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初十,主杀戮。本文免费搜索:小说牛
天色尚未完全大亮,稀薄的晨雾尚且笼罩在京师上方,气氛冷凝的紫禁城中便是响起了沉闷的宫钟声,将大明的子民自沉睡中唤醒。
只是与往常所不同,在这如同例行公事般的宫钟声响起之后,紫禁城中竟是还响起了如狂风呼啸般的战鼓声。
其急促的鼓点,宛如巨锤一般,狠狠的敲击在南京城中文武百官及军民百姓的心头之上。
所有人都知晓,出事了。
...
...
虽然自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南京正式建国称帝,已是过去了整整二十五年的时间,但犹如丧家之犬一般逃至塞外的"北元"依旧在草原上虎视眈眈,并拥有令人不容小觑的势力。
为了彻底挫败北元余孽觊觎大明江山的野望,他从洪武三年开始接连组织了多次北伐,并取得了不俗的战果。
其中最为值得说道的,莫过于中山王徐达于洪武五年,率兵一路长驱直入,并最终兵临在蒙古人心目中宛如神明的"哈拉和林",以及凉国公蓝玉前两年刚刚取得的"捕鱼儿海大捷"。
尤其是这场"捕鱼儿海大捷",使得彼时的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率领着太子天保奴及数十名随从狼狈而逃。
此后不久,作为阿里不哥后裔,世代居住在草原之上的也速迭儿便趁机弑杀脱古思帖木儿夺权,自称为北元大汗,并拉开了蒙古人自相残杀的序幕。
除此之外,宋国公冯胜,曹国公李文忠,颍国公傅友德等人也曾领兵在塞外草原击溃北元的军队。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北元汗廷靠着其祖上遗留下来的"底蕴",仍是得以在哈拉和林站稳脚跟,并号令蒙古诸部,对大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咚咚咚!
巍峨的皇极殿广场上,身着龙袍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负手而立,面无表情的注视着源源不断,自宫外慌忙集结至此的文武百官。
在皇极殿广场周围,数不清的锦衣卫们和亲军侍卫肃穆而立,坚毅的眼神中充斥着狂热和殷切,静静等候着朱元璋的命令。
...
...
约莫小半炷香之后,文武百官按照各自的官位品秩,依次在巍峨的皇极殿广场站立,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虽然有当值的鸿胪寺官员们在不断维持秩序,但文官的队伍中仍是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私语声。
而在另一侧,平日里各个桀骜不驯的武臣勋贵们此刻却是一言不发,默不作声的看向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洪武大帝。
但若是有人近前观瞧,便会发现这些位武臣眼眸深处尽是涌现着浓浓的兴奋和狂热,与对面如考丧批的文官们形成了强烈对比。
"臣等,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两声宛若龙吟般的长鞭声于巍峨的皇极殿广场上响起,在场的文武百官们尽皆下跪叩首,震耳欲聋的山呼声瞬间便惊飞了在空中盘旋的飞鸟。
除了文武百官之外,本是从各地进京赶来"吊唁"太子朱标的诸位宗室藩王们此时也是老老实实的跪倒在地,又惊又恐的打量着上首的"严父"。
这怎么拢共才过去不到两天的时间,传闻中身体抱恙,不能临朝辅政的父皇便是如此生龙活虎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地上凉,起来吧。"
短暂的沉默过后,朱元璋略有些沙哑的声音便是悠悠响起,而在其稍远些的地方,则有随侍宦官们负责高声呼唤,以传达朱元璋的命令。
虽然在御极称帝之后,他便再没有像年轻时那般亲临沙场,但每每望着匍匐在自己脚下的文武百官,他脑海中依然能够回想起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唤醒早已深埋心底的热血。
"谢陛下。"
又是一道异口同声的呼喝过后,人头攒动的文武百官依次起身,静静等待着上首朱元璋的命令。
今日这动静,比之前些时日朱元璋在奉天殿召开朝会时的规模要大上数倍不止,料想今日的"内容"也会重要许多。
"兵部尚书何在?"
"将事情跟大家伙说说吧。"
微微眯起眼睛,朱元璋在身前诸臣的面容上掠过之后,终是坐直了身子,并以充斥着寒意的口吻吩咐道。
"回陛下,"规规矩矩的躬身行礼之后,在洪武朝几乎并无太多实权的兵部尚书茹瑺侧身出列,并在周围无数道眼神注视下,自怀中摸出一封有些褶皱的奏本,以悲戚的口吻激昂道:"北平都司来奏,伪元太师乌格齐哈什哈日前率兵趁夜色袭扰北平边塞,使我大明边军儿郎伤亡过千,另有数千百姓无辜遇难。"
哗!
待到随侍内官们口口相传,将消息传递至每一位文武百官的耳畔旁,偌大的皇极殿广场宛若飓风过境,瞬间便一片哗然。
虽说近些时日朝中的局势多围绕不幸病逝的太子朱标,以及空悬的"储君"展开,但有关于北元军队蠢蠢欲动的消息,众人依旧有所耳闻。
只不过没有人将其放在心上。
毕竟自凉国公蓝玉在捕鱼儿海重创了北元汗廷,并间接使北元大汗之位落到了阿里不哥的后裔手中之后,这原本还算团结的蒙古人便正式陷入了"内讧"。
原本宣誓效忠北元大汗的蒙古诸部皆是生出了异样的心思,其中还有不少部落主动向他们大明投降,并获得了朱元璋的赏赐。
此等情况之下,那有名无实的北元大汗不忙着巩固自身势力也就罢了,焉有胆子主动进犯他们大明?
"回禀陛下,微臣请战!"
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文官的哗然声便被狂热的呼喝声所笼罩,身材魁梧的武臣勋贵们不约而同的侧身出列,朝着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洪武皇帝主动请缨。
区区北元余孽竟敢主动进犯他们大明边塞,并趁着夜色弑杀边军儿郎?
至于那些生活在边塞附近,无辜遇难的百姓们不用多想也知晓,十有八九是随军驻扎的亲眷家属。
此等血海深仇,必须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