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上闪烁着最新的太阳活动记录,根据天文观察显示,预计在数小时内,太阳活动将达到顶峰,届时强烈的太阳风和电磁辐射会对太空轨道环境造成相当的干扰,不过,对于他来说,这倒是没有什么必要过多注意,因为再过一个小时,这艘巡逻护卫舰就要进入行星暗面当中。
行星磁场提供的掩体足以让它躲过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暴,而对于那两艘比邻停泊的海啸级新型航母而言,这种程度的星际风暴不过是柔风铺面而已,上百米的装甲层足以将一切有害辐射屏蔽在外,不过,在这种风暴当中,它那巨大的雷达阵列也不得不暂时折叠收拢,避免对那些精密的高敏元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太阳风暴预计还有3小时45分钟抵达”海啸级甲板上如鱼鳞般的雷达阵列开始逐一合拢,将舰队预警工作交由已经抵达远离太阳风强干扰范围的涟漪级侦查哨舰负责,它携带的雷达系统在组网之后,足以为舰队提供相当程度的庇护,何况说还有建立在外围行星地表的观察站,建造在卫星上的固定式雷达站和太空的多个浮标系统。
一群“鲽鱼”拦截机在完成一次常规护航任务之后,向着母舰滑行,并被力场阻拦网截停,引擎散热盖板弥漫着紫色的冷却烟雾,不管是忙碌的地勤人员,还是值守在各个雷达站的海星,都没有发现到有什么东西已经以惯性冷漂流形式穿过了外围预警网络。
而这也意味着,当第一座雷达站捕捉到这艘重新开启引擎和散热系统,在真空当中展开诱导信号,向着遥远星空以及本地星系释放出潮汐一样强烈的引力信号的时候,他们的最终预警时间只剩下了不到5秒钟。
最先穿过人工跳跃投射系统产生的力场泡的是12架赫卡特级战术驱逐舰,这些已经切换到高机动模式的飞船以极快的速度正面掠过海星的轨道雷达站,他们的轨道防御磁轨炮台甚至还没来得及解除安全锁定。
伴随着青蓝色的盖伦特脉冲推进器的尾流,宽大如鸟翼的飞船轻盈的滑过雷达站的上方,125毫米尖端型高斯炮快速锁定了最近的那艘改进型潮汐级护卫舰,反物质轨道弹轻而易举的在800公里的距离上撕开了那艘甚至没启动护盾的停泊战舰的装甲,对湮灭爆炸在瞬间就将飞船卷入到刺目的白色炫光之中。
当克隆人们驾驶的赫卡特级战术驱逐舰彻底穿过这片混乱不堪的舰队驻泊地的时候,身后只留下了数团在真空当中慢慢冷却的金属熔融物,装甲被烧成金属流体,液态的钛钨合金在飞溅的过程当中冷凝为半流质形态——坚硬的冷凝硬化外壳包裹着内部如溏心蛋一样的金属流体。
这些金属液滴毫不留情的撞击在友军的装甲和仓促激活的护盾上,绽放出如同暴雨当中的池塘般的涟漪。
“芜湖~闪击成功!”克隆人在频道里面发出欢快的欢呼声,将战术驱逐舰切换到狙击模式,开始逐一清理轨道上的所有小型单位。
通信浮标,小型哨站,观测站,小型雷达站,还有那些来不及从驻泊状态转为迎击状态的倒霉飞船。
他们以一种悍不畏死的态度,无视了那些处于巡逻和警戒姿态的飞船,就好像海星们甩出的导弹和动能炮弹只是一堆无害的垃圾,当然,那也确实不是垃圾。
盖伦特的孱弱护盾在瞬间被击穿过载,下面的装甲也没坚持多久,随后就是结构,损控力场和多层损控隔舱装备很好的维系住了飞船没有在第一波打击当中崩溃,所以,这些战术驱逐舰还能继续射击数轮,将至少七八艘潮汐护卫舰逐一清扫出局。
罗德和战争指挥部给他们的命令就是尽可能的干掉海星的制空舰船,因为己方主要是以航母和大型战舰为主的战斗编队,如果不能解决小船的话……
在新伊甸没快速收小船配置的战斗编组往往要么是进入漫长的缠斗的垃圾时间,迟迟不能完成任务;要么就是被小船活活殴打致死,就算没有被小船打死,也会被羞辱到血压爆炸。
就在海星们疯狂的在通道里面奔跑,漂浮,将战舰一艘艘激活,并且拉响全球警报,进入战争状态的时候。
一个巨大的信号源出现在了战场上,审判长级无畏舰带着两艘审判级t2围攻航母出现了,接着是天秤号战力辅助舰,最后才是如同巨型漂浮太空城市的萝卜号。
随着萝卜号的出现,还有成群结队的鲲鹏级战列舰,这些战列舰充当远程狙击炮塔的同时,也充当投射地面部队的运载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娜迦级战列巡洋舰,这些结构简单的战列巡洋舰是罗德手头上的头号外贸品牌,最适合卖给各路英杰们。
结构简单,防御脆弱,火力强大,并且相比其他需要相当的技术水平的飞船来说,娜迦级这种原本是被军事采购计划淘汰,最后因为电视剧而重新被看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