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工作的研究低温物理学和低温材料学,顺便开采冰层下方可用于行星改造的“异星天然气”一种极端复杂的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可被微生物利用,迅速形成温室气体和各种必要产物的天然气资源,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泰达水晶资源,只是海星暂时还没有开采计划,只是在筹备采矿区的建设当中。
因为这些泰达水晶在5~10公里厚度的冰岩混合层下面,前期准备工作和投资非常的巨大,而这些对于海星来说的困难对于罗德甚至联合政府来说都不是困难。
毕竟后者阴差阳错的因为超固态物质的关系,相当于点出了“巨构”这样的飞升天赋的前置科技,只需要补齐剩下的短板,就可以变成一个正儿八经的飞升科技体系。
最起码可以开始建造诸如星环、战斗月球、超级造船阵列之类的东西,戴森云则是现在就可以制造,只是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罢了。
所以,罗德决定把这个星球作为新伊甸势力扩张的第一步,而对于生活在极光星球上的海星来说,它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新来的外宇宙大可汗盯上了自己。
由于海星在这个边境行星上没有安排多少防卫舰队的关系,毕竟它们也不觉得有谁会对这颗资源贫瘠,还不宜居的星球有兴趣,再说了,附近的两个文明对于它们来说也不陌生。
灵狐族的探险家在进入碎石荒地之间,会在这里进行简单的补给,有时候也会和他们交易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遗物,而温妮联盟那群人的技术水平比海星要差一点,更是不会主动进攻和挑衅,而且两个文明也没有必须打仗的利益冲突。
所以,驻守在这里的部队也仅仅只有一座战斗空间站和一个护卫舰编队,三艘“潮汐”级护卫舰构成的战斗力量,在有战斗空间站的大型导弹系统的支援下,足以应付小股的海盗或者袭击者了。
而且几十万人的前哨殖民地也确实没有必要派遣太多的驻防舰队,他们也供应不起大规模舰队的消耗,所以,这只舰队和防卫力量的作用就是:对付小股的海盗和入侵者,然后遭到强力入侵的时候,给最近的要塞星系一个警报就足够了。
全息屏幕上闪过一条最新的警报信息,窝在舒适的座椅当中的海星张开星型肢体的末端,细长而灵巧的触手卷起一块类似卷饼的食物送到口器边上,好似黄色塑料袋一样的“舌头”从口器当中吐出,包裹住卷饼,翻卷收回体内。
那是他的数个消化囊之一,他们的进食方式就是这样吐出消化囊裹住食物,然后卷入肚子里面进行消化,由于消化囊的结构简单,所以消化效率不高,为此进化出来复数的消化囊,可以同时进行消化工作。
并且他们也没有排泄器官,在消化囊完成工作之后,再吐出翻转将里面的残渣吐掉,就相当于是排泄。
“大型货船?”海星慢慢感受着食物在软囊当中的蠕动,好奇的看着全息屏幕上的信息,五对眼柄晃来晃去,“那些毛球的?还是那些鳞片怪的?”
他不是很确定,但是可以确信的是,来的船只数量不多,只有三艘船,体型规格为大型货船的规格,光学扫描影像经过ai的识别之后,也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货船,因为表面上那几门“火炮”的体型是真的有点太小了。
而此时,三艘鲲鹏级战列舰也抵达了目标,这些鲲鹏级战列舰都安装了圣甲虫突袭运载舱和行星轨道轰炸支援的轨道定标器。
当然,为了避免把自己人全炸飞天,安装的武器系统也是中型磁轨炮搭配的钉刺弹,这种超浓缩锰萨博弹搭配有小型推进器,算是一种磁轨制导炮弹,有极高的精准度和射程。
最适合加达里飞船在不使用导弹的情况下,和行星地面单位远距离对轰丢屎,钉刺弹有着极高的撞击速度,而超浓缩锰萨博弹头确保在撞击的时候,会溅射出足够多的锰等离子碎片。
可以理解为一种等离子高爆破片弹头的超高速穿甲弹,在改造了引信之后十分适合在冰冻星球上进行轰炸使用,而且高精度也可以避免对地面部队造成毁灭性的友军杀伤——虽然还是有高达30%的误伤率——对于新伊甸来说,轨道空投部队都是克隆人,根本不怕误伤。
“发现异形战斗空间站,捕猎者号,交给你了。”一艘鲲鹏级靠近战斗空间站,那三艘护卫舰还懒洋洋的在原地没有动弹,八组十六门200毫米尖端型高斯炮基座响起弹药载入的噪音,然而真空却将这最后的警告掐灭在船体装甲表面。
那些护卫舰还没有动弹,鲲鹏级就外观来看,着实更像是货船,宽大方正的舰体就和货箱一样,至于说船体上那些新伊甸巡洋舰规格的“中型”炮塔,在他们眼里,最多也就是一个s规格的近防炮水平。
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口径和体积来说,确实是s级的动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