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西兰花的皮皮 作品

第199章 妖灵秘地

“那是什么……阴景宫?”

吴用不想登上台阶,这座殿宇乃是衡闾吴氏的紧要重地,谁知道阴景宫有没有再在这里也设下一座禁阵,轻易踏足,极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他打量四下,快步攀上栈道,来到了边外折角的一座亭阁内,因为此处地势极高,前方没有任何山体挡住视线,于是左手持诀,半蹲在地,往北面远眺。

衡闾吴氏族地位于小极北东南一隅,这“一隅”说起来好像不大,实则占地辽广,严格来说,阴景宫布置禁阵的区域,还是比衡闾吴氏实际领地要小了一圈。

而如论哪一片区域是吴氏一族的核心地带,当属那道与北海相通的江河的这一段,其中,衡闾三山,更是重中之重。

【你脚下这座山,叫做衡闾山,你等日常起居、修炼皆在此处,南面那一座是妙境山,遗世家老的居所,以及关押身担罪责之人的地方,等闲靠近不得,北面那座是玄通山,修炼交流之处。】

【现在……看看他们这么大阵仗究竟在做什么!】

邯鼓同样很感兴趣阴景宫在吴氏的真正目的。

玄通山是座平顶峰,山顶上有一方巨大的演武台,以往任何盛大的节日活动或者比试都会在这里进行,不过此刻却被百余名阴景宫弟子所占据。

诺大的演武台上,阴景宫弟子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围坐,而在他们中心,一团圆形的黑色浓雾悬浮在半空,宛如活物,兀自扭动鼓胀。

吴用不解道:【阴景宫这是在祭炼什么法宝?】

邯鼓却语气凝重道:【不是,这是封印禁阵,他们在封印什么东西。】

【封印……他们在封印阴鬼?】吴用展开了联想,立马将二者联系起来。

邯鼓仔细解释道:【嗯,这是一座封印禁阵具体名字不知道,但你看内层有三十六人,外层七十二人,且内层的修士都是金丹修为,外层都是筑基修为,约莫应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一座罡斗大阵。】

吴用凝神望去,确实看见围坐着的阴景宫弟子分为内外两批,内层修士与外层修士之间没有一条明确界限,但却有着一股泾渭分明的感觉。

奇特的是,当觉得他们是两批人时,再细看一眼,这一百零八名弟子的座列位次却又很和谐,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契合,无比圆融,分明就是一个整体。

