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觉得后辈有了出息,能够替自己分忧了,朱元璋在回到乾清宫之后,依旧难掩眉眼间的喜色,与昨夜惊闻噩耗时的怒火中烧,简直判若两人。本文免费搜索: 看书地
因为在奉天殿外的皇极殿广场上叨叨了许久,饥肠辘辘的朱元璋很快便对着提前摆放在桌案上的珍馐美味大快朵颐起来。
但即便是这样,朱元璋也忍不住朝着身旁的老太监朴仁猛的嘚瑟道:"老东西,咱那外甥昔日能够生擒北元伪帝的太子及诸王,令整个北元汗廷都是如考丧批。"
"你觉得九江那孩子,能有他父亲的几分本事?"
(李景隆小名九江。)
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的亲外甥,其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在元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文忠跟随自己的父亲李贞投奔了彼时刚刚站稳脚跟的朱元璋。
自此之后,李文忠便追随在朱元璋左右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封为曹国公,并在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
其中李文忠最为显赫的功勋,莫过于在洪武三年的时候,率军兵临应昌府,生擒元昭宗太子,逼迫元昭宗逃亡和林。
而作为李文忠长子的李景隆,早些年时候也是享受着"皇子"的待遇,不仅亲自被朱元璋和马皇后养于膝下,更是在成年之后便被委以重任,先后多次前往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并执掌左军都督府。
不过正儿八经的领兵打仗,李景隆这还是第一次。
闻言,正面无表情替朱元璋"试菜"的老太监朴仁猛便是赶忙放下手中的筷子,转而自脸上挤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回陛下的话,曹国公家世渊博,自幼通读兵书典籍,料想此役定然不会辜负陛下的信重。"
"家世渊博?"听得此话,朱元璋便是嗤笑一声,浑浊的眸子中随即涌现了一抹追思之色。
他小的时候家里穷,即便父亲兢兢业业,日复一日的替人耕地种田,母亲也想法设法的填补家用,但他们这一大家子仍是时常饿着肚子。
甚至有一次过年的时候,他们家里都没有下锅的粮食,一家子只能瑟瑟发抖的待在茅草屋中,听着屋外寒风呼啸,大雪飘零。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家摇摇欲坠的木门被人推开,来人正是他的二姐夫李贞,为他们家送来了小半袋粟米以及半块肉。
靠着这宝贵的粮食,他们一大家子成功度过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年关。
不过随着元末天下大乱,他那原本勉强还能自给自足的二姐夫也被迫成为了流民百姓,带着他的外甥李文忠四处逃命。
故此,作为李文忠长子的李景隆,可远远谈不上"家世渊博"这四个字。
最起码,也得是李景隆的子嗣,方才有资格说这四个字。
想到这里,朱元璋脸上的笑意更甚,只是当其余光无意间瞥见身旁老太监脸上那欲言又止的神色之后,久违的好心情便是随之一扫而空。
"扭扭捏捏的作甚。"
"有屁快放!"
重重的将手中碗筷放在案牍之上,朱元璋便是满脸阴霾的呼喝道,如鹰隼般的眸子不断闪烁着寒芒。
他"护短"的毛病是与生俱来的,而李景隆那孩子又是他亲外甥的长子,与他打断骨头连着筋,谁敢多嘴多舌?
这也就是眼前的朴仁猛跟了他数十年,且一向循规蹈矩,从未出过差错,否则他压根不会多此一举。
凡是胆敢离间他朱家亲情之人,皆得死!
"陛下息怒!"逆着扑面而来的窒息感,朴仁猛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暗道自己也是活该,竟是直接撞到了朱元璋的逆鳞。
"奴婢就是想着,曹国公此前虽前往各地练兵,但真正领兵打仗这还是头一回,陛下不若派几名有经验的武臣从旁辅佐?"
熟知朱元璋脾气秉性的朴仁猛知晓,如若他今日不说出个所以然,朱元璋绝对不会轻饶的了他。
嗯?
本是在发作边缘的朱元璋听得此话,身上凌厉的气势便是一滞,挤满了褶皱的老脸上也随之浮现了一抹茫然。
有点道理啊。
刚刚在奉天殿外的时候,他光想着李景隆已是年过三旬,近些年又在各地多有历练,如今应该能够独当一面才是,但却将其从未单独领兵打仗忘在脑后。
更别提,李景隆这一次要对付的,还是那拥兵自重的伪元太师。
要知晓,即便是在洪武二十三年的那场北伐中,晋王朱棡身旁也有老成持重的定远侯王弼替其出谋划策,不至于像这一次的李景隆"单打独斗"。
"那便将老四也带上。"
"他们两个从小便是玩伴,好的就快穿一条裤子了。"
"正好北平也是老四的地盘。"
思索片刻之后,情绪渐渐平静下来的朱元璋便是近乎于自言自语的低喃道,而一直在默默观察着其表情变化的朴仁猛也是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还好,御极多年的朱元璋并没有因为"亲情"而丧失理智。
"行了,起来吧。"
"待
会你便去燕王府说一声,让老四准备几日,便随李景隆动身。"朱元璋的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
"奴婢遵旨。"
闻声,自知逃过一劫的朴仁猛便是赶忙应是,但心中却是不断提醒自己,日后千万要注重表情管理。
这种事,还是留给朝中的文官们去"多嘴"吧。
"不行,咱怎么还是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呐。"刚欲拿起碗筷的朱元璋还未夹菜,便重新将其放下,并扭头看向身旁的老太监。
这朴仁猛不说还好,一说反倒是让他有些心慌了。
纵观前些年的北伐,领兵的将帅要么是中山王徐达,要么是他的亲外甥李文忠,或者是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等人,皆是戎马半生的宿将。
哪怕是轮到老三朱棡和老四朱棣领兵的时候,身旁也有蓝玉,傅友德,王弼,郭英等公侯从旁辅佐。
但如今贸然越过朝中的勋贵们,转而让这两个臭味相投的年轻人扛起大旗,真的能行吗?
"不行,咱得去问个明白人。"
思来想去片刻,朱元璋索性自案牍后起身,并在朴仁猛诧异的眼神中吩咐道:"快点,把咱之前传的那件衣裳给咱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