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先生,你要娘们不要?

"何止是一事无成。本文免费搜索:小说牛 "提及此事,曹爽的神色愈发怪异,望向"刘三吾"的眼神也夹杂了一抹怜悯。

如若按照原本的历史,眼前的老臣应该在朱允炆登基之后不久,便因为身体原因撒手人寰。

而这位深受朱元璋器重,仕途有起有落,却始终没有能够在朝廷立足的老臣怕是永远也不会料到,他穷极一生所奉行的"正统",会在短短四年不到的时间里便败给了燕王朱棣,继而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或许永远没有答案的谜题。

南京城破之后,建文帝朱允炆究竟去哪了!

"先生的意思是,曹国公李景隆难堪大任。"

半晌,随着呼吸渐渐平稳,朱元璋终是压住了不断翻腾的内心,并脸色难看的低语道。

不知不觉间,他便将对曹爽的称呼,由最初的"小友",转换为"先生"。

如若说,他第一次驾临这诏狱,无意间听到曹爽和朱棣之间的谈话,姑且还没有彻底意识到自己的"爱屋及乌"或许会对中枢朝廷埋下怎样的隐患。

只是恼怒长孙朱允炆"言表不一",内心竟有削藩的想法,且对幼弟朱允熥不闻不问;那么这一次,他便是如坠冰窖,彻彻底底感受到了来自于未来的压迫感。

难道真的如眼前的曹爽所说,或许将大明交到老四的手上,方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若是老四朱棣即位,自己便不再用狠心,对本就所剩不多的老伙计们痛下杀手,继续坐实自己刻薄寡恩的名声;也不用担心"叔侄相疑","同室操戈"等问题。

以老四的本事,拿捏允炆和允熥那几个孩子,简直再轻松不过,根本犯不上刀兵相见。

"至少短时间内,难以独当一面,力挽狂澜。"

出于与生俱来的谨慎,曹爽终是没有将话说的太死,毕竟曹国公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过于匪夷所思。

除了当事人李景隆自己,谁也不知晓其用意何在。

"咱知道了。"

"咱当初只是觉得陛下以曹国公李景隆为主,燕王朱棣为辅有所不妥,这才多说了几句,被陛下重新丢到诏狱反省。"

"咱这就写折子,劝陛下收回成命。"

惶然的点了点头之后,眼神惠安不定的"刘三吾"便在曹爽错愕的眼神中,大步走向牢门,并像上次一样,对不知藏在何处的锦衣们大声呵斥:"来人,给咱拿纸笔来!"

"咱要给陛下写折子!"

瞧着眼前面红耳赤的老臣以及纹丝不动的牢门,曹爽一时为之涩然,暗道这刘三吾不愧是洪武朝名义上的"百官之首",哪怕是到了锦衣卫,依旧这般有底气,声如洪钟。

这跟呼唤自己家养的宠物,有何区别?

反观自己,仅仅是吃的好些了,居住环境好些了,便顿感满足,对于那些凶神恶煞的锦衣们也忍不住亲近起来。

哎,这就是差距呐。

就在曹爽心生感慨的时候,牢房外便是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但来人却并不是掌管这诏狱的锦衣卫,而是曹爽前不久才刚刚见过一次的颍国公傅友德。

"老爷子,"像是没有察觉到朱元璋不满的眼神,傅友德神态自若的将纸笔递了过来,并看似苦口婆心的劝道:"陛下不过是一句气话,让您去诏狱冷静冷静,您还给当真了。"

"陛下终究是我大明之主,您再歇会,便随我入宫谢罪吧。"

嗯?

闻听耳畔旁响起的声音,朱元璋眼中的不满方才渐渐消散,转而对眼前"自作主张"的颍国公傅友德露出了一抹满意之色。

不愧是与他相识相知数十年的"老友",三言两句间便解释清楚了他出现于此的原因,更为待会他"出狱"奠定了基础。

此等理由不仅合情合理,还不会令身旁的曹爽起疑。

"知道知道,咱能不知道他是大明之主吗?"

"咱就是有气,他明明就是护短,说他两句还不愿意听了。"因为有颍国公傅友德从旁打掩护,心情本是有些低落的朱元璋竟重新开始了表演,听得傅友德口干舌燥,不敢随意搭话。

"行了,你再等会。"

"待咱跟曹先生吃口东西,咱便随你出去,向那朱重八谢罪。"

在颍国公傅友德如释重负的眼神中,戏精上身的朱元璋终是心满意足的结束了自己的表演,挥手示意眼前的老臣告退。

随后,朱元璋便不管不顾的盘腿坐在地砖上,伸手摸向曹爽身旁的食盘,对着上面所剩不多的剩饭残羹狼吞虎咽起来。

他今天起得早,本就没有吃什么东西,好不容易熬到早朝结束,能够在乾清宫填报肚子,却又因为心有所感,急匆匆的跑到这诏狱来。

刚刚全部注意力尽皆放在和曹爽的讨论上,尚且没有太大感觉,但现在却是饥肠辘辘,肚子咕咕叫。

自从当了皇帝以后,他已是许久没有像今日这般饿过肚子了。

"咳咳,老爷子,这饭都凉了。"望着眼前胡吃海塞的"刘三吾",曹爽一边在

心中感叹这老爷子的胃口,一边忍不住劝道。

"要不让锦衣卫们给您在准备一份?"

"我跟这些锦衣卫的关系还行.."

言罢,曹爽便是略有些关切的盯着眼前的刘三吾,这上岁数的老人消化本就不好,贸然吃些凉食,多少会对肠胃造成些许负担。

只是当朱元璋缓缓将头抬起,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并与曹爽四目相对的时候,曹爽方才意识到了端倪所在,随即便是露出了一抹自嘲的苦笑。

当真是关心则乱,他光心疼眼前的"刘三吾"吃些残羹剩饭,却是忘了人家都敢对锦衣们呼来唤去,何须他多此一举?

更重要的是,这牢房中阴暗潮湿的环境之所以能够焕然一新,那些锦衣卫们对他以礼相待,全是眼前"刘三吾"的功劳。

没有在意曹爽脸上的自嘲,朱元璋不自觉的眯起了眼睛,脑海中回忆起总管太监朴仁猛曾向他汇报,有关于眼前的曹爽和锦衣卫们所谈论的内容。

这位曹先生,似乎是对游船画舫,烟花巷柳之地颇为感兴趣?

嘿。

抿了抿有些油污的嘴唇之后,朱元璋脸上露出了一抹男人都懂的笑容,随即便在曹爽目瞪口呆的注视下,神秘兮兮的低语道。

"先生,你要娘们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