吴用不懂阵道,看出这些已是能力极限,再多就没有了。

邯鼓却还在喃喃自语:【为何要在这里布设封印禁阵,而且要这么多人维持在此,为什么不能布置了法阵就撤走呢?这团黑雾究竟是什么,怎么有如此浓重的阴气……】

两人正自奇疑,忽然间,黑雾剧烈鼓胀,宛如一张黑膜变形凸起,内部似乎有什么东西要冲出来。

阴景宫弟子齐刷刷变换双手诀目,禁阵中嗡嗡作响,只见六面金光熠熠的圆形法阵倏然亮起,以面面相对的方式,将这团黑屋团团围住的。

法阵由一个个符箓勾连而成,冒着金光,仿佛刀子,黑雾一经触及就开始剧烈挣动,把个球形扭曲得不成样子。

有几处突得特别起的鼓包扑哧一声裂开,像是漏了气,在金光的照耀下变成了一股黑色烟气消散得无影无踪。

仿佛触发了连锁反应,整个球面上的黑雾都开始爆开,一时间黑色烟气冲天,远远看去,仿佛燃烧的狼烟,浓滚熏目。

不过还是有几团黑雾没有裂开,而是从表面完全分裂,飘了出来,脱出这座一百零八人合力围布的禁阵。

这几团黑雾在空中哐呲一声爆裂,密密麻麻的鬼物便从中涌出,嘶吼啸叫着化成一道黑云,冲向衡闾三山下。

一百零八人似乎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一点不为所动。

【居然是阴鬼,阴鬼原来是从这片黑雾中出现的!】吴用倍感震惊。

【为何玄通山会有阴鬼冒出来?】邯鼓却更关心这个问题。

只见黑云分散成数股,如黑潮一般四散,衡闾山、玄通山、妙境山三座山峰顶上这时忽然也亮起一片耀目金光,犹如三轮骄阳,成三角之势,金光接连,围成一个三角光阵。

无数的阴鬼冲到光壁上,立马被一团金色火焰所燎烧,嗤嗤作响,化为灰灰,但阴鬼的数目实在太多,还是有不少冲出了光阵外,不见了踪影。

【这就是山林里外有那么多阴鬼的由故!?】吴用被眼前的一幕震撼到了,这是他头一次见到如此多的阴鬼聚集,成群如潮的发起冲击,遮天蔽日。

难以想象,如果那团黑雾表面的鼓鼓胀胀没有被消破,这会儿的阴鬼又该有多少?

邯鼓也感叹不已:【玄通山上的禁阵禁锢这团黑雾,等阴鬼从中破出,再由山峰底下也就是那个童子带着的那群人出手布阵,将残余的阴鬼绞灭,然后是山下丛林内外的两层禁阵防线,最后是最外围的那一座禁阵。】

【啧啧啧……层层围布,这里布置了多少人?恐怕一些二流门派都没有这般多人,每日开下又是多大?好大的手笔!】

吴用也算了一笔账,只说这一路走来,见过的金丹修士恐怕就要近百,筑基修士粗算一下更是要有三五百人?元婴修士了虽不清楚竖目详尽,但如此大规模的禁阵,十个、二十个来主持局面,一点不多。

光有一批肯定不够吧?再是厉害,也不可能十二个时辰连轴转,谅必有一批人替换,也许是三批也不一定,这么一算,人数、消耗翻两番也不止。

不愧是阴景宫。

相比之下,同为一流大派的峨眉好似就要差上了一筹,难怪有人会说,峨眉近些年落没,实力远不比从前。

剑匣震动。

【莫长他人志气,穷自己威风,我峨眉本就不是以人数出众,而是以战力出众,你那叫作求以柳的师兄如若来此,以一敌三绝不成问题!】

感应到吴用的念头,伏龙剑居然蓦地开口。

吴用没想到伏龙师叔祖突然开口,惊讶道:【师叔祖,您在剑匣里还能够知道我心所想?】

伏龙师叔祖淡淡道:【你师伯打造的这支剑匣,不是牢笼,而是媒介,不然你以为老夫之前是如何与你说话的?他与你能在心里交流,是因为同心一体,老夫却是靠的这支剑匣。】

【只是为免引起阴景宫注意,这才轻易不与你说话,如今此处天地灵气紊乱,阴气冲天,无形成了一道遮掩,老夫才与你说话。】

吴用恍然大悟。

【不过说不了几句,阴景宫的法阵厉害,还有调理此间天地元气之用,免得长时间浸染下,彻底变成了阴鬼栖息之地。】伏龙剑的阵道造诣明显比邯鼓更要厉害。

吴用立马就想到了之前哀岳说的那一句话——这里已经成了他们圣族的修炼宝地,可根本看不出来呀?

出来十成阴鬼,九成都被阴景宫拦截下来,剩余一成跑了出去,哪里有“修炼宝地”的样子?

吴用问出了自己的疑惑,可却没有得到伏龙师叔祖的回应,而是邯鼓的声音在心头响起:【阴气散了,他回去了。】

吴用问道:【你看呢?哀岳这么个说法是什么意思?】

邯鼓嘿然一笑:【这还不好理解?他说是修炼宝地,这些阴鬼又都是从玄通山出来的,阴景宫又将这一百零八人的禁阵布置在这里,那事情真相显而易见,玄通山内部有玄机!】

【内部?】吴用一脸狐疑地打量玄通山山体,不明所以。

邯鼓不耐烦道:【别管这些,你就算知道了又如何,能做什么?赶紧的,先去秘地!】

【确实。】吴用起身,沿着栈道望衡闾山北面绕过去。

走着走着,前方却是一条断头路。

【咦!怎么……】邯鼓的声音满是意外。

吴用皱眉道:【你不是说这里有一条单独的栈道?】

【确实有一条单独的栈道,为何不见了……】邯鼓越说声音越轻。

吴用半蹲下来,看了山壁表面,摇头道:【一点痕迹都没有,之前这里就没有路。】

衡闾吴氏的楼阁依山而建,除了一部分以山体本城堆砌而成的道路,基本上栈道都是安设在山壁表面,不是用传统的插销结构,将石板路或者木板安插在山体内,而是刻就符箓而成的一条悬空走道。

