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梦 作品

第138章 推行新政(十)

唐山的名字来源于一座山,这座山叫做大城山,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九年(645年)东征高句丽时,曾途经今唐山地区,并在大城山屯兵,此后,此山便被命名为“唐山”。

1862年时唐山并未建市,只是遵化首隶州下的一个小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1862年前唐山的煤炭开采、陶瓷生产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遵化首隶州的知州也拿到了朝廷的专项拨款二百万两,让其开发唐山。

慈禧给唐山知州李谦命令,令其在唐山建县,告知李谦以后不允许再批准私人开采煤矿,两年内逐步将私人煤矿收归国有,将陶瓷、煤炭作为唐山的主要产业,以主要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统一调配遵化的各种资源,开发唐山,务必在五年内略有成效。

李谦看着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拨款二百万两,开始了摸索建设之路,既然上面给了发展方向,李谦就想怎么能做的更好,李谦让遵化同知从五品的张通达前去唐山建县。

张通达在李谦手下己经七年多了,在兢兢业业之下有一颗躁动的心。当朝廷的开发计划让张通达得知,张通达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唐山的发展不止于此,于是虽然唐山知县是一个正七品的官职,但是他也欣然前往。

李谦调集了遵化首隶州三分之一的精兵强将协助张通达建县,李谦再三叮嘱张通达满朝文武都在盯着唐山的建设,务必做出样子。

张通达到达唐山以后按照慈禧的计划,想先将私营煤矿收为国有,可所有的矿主都知道唐山要大开发,都拒绝朝廷的收购。

张通达看看诏令,两年逐步将私人煤矿收归国有。张通达心想看来得上一些手段了。

奕?从天津进入唐山,到了唐山矿区,检查站十里一个。检查站前排起长长的队伍,排队的都是拉煤的马车。

经过询问得知县令发布告称,发展要集资修路,每十里路为一个工段,每个工段设一个检查站,县令张通达下令每个工段对路过的运煤马车收费,因为检查站多,导致了煤炭运输车大量积压。导致唐山运出的煤炭成本越来越高,不少马帮干脆不去唐山拉煤了,这样一来煤矿矿主不得不考虑卖矿了。

奕?冲着两位尚书说道:“这个张通达是逼着私人矿主把煤炭卖给国家啊!”

工部爱仁说道:“两年时间要将私人煤矿全变成国有当然要上一些手段。”

户部尚书贾桢说道:“这样的手段怕影响朝廷在民间的声誉啊!”

奕?说道:“咱们去县城看看张通达是怎么收购的吧。”

在刚建成不久的县衙里,张通达正和一位煤矿的老板赵大发在大堂签署收购契约,随着县衙大印的盖上,赵大发的手印按到收购契约上。张通达完成了对第七家煤矿的收购。

张通达哈哈大笑说道:“赵老板支持张某工作,张某感激不尽啊!张某赠赵老板一场富贵,唐山的陶瓷大有可为,若赵老板想投资陶瓷我免征你两年的税。”

赵大发面有不悦的说道:“赵某先谢谢大人了!”

张通达看出来赵大发的不悦接着说道:“赵老板不要有所怨言,此次收购也是按照修路之前的估价收购的,赵老板也没损失什么!对预估的收益还有所补偿,赵老板还是赚了的。”

赵大发说道:“如此朝廷的公信力何在?见我们挖矿赚钱了,就要收回去?如此这般谁还敢去投资陶瓷?现在煤炭迟早要让官家掌握,投资陶瓷后煤价一涨我们又要将陶瓷厂卖给朝廷!”

张通达脸色一变说道:“赵大发,我好心给你指条发财路你爱走不走!”

张通达接着对衙役们说道:“你们下午就贴出告示!从今天起一个月内卖出煤矿者,按原价收购外加补偿,之后每个月收购价减少一成!送客!”

赵大发被衙役请出县衙,路上赵大发想了想,朝廷这次收购是按市场价收购的,自己也没吃亏,这次收购还算公正,但心中还是有些不甘!

奕?等人在县城暗访几日,对张通达的做事也了解几分,总体还算满意。

奕?决定先去遵化祭祖然后再返回京城。

清东陵始建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至此己经经过了整整二百零一年了!

此时清东陵里埋葬着顺治、乾隆、康熙咸丰西位皇帝。

路程走了一半,奕?就不想去了,如今的局势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但奕?又想在祖先的墓前静静,犹豫间就来到了清东陵。

在陵寝护卫处,奕?亮明身份,护卫就给奕?披上孝衣,奕?独自一人前去祭拜祖先。

祭坛前奕?恭敬地跪拜,看着一墙的列祖列宗画像,奕?双手虔诚的合实在胸前跪倒在地,奕?心道:“祖先在上,您的不肖子孙奕?今日前来祭拜。在我心中有太多迷茫,不知该如何向您们诉说。列祖列宗!您们看看这大清的江山,如今己风雨飘摇。也不知道慈禧的改革到底会将大清带向何处?我遵循父皇的遗嘱,心有不甘的做了一个亲王,列祖列宗啊,您告诉我,我该如何为大清朝的未来尽一份力?我自己身处乱世,可我心中始终有一

个声音在呐喊——我是大清朝的宗室,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祖辈们打下的江山就这么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列祖列宗,请保佑大清朝,让我能找到一条救国强国之路吧……”奕?再次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