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 119 章

与此同时,镇南关上,夜色深沉,城墙上燃起的火把映照着守军疲惫的面庞。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皇

李承风站在城头,望着远处的南诏大营,眉头紧锁。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萧策,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

“萧老将军,今日的战斗已经让我们损失惨重,若是明日敌军继续这样猛攻,恐怕我们难以支撑。

是不是该向陛下请求增援了?”

萧策站在一旁,目光深邃而沉稳。

他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承风,虽然这次陛下任命你为主将,但老夫也觉得,是时候向陛下请求增援了。

南诏国的攻势太过猛烈,若是没有援军,镇南关恐怕难以守住。”

李承风听到萧策的话,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原本担心萧策会坚持不请求增援,毕竟萧策一向以稳重著称,不愿轻易示弱。

但如今连萧策都同意请求增援,李承风便不再犹豫。

他点了点头,语气坚定:“老将军说得对,我这就写一封求援信,八百里加急传回京都!”

萧策拍了拍李承风的肩膀,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

“承风,你能以大局为重,老夫很欣慰。

镇南关是大魏的屏障,绝不能让南诏国攻破。这封信,越快越好。”

李承风不再耽搁,立刻回到营帐中,提笔写下一封求援信。

信中详细描述了今日的战斗情况,强调了南诏国的凶猛攻势和守军的巨大压力,请求陛下尽快派兵增援。

写完后,李承风将信交给一名亲信,郑重地嘱咐。

“这封信关系到镇南关的存亡,务必八百里加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京都,亲手交给陛下!”

亲信接过信,肃然应道:“将军放心,属下必定日夜兼程,绝不负所托!”

看着亲信策马离去的背影,李承风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却依然沉重。

他知道,援军到来之前,镇南关的守军还将面临更加惨烈的战斗。

但他也明白,只要援军一到,镇南关便有希望守住。

他转身走回城头,望着远处南诏大营的点点火光,低声自语。

“段明渊,蒙拓,你们想要镇南关,那就来试试吧!我们绝不会轻易放弃!”

夜色中,镇南关的城墙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巨山,守护着大魏的疆土。

而城墙上的守军,也在这片黑暗中,默默等待着援军的到来,等待着黎明的曙光。

大魏皇宫内,夜色深沉,宫灯摇曳,映照出女帝武嫣然冷峻而威严的面容。

她端坐在御书房中,手中握着李承风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求援信,眉头微蹙,目光深沉。

凤目微眯,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与思索。

其实,在信件到达之前,武嫣然已经通过凤翎卫首领萧寒得知了镇南关的战况。

凤翎卫作为她最信任的情报机构,早已将前线的消息传回宫中。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李承风的求援信时,心中依然感到一阵沉重。

本以为,镇南关有萧策和李承风坐镇,南诏国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没想到,战况竟如此惨烈,甚至到了需要求援的地步。

武嫣然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冷意。

她放下信件,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萧寒。

萧寒身披黑色劲装,面容冷峻,目光如刀,整个人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他是凤翎卫的首领,也是武嫣然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萧寒,你对镇南关的战况有何看法?”武嫣然淡淡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询问。

萧寒微微躬身,声音低沉而冷静:“陛下。

南诏国此次进攻极为凶猛,显然是有备而来。

段明渊此人野心勃勃,此次攻打镇南关,必定是倾尽全力。

萧策和李承风虽然能力出众,但兵力悬殊,加之敌军攻势猛烈,镇南关确实压力巨大。”

武嫣然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段明渊……

朕倒是小看了他。

不过,镇南关乃大魏南疆屏障,绝不可失。

若让南诏国攻破镇南关,后果不堪设想。”

萧寒沉声道:“陛下所言极是。

臣建议,立即派兵增援镇南关,同时加强南方各关隘的防守,以防南诏国分兵偷袭。”

武嫣然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决断:“朕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朝中反对此战的声音本就不少,如今镇南关战况不利,恐怕那些大臣们又要借题发挥了。”

萧寒冷声道:“陛下,国事为重,不必理会那些庸臣的聒噪。

镇南关若失,大魏南疆将陷入动荡,此乃国之大患,不可不防。”

武嫣然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赞许的笑容:“萧寒,你果然懂朕的心思。

不过,朝中之事,终究需要平衡。

朕已命人传旨,召诸位大臣议事。待他们来了,再做定夺。”

萧寒抱拳道:“陛下英明。”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陛下,诸位大臣已在殿外候旨。”

武嫣然整理了一下衣袍,神情恢复威严:“宣他们进来。”

“是!”

太监领命,随即高声宣道:“陛下有旨,宣诸位大臣觐见!”

片刻后,几位重臣鱼贯而入,纷纷向武嫣然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嫣然微微抬手,声音平静而威严:“平身吧。

朕召你们来,是为了镇南关之事。

李承风刚刚送来八百里加急求援信,南诏国攻势凶猛,镇南关压力巨大。

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大臣们闻言,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有人面露忧色,有人则眉头紧锁,显然对此事早有预料。

兵部尚书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镇南关乃我大魏南疆屏障,绝不可失。

臣建议立即派兵增援,以解镇南关之危。”

然而,礼部尚书却站了出来,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

“陛下,此次与南诏国开战,本就争议颇多。

如今战况不利,是否应当重新考虑战略?

若继续增兵,恐怕会陷入战争泥潭,难以脱身。”

武嫣然闻言,目光一冷,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礼部尚书,你的意思是,朕应当放弃镇南关,任由南诏国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