路面与山壁并无相交之处,但却有符箓镌刻的痕迹,而这条断头路前方,并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飞过去!我很确定秘地就在山体北面!】邯鼓不信邪了。

吴用看了眼四下,想想为求稳妥,还是等等看玄通山上会不会爆发出刚才的异状。

果然,等了片刻,天将将快亮的时候,玄通山上又一次冒出来如潮水一般的阴鬼。

乌潮铺天,嘶吼无边,趁此天地灵机紊乱的机会,吴用遁空而起,绕往山体北面。

【往前,往前,再往前,不对,怎么会这样……】邯鼓指点吴用方向,可飞着飞着他就觉得奇怪了,怎么秘地入口不见了?

【不对,一定在这里!你找找!】邯鼓情绪略显激动。

吴用四下看了两眼,可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可能是秘地入口的地方。

【这里被人用障眼法遮藏起来了,吴用,你面对的方向往右三丈三,往上两丈二,入口在那里。】伏龙剑忽然开口。

【你什么意思,什么叫作被人遮藏起来了,你……】邯鼓不解,大声询问。

吴用十分相信伏龙师叔祖,就按照他的提示,调换来到指定的方位跟前,轻轻一伸手——指头如触无物,没入进到山壁内。

吴用大喜过望。

邯鼓却楞怔道:【你怎么知晓……】

伏龙剑淡淡道:【老夫乃蛟龙灵血浇筑而成,对妖气尤为敏感,这面山壁内有妖气逸散,虽然遮藏的很好,一般修士根本觉察不到,但却瞒不过老夫,吴用,还不进去?】

吴用回头望向玄通山,见阴鬼狂潮已经将要被驱散,天地灵机将要回复正常,当即不再犹豫,提步进到山壁内。

整个人犹如穿过了一层水膜,湿冷冰凉,一瞬间就从皮肤外直接浸到骨髓里,叫人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吴用抬头,却发现周边是无尽的黑暗,彻底失去了方向感。

他只能预估着前路直走,一步两步,一步两步,行走一阵,四周的黑暗忽如潮汐退潮,尽数往后方逝去,眼前一片模糊,头晕目眩,令得他不自觉闭上了眼。

吴用半蹲在地,取下后背的乌钩,箭矢虚搭,弓弦将引未引。

好在没有任何袭击时间发生,大约三息的功夫,眩晕感退却,吴用立马眯开眼,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条甬道内,身后来路则是被一面山壁给封堵住,根本看不出有出口。

吴用面朝洞穴深处,回退到洞壁入口,确认周边没有危险,这才伸手摸向后背,手指已然是方才的触感,直接没进了山壁内。

他一颗心微松:【没有被困住。】

【终于进来了!】邯鼓松出一口气,【只是为何这处秘地入口会变成这个样子?里面倒是没什么变化。】

吴用打量着四下,发现山壁上悬挂着一颗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无需火光,洞内光线充足,所见一清二楚。

这座秘地是个口小腹大的山洞,里间是一方约莫五六十丈方圆的巨大洞室,山壁上雕琢着各式各样的妖怪壁画,头顶则悬挂着大小不同的众多的石钟乳,地面还长着很多的石笋,有好些地方石钟乳与石笋已经接连在了一起,形成了石柱。

似乎是与衡闾山的那道瀑布有关系,山体内也通有水系,石壁顶上渗着大量的水珠,一滴滴落下,在地面汇聚成水潭,有些则顺着植物的藤萝根茎不停地滴落。

整个溶洞之中似乎在不断下雨,到处是水滴落到湖水上的声响,又由于洞穴的结构呈现出弧形,使得水滴声十分空灵,回响在原本寂静无声的岩洞中,平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