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 120 章

礼部尚书脸色一变,急忙低头道:“臣不敢!臣只是担心,若继续增兵,恐会劳民伤财,动摇国本。免费搜索本文:找小说网 ”

武嫣然冷哼一声,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冷冽而坚定。

“镇南关乃大魏疆土,岂能轻易放弃?

朕意已决,立即派兵增援镇南关!

兵部尚书,你立刻调集十万精兵,火速南下,务必守住镇南关!”

兵部尚书肃然应道:“臣遵旨!”

武嫣然又看向萧寒,语气中带着一丝信任。

“萧寒,你随军南下,协助萧策和李承风,务必击退南诏国!”

萧寒抱拳领命:“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众臣见武嫣然态度坚决,不敢再多言,纷纷低头应诺。

武嫣然站起身,目光如炬,声音响彻大殿。

“诸位爱卿,大魏的疆土,一寸也不能丢!朕相信,只要上下齐心,必能击退南诏国,守住镇南关!”

“陛下英明!”众臣齐声高呼。

武嫣然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冷意:“退下吧,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众臣纷纷退下,御书房内恢复了平静。

武嫣然站在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低声自语:“段明渊,朕倒要看看,你还能撑多久!”

与此同时,北蛮王庭内,气氛凝重而肃穆。

北蛮国主拓跋烈端坐在王座之上,身披厚重的狼皮大氅,手中握着一只镶金的酒杯,目光深沉而冷峻。

他的面前,南诏使者蒙远山恭敬地站着,脸上带着一丝急切与不安。

蒙远山微微躬身,语气谦卑而恭敬:“国主陛下,如今我们南诏已经拖住了大魏的主力,为贵国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只要贵国出兵伐魏,南北夹击,大魏必定难以抵挡。

届时,两国划江而治,天下共分,岂不美哉?”

拓跋烈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缓缓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目光依旧深沉,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蒙远山见状,心中更加焦急,但他不敢表露出来,只能强压住情绪。

“国主陛下,我们南诏每日都在与大魏血战,伤亡惨重,为的就是给贵国创造机会。

只要贵国出兵,大魏必定首尾难顾,此乃千载难逢的良机啊!”

拓跋烈放下酒杯,抬眼看向蒙远山,声音低沉而缓慢:“南诏的诚意,朕看到了。

不过,大魏那边可是给了朕不少粮食,而且朕如今还在与西凉作战,兵力分散,恐怕难以全力伐魏。”

蒙远山闻言,心中一紧,急忙说道:“国主陛下。

西凉那边我们南诏可以去斡旋,只要贵国做足样子,牵制住西凉即可。

至于大魏的粮食,只要拿下大魏,大魏的粮仓可都是您的啊!”

拓跋烈冷笑一声,目光中带着一丝嘲讽。

“使者此言差矣。拿下大魏之后,不是还要分你们南诏一半么?朕可不敢独占大魏的粮食。”

蒙远山听到这话,顿时明白了拓跋烈的意思。

他心中暗骂拓跋烈贪婪,但脸上却不敢表露出来,只能更加谦卑地说道:“国主陛下,您误会了。

我们南诏与贵国乃是盟友,共同伐魏,自然是为了两国的利益。

只要贵国出兵,我们南诏愿意在战后重新商议划分疆土之事,绝不会让贵国吃亏。”

拓跋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但语气依旧冷淡。

“使者此言,倒是让朕有些动心。

不过,出兵伐魏乃是大事,朕需要时间考虑。

你且先回去,待朕与大臣们商议之后,再给你答复。”

蒙远山心中焦急,但也知道此时不能再多言,只能恭敬地行礼:“是,国主陛下。臣告退,静候佳音。”

蒙远山退下后,拓跋烈坐在王座上,目光深邃,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

他低声自语:“南诏,大魏……哼,你们斗得越凶,朕越有机会。不过,想要朕出兵,可没那么容易。”

这时,北蛮的心腹大臣呼延策走上前,低声问道:“陛下,南诏使者的话,您怎么看?”

拓跋烈冷笑一声,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屑

。“南诏不过是想利用朕,为他们分担压力罢了。

不过,朕也不会白白放过这个机会。

传令下去,加强边境防守,同时密切监视大魏和南诏的动向。

至于出兵伐魏……

哼,朕自有打算。”

呼延策点头应道:“是,陛下英明!”

拓跋烈站起身,走到王庭的窗前,望着远处辽阔的草原,目光中闪过一丝野心。

“大魏,南诏……这天下,终究是朕的!”

与此同时,蒙远山走出北蛮王庭,脸色阴沉。

他回头看了一眼王庭,低声咒骂了一句:“贪婪的蛮子,真是难缠!”

但他也知道,此时只能等待拓跋烈的答复,别无他法。

夜幕降临,草原上的风呼啸而过,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

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北蛮、南诏、大魏三国的命运,正悄然交织在一起,等待着最后的决战。

与此同时,远在北方的青州城内,魏书尧正站在新创办的学堂外,静静地听着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学堂里,孩子们正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千字文》,声音清脆而整齐,仿佛春天的溪流,潺潺流过心间。

魏书尧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眼中满是柔和与满足。

“书声朗朗,听着就是悦耳啊。”魏书尧低声自语,心中感慨万千。

自从他离开大魏,来到青州后,便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建设这片土地上。

学堂、农田、工坊,一切都在他的规划下逐渐走上正轨。

尤其是这所学堂,更是他心血的结晶。

他相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这片土地的未来更加光明。

这时,李文远从学堂里走了出来,看到魏书尧站在门外,便笑着迎了上来。

“城主大人,您怎么在这儿站着?不进去看看吗?”

魏书尧笑着摇了摇头:“孩子们学得认真,我不想打扰他们。

文远,学堂的事情你管理得井井有条,我很放心。”

李文远谦虚地说道:“这都是城主大人的功劳,我只是按照您的吩咐做事罢了。

不过,孩子们确实进步很快,再过几年,他们就能成为青州的栋梁之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