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见曾国藩到来,起身拱手道:“曾大人!”
曾国藩笑道:“自述写的怎么样了?”
李秀成说道:“基本上己经完成!”
曾国藩道:“朝廷有令将你送往京城,到了京城要是问起关于南京城的事情,你怎么说?”
李秀成迟疑了一下说道:“自然是大人让我怎么说,我就这么说了。”
曾国藩笑了笑说道:“如实说就好!李大人到了京城一定帮我美言几句。”
李秀成说道:“一定一定!”
之后的几日,曾国藩为了拉拢李秀成,经常约李秀成一起吃饭喝酒。
李秀成过了惊慌的几日,思前想后也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到京以后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于是心思就越发活泛起来,他想能不能劝曾国藩称帝,自己辅助洪秀全的能力人人皆知,自己辅助曾国藩也未尝不可。
某日曾国藩和李秀成二人正在小酌,李秀成借着酒劲,在酒桌上向曾国藩说道:“曾大人,你现在有三十万湘军可谓兵强马壮,说句不谦虚的话,我振臂一呼现在至少还有十万人马相应,助大人拿下江南半壁江山还是有把握的!”
曾国藩听到李秀成这么说不由的大吃一惊唯恐隔墙有耳,慌忙放下酒杯来到门口左右查看,看没有人长吁一口气回来说道:“兄弟这样的话万万不敢再说了!曾某虽然统领西省但未敢逾越君臣之矩!”
李秀成哈哈一笑说道:“曾兄太小心了,满人视我们汉人如草芥,如今清廷对内盘剥的民不聊生,对外卑躬屈膝割地赔款,兄台就不想拯救百姓于水火吗?”
曾国藩哈哈大笑说道:“李大人我只想当好我的总督哈哈!”
李秀成见状也说道:“兄弟也是和你开玩笑。大哥有什么需求就首说!”
曾国藩为了拉拢李秀成就亲自送李秀成回忠王府,一路过来看到南京城如人间炼狱一样的,曾国藩发现李秀成表面不动声色,但暗地里紧紧攥紧拳头。
曾国藩犹豫了到底应不应该将李秀成送到北京!
曾国藩叫来曾国荃,曾国藩问道:“九弟,朝廷要将李秀成押解到京,你说我们送是不送?”
曾国荃说道:“不送抗旨,送的话我怕李秀成到了京城乱说啊!”
曾国藩来回踱步,过了一会说道:“朝廷现在让李秀成入京明面上是想知道我们从南京抄了多少银子,暗地里是看看我们听不听朝廷招呼!”
曾国荃说道:“这个鸟朝廷,不听又怎么样?军费大部分自筹,就会白捡便宜,前几日我和彭毓橘在一起喝酒,他说下面不少人想有从龙之功啊!大哥,你就没想法吗?”彭毓橘是曾国藩和曾国荃的外甥。
曾国藩听完心中更加吃惊了说道:“只是醉话当不得真!”
曾国荃说道:“酒后吐真言!大哥!我手下两万人唯大哥马首是瞻!”
曾国藩心里的震撼是无法言表的,三天之内两个人劝自己造反,那么至少有人认为自己会造反!那么清廷会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会造反?
曾国藩说道:“九弟,这样的想法万万不能再说了!”
曾国藩来回踱步思虑再三说道:“李秀成留不得了!我再想想怎么在在南京杀了他!”
曾国荃见曾国藩将话题岔开,知道不能再提这个话题了,曾国荃说道:“你抗旨不尊不怕朝廷追责吗?”
曾国藩接着说道:“刚得如此大胜,杀一个李秀成朝廷不会追究的!只要我们再裁撤一些军队,朝廷还会给一些嘉奖!”
曾国荃大吃一惊说道:“大哥,刚打完胜仗,你裁撤军队,我们湘军弟兄怎么看你?这不是卸磨杀驴吗?”
曾国藩笑了笑说道:“兄弟,你只看到了表面,实际是湘军将士都抢了不少金银可以说一生无忧了,再去战斗枪炮无眼,最后落个人财两空?”
曾国荃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于是说道:“大哥说的好像有道理,那怎么裁撤呢?”
曾国藩说道:“你先悄悄把风放出去,看看大家什么反应吧!如今我们看似人数不少,但能听命于我们的并不多,最关键的是我们军饷六成受制于李鸿章,一切都是表象啊!尤其是你不要有非分之想,以免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曾国荃听完曾国藩的分析,如醍醐灌顶说道:“大哥说的对!我还真没有想这么多!”
过了几日,李秀成完成了自述,曾国藩拿到手稿就闭门谢客认真阅读起来。
曾国藩越看越心惊,思索之后曾国藩对李秀成的供词进行了大量删减和修改。
李秀成最初写下的自述约有5万字,但曾国藩将其删减至2.7万字。
删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删去对太平天国早期军纪良好和得民心的描述,这些内容可能会削弱清军的“正义性”;
二,删去对淮军战斗力评价,李秀成在和淮军的战斗中,发现李鸿章的淮军越战越强,曾国藩想降低淮军在剿灭太平军的功劳。
三,更改湘军攻克天京城的情况,李秀成提到天京城内半年多没有给养人心涣散后被湘军攻克,而
曾国藩上报的奏折说天京城抵抗顽强,与曾国藩说的湘军作战艰苦不一样。
自述的最后,李秀成写了一封劝曾国藩推翻清朝自立为王的信,信中写道:
曾兄:
秀成被执,命在须臾,本无颜再言世事。然思及天下大势,心有不甘,故冒死一言,望阁下三思。
当今之世,清廷腐败,纲纪废弛,民生凋敝,外强环绕!天下苦不堪言。洪天王起事,本为救民于水火,虽有诸多失误,然其初衷亦为天下苍生计。秀成虽为天国将领,然亦知阁下乃当世英雄,心怀壮志,非池中之物。
阁下以一介书生,起于湘乡,组建湘军,历经百战,终成大功,实为不易。然清廷待阁下,不过功高震主,猜忌之心日甚。阁下之功绩,非但未得重赏,反而屡遭掣肘,此乃人臣之大不幸也。
秀成观阁下,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天下汉人皆知兄之才能,若兄能自立为王,必能成就万世之伟业。天下百姓皆盼明君出世,解民于倒悬。兄应顺应民心,举大旗而呼,西方豪杰必云集响应,天下可定也。
清廷气数己尽,大厦将倾,非人力可挽。兄若执迷不悟,忠于清廷,恐终将落得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结局。兄若能自立,以阁下之才能,必得天下之心,成就不世之功。
秀成虽为阶下囚,然亦知事之利害。望兄勿为虚名所累,勿为小节所拘。天下苍生,皆待阁下一举而安之。
李秀成顿首
曾国藩看到最后见到此信,连忙将信点燃来了一个消尸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