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结界科学化 作品

分卷阅读341

技能点,新伊甸普通人需要3500专注学时,实际学时可能需要7000小时,前提是你一点都不会忘记的话,而地球人,罗德估计需要一两万个小时才能达到。

当然,这也算是很快了,毕竟两万小时只够你在任意领域成为一个普通的专家,而两万小时,却可以让你掌握新伊甸的整个科学基础部分,以现在的地球科技来说,约等于一个顶尖全月费群69肆玖三6壹叁五领域学者,算是非常给力的提升了。

所以说,选择技能资料,而不是好高骛远的去选择那些蓝图和技术援助,算是非常明智而且所图长远的行为了,只是这种要什么时候才能开花结果就不知道了,毕竟先天的劣势太大了。

第一百零五章 精准袭击

第一百零五章

接下来罗德他们又和人类这边讨论了如何分工的问题,比如哪个地区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哪个地区主要为什么设施提供什么帮助。

除此之外,也将新伊甸的各种早期技术和军事蓝图拆分开,这些东西如果直接就这么打包丢给地球人,按照罗德对他们的认知,可能到下一个世纪都没法扯皮完成,而且就算他们内部根据国际影响力、国力和武力分配完成,也不代表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去做到相关的科研攻关和工业攻关任务。

大概率会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势力拿到一大半的蓝图,但是,受限制于工业规模和科研能力,只能优先研究和实现其中一小部分,而且这一小部分可能还是里面最炫酷,最难攻关,也最不适合他们的。

所以,罗德就干脆借助这个会议,把这些蓝图和生产线一一拿出来,就好像是班主任分作业一样准备挨个分下去,不过,他也不是很了解这个时期地球上各国的具体科研和工业能力。

就先让他们自己申领各自觉得擅长的应用科技领域,也就是新伊甸整理出来的早期应用科技,然后他们挑选出自己的优秀人才,组成国际科研合作组织,集中攻关新伊甸的理论科学资料,共享理论成果。

当然,由于新伊甸的所有理论科学知识都是默认你是学会了“科学原理iv”以上的人才的,他们估计还得先让这批人攻克科学原理iv才行。

至于说生产线和制造任务分配,就需要等罗德对各大国考察完之后再进行分配,结果,还没开始考察,罗德就看见大英的代表就好像是被抽掉了脊梁骨一样瘫在椅子上。

作为去工业化急先锋,虽然在这个时期还不至于出现“老佛爷,外国人来修铁路了”的名场面,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情,应用技术攻关和理论科研大英还能硬着头皮上,而且平心而论,在这个方面,他们的水平还是不差的。

你现在提到工业生产和具体的制造项目了,那就……反正,看完罗德展出的东西之后,别说大英,毛子和法国人都自觉的低头,去应用列表找适合自己的应用科技技术项目了。

就连一向不畏惧挑战的某东方大国以及在先进工业方面觉得天下第一的美国人,面对列表上的那个“一公里以上大小深潜母舰设计与制造”的标题都脸色发青,而糟糕的是,这个列表的工业技术后面才是早期太空飞船的制造技术。

几乎是很直白的在表示:你这都造不出来,你造个屁的星际战舰,回去洗洗睡吧!

经过两天的争吵和会议,各国内部也大致上得出了一个共识,为了更好的彼此之间衔接以及不至于浪费太多的科研力量,在中国的倡议下,决定各国按照军事科学、工程技术和航天技术这三个主要分类进行申领应用方面的技术,以进行集中攻关。

那些民用科技和一些看上去很美好的搞经济的,就最好是先别管了,而在全球合作的方面,则是建议建立三个科学院,分别就材料学、应用物理学、理论物理学这三个进行主要的攻关也包括其他一些理论知识攻关,并且建议每完成下一个项目就召开一次特别会议,商量表决下一个项目内容。

至于经费则是由各国支出,允许自由调整在这三个项目上的支出比例,但是整体科研经费和人员提供的总量不变,这样可以更灵活的调配各国的科研力量,从而让擅长的国家去做擅长的事情。

经过这么一划分,接下来的申领过程就显得井井有条了,第一轮的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科学原理”这个新伊甸科学技术的入门是需要列为第一攻关内容的,毕竟这个不会是什么都别想会。

然后剩下两个是不需要这个前置支持的太空地质学和太空测量学的学习和攻关研究,不过,优先级会放得比较靠后一些。

接下来就是各自申领自己所需要的应用技术攻关了,美国在军事技术方面选择了“定向能武器技术基础”,工程学选择“纳米体操作概论”,航天工业部分则选择了自己擅长的“重型化学火箭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