别拥护赵宋王朝的统治。

总之,吕恵卿表示,他这里除了军械还差点,需要时间准备,其它不论哪方面都具备了收复西夏的条件,而且,若是赵宋王朝发动收复西夏之战,他这里至少能提供二十万民夫。

顺便说一句,也正是因为清楚熙河路的情况,章楶才感觉收复西夏有望,进而同意了收复西夏之战。

值得一提的是,吕恵卿提议,将来收复西夏,完全可以复刻陇右都护府成功的模式。

虽然曾布相信吕恵卿所说的肯定是真的,但他还是亲自去了一趟陇右都护府。

这一看之下,曾布才知道,吕恵卿说得保守了。

这片曾被战火蹂躏、风沙侵蚀的土地,如今却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田野间,金黄的麦浪翻滚,预示着又一年的丰收;各族百姓在田间地头忙碌着,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村落中,炊烟袅袅升起,充满安居之景。

曾布又一路来到了陇右都护府的核心区域——从前的青唐城,现在的西宁城。

这里,街市上商贾云集,来自东西方的货物琳琅满目,交织出一幅幅斑斓的贸易画卷。驼铃声声,马蹄阵阵,各国的使节与商旅在此驻足,交流着各自的文化与物产,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座古城中汇聚,共同见证着赵宋王朝的繁荣与开放。

而西宁城的百姓,无论是身着汉服的士人,还是头戴毡帽的番民,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喜悦。他们或忙于市集的交易,或围坐于茶馆中品茗谈天,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安宁与富足。孩童们在街巷间嬉戏追逐,欢声笑语回荡在古城上空,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在王厚的陪同下,曾布漫步于西宁城的街头巷尾,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对王厚说:“殄吐蕃之贵族豪右,克复陇右都护府。此诚为我大宋辟新版图,拓土千里;亦令斯土焕新,获千载难逢之盛机,自此物阜民丰,万象昭苏也。”

王厚更是感叹:

“末将从戎以来,久经锋镝。忆往昔,战火纷纭,未料此生竟得亲见此土之变迁。昔日青唐,屡遭兵燹,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今之西宁,已然迥异。其地处丝路要冲,商旅行人络绎不绝,市集熙熙攘攘。胡汉杂处,东西文化于此交融,华夷辐辏,百货骈阗,实乃一方繁华都会。

目睹斯景,深感此乃我大宋昌盛之征,百姓福祉所系。愿我大宋永享太平,此土常保繁华,末将亦当鞠躬尽瘁,以卫家国……”

这一趟西北之行,让原本对收复西夏犹豫不决的曾布,下定了支持收复西夏的决心。

这也算是统一了收复西夏的思想。

当然,朝中的那些保守的旧党不算。他们肯定不会支持对外发动战争的。

大事处理完了,曾布带着他从鄜延路就一直带着的韩世忠以及相关证人、证物前往京兆府,去处理童贯失察之罪。

此前,童贯跟随王厚一块收复了青唐地区,因此战功,赵俣将童贯升为景福殿使、领澧州观察使,依旧勾当内东门司。

后来,赵俣成立陕西、西夏宣抚司,点名让童贯担任宣抚司判官,主要负责处理具体的文书、政务,为宣抚使和副使提供决策参考,参与军政事务的谋划和执行,权柄仅次于章楶和吕恵卿,实为宣抚司的三号人物。

而且,因为章楶长期坐镇泾原路,吕恵卿长期坐镇熙河路,坐镇宣抚司的童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宣抚司的最高长官。

由此不难看出,赵俣对童贯,不可谓不重用。

然而,童贯刚走马上任不久,就出了韩世忠这个纰漏,为之奈何。

此事证据确凿,童贯就是想辩解,都没法辩解。

更何况,赵俣这次派曾布亲自过来处理此事,那就说明赵俣势必要追究此事的态度,童贯就是想隐瞒此事,都不可能。

童贯也算硬气,面对铁证如山,只说:“是童某眼拙,不想这世间竟真有韩世忠这般少年英雄,尚未及冠,便可勇冠三军,连立大功,故犯视察之罪,辜负陛下重信,愧对皇恩,甘愿受罚。”

