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起手,轻轻一挥,底下的大臣们立刻安静下来。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痴
她看向李崇义,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威严:“李相,你继续说。”
李崇义点了点头,神情凝重:“陛下,迁都并非示弱,而是以退为进。
京城固然重要,但若是被敌军围困,我们便再无退路。
迁都之后,我们可以在后方重新集结兵力,伺机反击。
同时,敌军长途跋涉,粮草供应必然困难,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消耗他们的力量。”
武嫣然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说道:“李相此言,倒是有几分道理。
但迁都之事,非同小可,朕需要仔细斟酌。”
底下的大臣们听到武嫣然的态度有所松动,顿时又议论起来。
一名老臣上前一步,激动地说道:“陛下,迁都之事万万不可!
京城乃我大魏的根基,若是放弃,民心必乱!
臣等愿与京城共存亡,誓死守卫!”
另一名武将也附和道:“陛下,臣等愿率军死战,绝不让敌军踏入京城一步!”
武嫣然看着底下那些慷慨激昂的大臣,心中既感动又无奈。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道:“诸位爱卿的忠心,朕心领了。
但如今局势危急,朕必须为大局考虑。
迁都之事,朕会仔细权衡。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全力备战,绝不能让敌军轻易得逞!”
底下的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武嫣然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朝会结束后,武嫣然将右相李崇义单独召到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武嫣然略显疲惫的面容。
她坐在书案后,目光沉静却带着一丝探究,看向站在面前的李崇义。
“李相,你今日在朝堂上提出迁都之议,朕想知道,你为何会有此想法?”武嫣然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威严。
李崇义微微躬身,神情恭敬而沉稳:“陛下,臣提出迁都之议,实则是从四个方面考虑。
其一,南诏与北蛮两面夹击,我军兵力分散,难以兼顾。若是固守京城,恐有被围困之险。
其二,京城乃大魏之根本,一旦失守,民心必乱,国本动摇。
其三,迁都并非示弱,而是以退为进。我们可以在后方重新集结兵力,伺机反击。
其四,敌军长途跋涉,粮草供应必然困难,迁都后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消耗他们的力量。”
武嫣然听完,眉头微微皱起,手指在书案上轻轻敲击,显然在认真思考。
片刻后,她抬起头,目光锐利:“李相,你所说的确有道理。
但迁都非同小可,若是没有合适的去处,反而会自乱阵脚。你可有好的地方推荐?”
李崇义点了点头,语气沉稳:“陛下,当年太祖立国之时,曾下令建立副都,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先帝并未大力营造,但副都的基础设施应该是完好的。
臣以为,副都洛州便是最佳选择。
洛州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易守难攻,迁都后可以迅速稳定局势。”
武嫣然听到“洛州”二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她用手扶住额头,低声叹道:“朕万万没想到,大魏竟会陷入如此境地。
当年太祖建立副都,恐怕也是预见到了今日的局面吧。”
李崇义微微躬身,语气中带着一丝安慰:“陛下,世事难料,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大魏的根基还在,我们便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武嫣然放下手,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李相,你说得对。
如今不是纠结的时候,朕必须为大局考虑。
迁都洛州之事,朕会尽快下旨安排。
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绝不能让敌军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李崇义郑重地点头:“陛下英明,臣定当全力配合,确保迁都之事顺利进行。”
武嫣然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漆黑的夜空,语气低沉却带着一丝决绝。
“南诏,北蛮……你们以为这样就能灭我大魏?哼,朕倒要看看,你们能猖狂到几时!”
李崇义站在她身后,神情肃穆:“陛下,只要大魏的根基还在,我们便有反击的机会。
臣相信,在您的带领下,大魏必定能渡过此劫,重振雄风!”
武嫣然没有回头,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李相,你先下去吧。朕需要一个人静一静。”
李崇义恭敬地行礼:“是,陛下。臣告退。”
御书房内,烛火依旧摇曳,映照出武嫣然孤独而坚定的身影。她望着夜空,心中思绪万千。
迁都之事一旦开始,便再无回头之路。
但她也明白,这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武嫣然低声喃喃,目光中闪过一丝冷意。
“南诏,北蛮,你们等着,朕一定会让你们为今日的狂妄付出代价!”
夜风拂过,吹动了窗边的纱帘,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
第二天一早,大魏的朝堂上,武嫣然端坐在龙椅之上,神情冷峻而威严。
底下的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神情各异,但无一不带着一丝紧张与不安。
武嫣然扫视了一圈,声音沉稳而有力。
“诸位爱卿,如今北蛮大军压境,南诏也在南方虎视眈眈,我大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朕决定,全面备战,与北边的蛮子好好打一场!
绝不能让他们的铁蹄踏入我大魏的疆土!”
她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仿佛一把利剑,刺得每个人都心头一震。
底下的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紧接着,武嫣然发布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将一些重要的将领和文官调往北方前线,同时加强京城的防御部署。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仿佛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这一切只是武嫣然的幌子。
她的真正目的,是迁都。
她不能让北蛮和南诏察觉到她的计划,否则迁都之事将功亏一篑。
朝会结束后,武嫣然私下召见了一些重要的官员,包括右相李崇义、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