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梦 作品

第129章 推行新政(一)

洪天贵福被斩首的消息传到北京,全城欢庆,甚至不少人买了鞭炮燃放庆祝,慈禧站在紫禁城的城墙上,看着外面欢舞的人群,慈禧心道:“只要国家爱人民,人民就会爱国家!”

第二天西郊步兵统领衙门,慈禧望着第三批一万名新军训练结束,心中有了一种自豪感,这些人就是她以后号令全国的后盾。看着一队队士兵从眼前走过,慈禧的思路回到了1862年初……

随着改革的告示贴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全城的人都在看要怎么改革。

慈禧首先在宫内搞了个勤俭节约,京城的官员明面上也不敢大吃大喝了。百姓对官府的印象也好了一些。

这一日,慈禧叫来议政王和醇郡王奕環说道:“醇郡王,你对明朝的东厂西厂怎么看?”

醇郡王奕環听到慈禧这么问,知道慈禧有成立特务组织的想法,既然找自己商量那么肯定自己能当这个组织的头儿啊。

奕環说道:“我个人认为皇家应该有一个这样的组织。”

慈禧说道:“雍正爷在的时候成立了粘杆处,后来到了乾隆爷的时候慢慢没落了,现在各地巡抚权力太大,朝廷对他们的制约太少了,你着手组建一个这样的组织,这样才能制约各地的都府。”

奕環说道:“是!我这就着手准备,太后还有什么嘱咐的吗?”

慈禧又说道:“招的人一定要可靠!从新军里找一些机灵的好好培养一下。这将是我们的一张王牌!”

奕環答道:“是!”

慈禧说道:“如今改革,官场大吃大喝的现象减少了,官场的经费省下不少,也能做不少事情。议政王,你说这省下的费用怎么去用?”

议政王奕?说道:“钱还是不够用啊!各处都需要钱……”

慈禧说道:“我们国家北方发展一首不如南方,现在南方的开放口岸多,出口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东西在国际上销路很好,我们北方只能发展一下瓷器了,瓷器从天津出口多赚一些银子回来,议政王,你回去准备在唐山开滦大力发展陶瓷出口吧。还有,在开滦扩大煤炭生产,煤炭也可以出口!我们有了钱才能做更多是事情。”

奕?说道:“太后,开滦能发展起来吗?”

慈禧说道:“放心去做吧,一定可以发展起来!对天津港口也适当降低十分之一的关税,吸引外国商船来天津交易,对有意向在清国投资的外国人也制定一些优惠政策,要把外国人的钱、技术、人才引到我们国家,这样国家才能发展起来!”

慈禧知道,在未来的2003年,唐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北方瓷都”的称号,唐山有优质的煤炭,优质的高岭土,离天津港也很近,出口赚外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靠天津与外国接触,靠港口带动产业的发展也是一条好的出路。

随着蒸汽轮船的发展,外国来中国的船只都需要补充煤炭。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只能靠资源、靠廉价的初级产品去换钱。

慈禧又跟奕?说道:“现在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吧,以后新开的矿都归国有,我们国家太缺钱了!”

清朝的官员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它在继承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可以说整个体系是相当完善的。

但清朝后期被列强打的千疮百孔,对官员的考核任免己经不比之前了,导致清末的官场贪污横行。

慈禧对议政王奕?和醇郡王奕環说道:“我们要在北京办几件大事,声势要大,给改革造足声势。”

……

天兴居是北京的一家老字号饭庄,这个饭庄坐落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巷,独栋的三层楼建筑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位置显示着老板的实力!

店内古色古香的装潢,木质的桌椅、雕花的门窗,每一处细节都透出不一样的韵味。墙上挂着的不少名人的字画,让这里也变得雅致起来。

天兴居一楼是有三十多桌的大堂,二三楼是雅间,来这里的非富即贵,因为离使馆区近,也时不时会有外国人光顾。

这几日这里谈论最多的就是新政。傍晚时分,醇郡王奕環带了两个侍卫在大厅的一角坐下,桌上摆了几个小菜,醇郡王在这里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倭仁。

醇郡王受命在这里等待倭仁,并给倭仁一个警告,让天下人知道朝廷的态度,醇郡王受命之后不知道怎么去办,于是只得先来到这里走一步看一步了。

倭仁出生于蒙古正红旗,道光九年(1829年)考中进士,随后进入官场,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大理寺卿、光禄寺卿、工部尚书等。同治皇帝载淳即位后,倭仁被任命为同治帝的老师,负责教授儒家经典和道德教育。

倭仁是儒学的忠实信徒,他认为中国应该坚守传统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慈禧在上谕中说道要学习西方,而不是学习西方的“奇技淫巧”。倭仁强调“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认为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价值观。

连着几日,倭仁都在天兴居为守旧派站队,帝师多

少人在关注着,消息自然传到了慈禧的耳中。

倭仁身为帝师,代表了顽固一派,慈禧必须要尽快铲除守旧的势力,倭仁的分量足以振动整个朝廷!

慈禧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一切没问题,京城是防务靠给了醇郡王,内廷荣禄在管。只要清军、禁军稳,整个国家就不会乱。

倭仁这日从紫禁城出来换上便服,又来到天兴居。

倭仁迈步走进大厅,眼尖纽六认出了倭仁,于是就说道:“咱们别说这个变革那个变革了,让倭大人给咱们讲讲新政吧。”

旁边的附和道:“嗨!嗨!嗨!你们知道这位爷是谁吗?嗨!你们知道这位爷是谁吗?”

旁边自然有捧着聊的人说的说道:“这位是谁呀?”

纽六接着说道:“这位就是纽大人——工部尚书,正经的一品大员,这位还是是咱们当今皇上的师傅。”

倭仁说道:“对于新政,我也不懂,我只知道我教皇上的还是儒家经典。还是西书五经!”

大伙儿噢声一片,这时候有个叫佟南的问道:“倭大人,听说改革的主意是两宫太后的主意,皇上根本不知道,对不对?”

倭仁听出了这句话里充满陷阱,但又不得不回答,说道:“还是那句话,我只负责教皇帝儒家经典。”

醇君王奕環说道:“将刚才那个妄议两宫太后的人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