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梦 作品

第115章 湘军攻天京(二)

怎么能将炸药运到城墙下面?硬攻到城下然后在城墙下埋上炸药,这样最快,可太平军的防守来自城上城下,湘军久攻无果,曾国荃就想挖地道到城下。

于是,湘军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土木作业,虽然说着容易,但是真到挖地道的时候就不那么简单了。

首先在哪里挖?离城墙太近的话容易受到太平军的攻击,太远挖掘量又太大。

地道离地面太近容易塌方,太深不太容易掌握方向。

挖出的土运出来很容易引起太平军的注意,地道太长空气污浊湘军也不得不打开多个通风口这样就会增大了暴露的风险。

太平军知道湘军在挖地道就采取了反制措施,守城的太平军在城上和城下埋了许多大缸,当湘军挖地道的时候,振动会传到缸上,人把耳朵贴在缸上就可以听到是否有挖掘的声音,从而根据声音判断那里有人在挖地道、挖掘方向在哪里。

李秀成还往城上派了许多经验丰富的斥候,斥候们善观察、懂地形。城外的太平军会在斥候的引导下,和湘军对挖地道,当地道挖穿的时候,太平军就会向坑道引入护城河的水,或者灌入烟,在坑道内点燃炸药对地道进行破坏。

城内的太平军也会根据观测到的地道预测爆破点,然后在城内再修建新的城墙,当老城墙被炸药炸塌之后,内部还有新的城墙阻拦湘军的进攻。

通过这样的反制,湘军的地道战没能攻破天京城,反而损失了五千多人。

1864年7月3日,湘军拿下了南京外围的最后一个太平军要塞——地堡城,地堡城建于1853年,当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的时候。地堡城是在紫金山南麓的富贵山上修建的,地堡城控制着东北方向尧化门、岔路口以及东南方向的麒麟门、上坊门。

地堡城依山而建,和天京城的守军互相配合,地堡城扼守龙脖子隘口以及靠近城墙的山麓,地堡城位置极为险要。

地堡城有石垒三座,在石垒周围有濠沟三道,每道壕沟都深三米宽五米,濠外又密密麻麻的栽梅花桩十几层,石垒上的炮台坚固,给养充足,守军都是精兵强将。

湘军攻克了地堡城,城外的太平军只能退回天京城。湘军居高临下,俯瞰全市,太平军在城内的活动尽收眼底。

湘军迅速在富贵山上架设起了一百多门火炮。居高临下开始昼夜不停地向着城内发射炮弹,湘军将城墙上太平军的火炮悉数炸毁,湘军完全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

湘军们大胆的在离城墙七十米的地方开始挖掘,仗着火炮的优势,湘军这次根本没有挖地道,而是开始挖壕沟,湘军大摇大摆的将壕沟挖成两米多深一米多宽,这样湘军可以投入更多的人挖掘。

太平军眼见壕沟越来越逼近自己却无可奈何,壕沟就像一支利剑一样首刺天京城!

壕沟挖到距离城墙大约十五米的位置,就分支开来,从主壕沟分出六支支壕沟刺向天京城!

曾国荃想多点炸一次性炸开天京城墙。

由于是挖壕沟,工程速度自然比较快,五天时间湘军就把壕沟挖到城墙下面。太平军根本来不及修建内城。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李秀成在7月15日深夜率领数百名骑兵从太平门杀出首奔壕沟而去。

曾国荃也料到关键时刻,太平军肯定会出来破坏,所以炮兵早己经将太平门锁定,当太平门城门刚刚打开,湘军的火炮就如期而至。太平军还没冲到壕沟就己经损失半数以上人马,眼见壕沟前的湘军也组织起抵抗李秀成不得不撤回城内。

而湘军这边为了方便爆破,壕沟又转成了地道,六支地道伸向了天京城的城墙。

为了配合曾国荃的这次行动,曾国藩又调拨来炸药三万多斤,当湘军挖到城墙根的时候,湘军硬生生的将地基砸出适合放炸药的地方。

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湘军将炸药放到了六个地方,这六个地方分布在五十多米的城墙下。曾国荃又令湘军士兵用木板、青石将炸药封起来,用竹筒将引线引出来。

17日湘军又调集五百名精兵在将要爆破的城墙外准备。

正午时分,围城的湘军开始了总攻,只见天京城的城墙多处同时遭受到了炮击,各处的湘军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开始攻城。

此刻的曾国荃面色凝重,经过两年的战斗他今天才有了马上将攻破天京城的预感,他知道自己的哥哥将这个不世之功送给自己,自己一定要攻入天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