说完,童贯就向着东京汴梁城方向磕了三个头,然后当众领了二十军棍,一声没吭。

旋即,曾布代表赵俣,将童贯由从二品的观察吏降为正四品的防御使;将无品阶的韩世忠连升七级,升为正九品的忠训郎,成为入品的低级武官。

曾布按照赵俣的意思,将此次事件的处理结果,通报三军,并广征类似事件,为含冤莫白之人,平反昭雪,以正军心。

让曾布没想到的是,类似之事,在西军中竟然有很多,像什么英勇之士因出身卑微而被埋没,功勋卓著却因无人举荐而默默无闻,更有甚者,竟因上级贪功冒进,致使勇士含冤受屈,壮志难酬。

总之,在西军中,没有背景,没有人赏识,想要升迁,是很困难的。

曾布将此事如实上报给了赵俣。

赵俣雷霆震怒,下旨严查此事,不论涉及到谁,都严惩不怠。

结果,西军中的大多数将领都因此被降级、罚铜,像大将苗履,更是被连降九级、罚铜一百五十斤。

好在,赵俣这次实际上只是以儆效尤,还让这些人暂代原职将功赎罪,并没有真的严惩他们,更没有影响到西军的整体战斗力。

与此同时,一大批像韩世忠一样的被埋没的优秀将士,得到了他们应得的升迁机会。

后来,赵俣干脆在京兆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受理此类事件的军功信访处,让西军中的军门世家收敛一些,给西军中的那些没有背景的普通将士留一些上升通道。

身为枢密使,赵宋王朝排名第三的宰执,曾布不可能一直留在西北。

等到秋收结束,西北六路普遍大丰收了之后,曾布就回京向赵俣复命了。

听完曾布的汇报,赵俣也松了一口气。陕西六路,尤其是熙河路的情况,远比他想象得要好。这更坚定了他收复西夏的决心。

赵俣指示章惇和曾布,不要更改章楶制定的收复西夏的计划,就按照他所要的往西北六路调集粮食和辎重。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想让前线的将士收复西夏,不给他们准备充足的粮草辎重怎么能行?

赵俣特意下圣旨,给往前线押运粮草的民夫的运费高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主打的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确保将粮草辎重足额送到前线。

而章楶认为不行的官员和将领,也全都按照章楶的意思立即更换。

最后,赵俣授予章楶临机专断之权,不必事事写奏章请示自己,赵俣甚至将对西夏开战的权力都下放给了章楶。

从赵俣的决断上,就不难看出,赵俣深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治国之道。且深知,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若事事需待君主定夺,不仅会贻误战机,更会挫伤前线将士的锐气。所以,他不仅给予章楶充足的支持,还彻底松开了北宋最能打的文人的双手双脚,让他尽情挥洒自己的军事才能。

与此同时,赵俣让章惇和曾布加快四辅新军的建设,今年务必建设完毕,明年开始轮番调往前线,以实战练军。

回到后宫以后,赵俣又让李琳加快神机军的建设以及恢复战力,同时做好明年跟四辅新军一块去前线以实战练军的准备……

……

赵俣是个闲不住的人。

而郑显肃又怀有身孕,无法陪赵俣。

所以,赵俣在坤宁宫住的这段时间,每晚郑显肃都会安排人来侍寝。

这使得,坤宁宫中的不少女人,都得了好处。其宫被临幸的女人的数量,很快便超过张纯宫里的女人和蔡璇宫里的女人。

被赵俣临幸过的坤宁宫里的女人,就包括郑显肃很看重的乔氏。

不得不说,乔氏不仅长得漂亮,还是一个尤物,关键她还聪明伶俐。不论赵俣教她什么技巧,她都能一学就会,着实是一个很好玩的女人。

历史上,乔氏为赵佶生下七个儿子,是赵佶的所有后妃中,生育皇子最多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对于想要儿子的男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宝贝。

赵俣虽然儿子不少,但他绝不会嫌儿子多。新大陆足足是现在的赵宋王朝的十五倍,他要是不多生点儿子,怎么治理得过来?

