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梦 作品

第130章 推行新政(二)

捕快们就把佟南抓住了,佟南的双手被捕快扭到身后捆了个结实。

佟南虽然被抓住,但是一首叫嚷着:“你们这群奴才,知道小爷是谁吗?小爷的祖上是跟着康熙爷打葛尔单的佟国维,我父亲是吏部侍郎!……”

醇郡王冷冷的说道:“我要抓的人,一个小小的吏部侍郎保不住的,就你的罪名指不定给你父亲也带来杀身之祸!”

倭仁闻声转头见到醇郡王奕環,就上前拱拱手说道:“呵呵,醇郡王,也来这里吃饭。”

奕環说道:“我嘛!哈哈!可能是吃饭,也可能在办案,也可能就是想见见倭大人。”奕環用手指着佟南说道:“这小子,妄议朝政,我得带走了!”

倭仁本来对佟南也不待见于是说道:“那是自然,请吧。”

奕環见人们都围上来看热闹于是说道:“倭大人,皇上现在不止你一个先生吧,现在皇上有五位先生,教国学的有两位,剩下那三位是从英国请来的洋先生,对吗?”

倭仁见隐瞒不住了说道:“是的!”

奕環笑了笑朗声对大家说道:“各位,刚才大家都听到了,皇上有五位先生,外国人就有三位!刚才大家都想问问新政是怎么回事儿,新政就是学西方,新政就是让国富民强。”

奕環顿了一下又说道:“今日之大清,内忧外患,危机西伏。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我中华国门,割我土地、夺我利权,我堂堂中华,竟沦为列强之鱼肉。而国内,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官场腐败,积弊丛生。若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大清社稷危矣!改革,实乃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唯有变法图强,破除旧制之束缚,吸纳新知之精华,兴实业、育人才、强军备、整吏治,方能重振中华雄风,愿民众与我同心,为大清之未来,为百姓之福祉,开启变法之路。”

奕環慷慨激昂的讲完这段话,引来了一阵阵叫好的声音。百姓的气氛被带了起来。

奕環说完这些又跟大家说道:“你们说该不该变法?”

人群中的便衣挥舞着拳头率先喊道:“该!该!该!”百姓也挥舞着拳头喊道:“该!该!该!”

奕環冲大家拱拱手又说道:“各位,变法是一定的。我们国家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随后奕環押着佟南在一片议论声中离开了天兴居。

醇郡王在天兴居和倭仁的对话慢慢传开,但是事情传着传着就走样了。有人说醇郡王说的帝师无言以对,有人说醇郡王当天就带走了倭仁,还有人说佟南到了大牢判了秋后问斩……一时间,京都各处都在传这件事情。

当时奕環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语也有文人写下来在人们中传诵。有些人说道,醇郡王奕環说的话是重点,殿试的时候会用到。

……

舆论起来了,慈禧又下令要彻查贪腐。慈禧发出告示让所有京城官员在一个月内主动交出自己的非法所得,过期不交一旦查出按律治罪。

为了配合贪官们交赃银,户部新成立了一个捐银处来收这些非法所得,来交银子的人不需要登记姓名,只要把银子交给捐银处,捐银处就会开一个收据,收据写到收到银子多少多少,日后一旦被查到贪污拿出这个收据就能免罪。

一个月时间,捐银处竟然收到了八百多万两银子,这八百万两银子就补充了国库,捐银处也保存了下来,凡是以后贪腐的人都可以来这里捐银。

户部右侍郎王大伟兼管钱法堂事务,负责宝泉局的铸钱事宜。

自从他上任以来贪了二十多万两银子,王大伟整日都在犹豫要不要将这些银子上交,这几日他总感觉心里不踏实,想上缴非法所得还是有点不甘心。

殊不知慈禧早就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因为后期的改革要肯定要涉及到货币改革。慈禧嘱咐奕環要盯着王大伟的一举一动,最好换上自己人!

这一日,王大伟来到自己的书房,从里面反锁上房门,回头又向外张望一下见没人,搬开一个书橱,后面漏出一扇密室的门!

王大伟就按动机关,密室的门吱扭扭的打开了,王大伟一个侧身闪进密室,密室的门随即又关上了。

进入密室看着银锭、金块满满当当的摆在货架上,王大伟不由的露出喜色。

王大伟拿出一支金条默默的抚摸着。突然他听到密室的门又被打开了。不由的紧张起来,这个书房从来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的。能进来并能打开机关的人肯定不是自己府上的人。

于是王大伟大喝一声:“谁?报上名来!”

醇郡王奕環笑着走过来说道:“王大人,是本王啊!”

王大伟见醇郡王身后还带领两名亲兵,连忙磕头行礼。

奕環笑着说:“王大人没有白管铸钱啊,你家里的银子比去年国库的银子都多啊!”

王大伟哭着说道:“臣罪该万死!”

奕環恶狠狠的说道:“朝廷给你机会了,你没用就怪不得我了!押下去!”

户部右侍郎因贪腐被抓又一次震动朝野,捐银处在半个月内又收到不记名的捐银五百万。

督察院也办了几个大的贪腐案

件,京城的百姓议论纷纷,这是清朝建国以来最大的反腐风暴,治民先管吏,朝廷也将这个政策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