基于此,乔氏是少数赵俣会反复临幸的女人之一。

这晚,赵俣又让乔氏和郑显肃推荐的她宫里的宫正严正仪前来侍寝。

三人大战了一回合之后,进入贤者状态的赵俣,突然有些意兴阑珊。

这严正仪,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不想侍寝却又迫于郑显肃的命令不得不来侍寝,竟然全程都不苟言笑、也不会配合、还不哭也不叫,让赵俣有点没有成就感。

当然,这样的严正仪也能给赵俣不一样的体验。

毕竟,庄严的女人让赵俣能找到点老师的感觉。

所以,追求多种体验的赵俣,也没废话,便把严正仪也给凿了。

但因为严正仪这样“消极”的态度,赵俣也不好更没心情再来一次了。

而乔氏,赵俣最近玩得次数有点多了,以至于没有了新鲜感。

于是赵俣就准备睡了。

看出来了赵俣没玩尽兴的乔氏,在赵俣耳边呵气如兰道:“臣妾有一挚友,身高八尺,相貌绝美,不如臣妾喊她过来,教官家一观?”

赵俣听言,立马就想到了赵构的母亲韦氏。

历史上,乔氏得到赵佶的宠幸,封为贵妃,她按照当初的约定向赵佶推荐了韦氏,碍于乔氏的面子,赵佶便让韦氏侍了次寝,韦氏因此受到临幸,才生下了赵构。

在靖康之耻时,乔氏和韦氏都被捉去了北方。后来南宋与金议和,韦氏得以南归,乔氏则未能同行。韦氏临走时,乔氏赠金给高居安,请他护送韦氏回江南,并伤心地表示自己无还期,终死于朔漠。实际上,乔氏就是想让韦氏把她救回南宋。可韦氏回到南宋后,并未设法救出乔氏。

由此不难看出,乔氏其实比韦氏好不少。

再加上,韦氏没有帮赵桓求赵构救他回去导致韦氏瞎眼,以及为了名声计杀柔福帝姬以灭口等,这使韦氏的形象变得更加不堪。

但要是好好想想,韦氏也是时代悲剧的受害者,在复杂的政治和历史背景下,其命运充满了无奈和波折,怨也只能怨赵佶、赵桓、赵构父子三人,就像花蕊夫人《述亡国诗》中所说的: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关键,韦氏是赵构她妈,也是赵佶的皇后,有身份诱惑。

更关键的是,一想到自己能成为赵构他爹,赵俣就有一股莫名地兴奋。

‘到时候,老子一天捶你八遍!!!’

赵俣一拍乔氏的屁股:“你还真讲义气,可你这朋友值得你如此帮她吗?”

乔氏忙说:“值!她对臣妾可好了!”

赵俣心想,‘这个傻姑娘……还真是天真可爱。’

这一刻,赵俣决定,以后多临幸乔氏,这个女人值得拥有更多自己的宠爱。

于是,赵俣对乔氏说:“去把她喊来罢。”

乔氏听言,衣服也不穿,光着屁股就去叫韦氏。

此时,韦氏其实就在门外徘徊。她一直在等乔氏向赵俣推荐她。

很显然,乔氏和韦氏早就商量好了今日之事。

乔氏小跑到门口,对她的侍女清瑶说:“快去喊韦御侍来侍寝!”

赵俣看着积极引荐自己好友的乔氏,微笑不已。

而赵俣和乔氏没看到的是,严正仪脸上的懊恼之色一闪而逝。

原来,严正仪不是不愿意侍寝,只是这是她第一次,她太紧张也太羞涩了,又因为宫正当得太久了,让她养成了威严的一面,这才让赵俣产生了误会。

实际上,严正仪也想让赵俣多凿她几次,让她一举怀上龙种,飞上枝头当凤凰,而不是一直当人见人厌的宫正。

如今,好好的侍寝的机会,就要被乔氏分给别人一些。

关键,一次就怀上孩子的机率也太小了。

所以,严正仪一咬牙,压下心中的紧张和羞涩,不管不顾地一翻身骑在了赵俣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