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炮手之前还顺便和对面的火炮堡垒进行了一通极为不讲武德的对炮游戏,为什么说不讲武德呢,那就是如果对炮赢了就是赢了,如果输了,就呼叫两个克隆人驾驶的铁骑中队顶着防空火力过来把那个火炮阵地或者堡垒强行兑掉,从而双赢。
“……大致的简报就是如此了。”地球部队的指挥官将从总部获得的情报贴在白板上,“目标失去了大部分的装甲单位和全部重型火炮单位,只剩下两个连队的装甲单位和数量不明的轻型火炮,总兵力数未知,但是根据情报显示,据点内所有人员加在一起不到10万单位,也就是说……”
“三倍的兵力优势么~”确实单纯从纸面上来看,他们是绝对的优势,更别说轨道上和背后还有专业打仗的老哥在盯着,要说这是实战,不如说是有较大伤亡可能性的超高烈度演习。
“人数稀少,士气濒临崩溃,装备损失惨重,除了有地利优势外,几乎是一只完美的被咬得奄奄一息的耗子”指挥官叹息道,“给我们这样的幼猫练手确实合适,所以,这一次,我们得表现出足够的优点来,否则的话……”
“母猫可不会在无可救药的幼崽身上反复浪费时间”
“所以,现在所有人准备,按照之前的计划行事。”正面集中30万人进行反复的持续攻击,不过,这种攻击是佯攻,简单说,就是做做样子,然后一只精锐的部队从侧翼绕过去,解决掉防空阵地之后,呼叫他们三个中队的大气层内攻击机来挨个拔掉剩下的那几个钉子。
之后再利用运输机将轻型机动火炮部署到原本的敌人的火炮阵地上,实现对该城市区域的反包围,居高临下的火炮攻击可以拔掉剩下的火力点。
之后就是巷战的问题了,不过,考虑到战区司令要求是拿下这个异形聚落,不讲究手段,只要结果的花,那么也可以考虑在剥掉所有的威胁之后,使用轨道轰炸来处理,而不是下去和海星绞肉。
海星科研据点防线。成群的海星人在这里来回奔走,它们的外形如同直立起来的海星,五个肉足都带有吸盘可以在建筑物和墙壁上飞奔,因为在室内,它们也就没有穿戴外骨骼装备。
一架架外骨骼装备就停靠在防线后侧的机库当中,工程师正紧张检修这些必要的战斗和保护工具,海星的外骨骼装备是一种硬质装甲系统,适用于他们这样的软体生物。
核心部分为一个扁圆型,他们就这么趴在里面,五根肉足末端的细小触手控制着里面的传感器,一根根的感应器分布在肉足表面。
星型舱盖合拢之后,四根机械足就会将整个平台撑起,外形就好像星灵的“龙骑士机甲”但是更为扁平。
在着装完毕之后,就会在背壳上安装装甲、护盾和武器系统,腹部则会安装用于修理同伴外骨骼的机械臂和工具臂,弹药和补给物资就以一个小型货箱的方式吊在腹部或者侧面。
着装之后的海星不断用外骨骼将弹药、物资运输到防线上,所谓的防线其实就是以城市入口的山坡分布的数个哨站聚落连接在一起的阵地罢了。
这些哨站在建设的时候,为了避免坍塌强化过基座,构成了如同大大小小的堡垒一样的结构。
而现在他们用聚合物装甲板把这些哨站、通信塔、货物运输堆栈平台进一步加固和连接在一起,部署上各种防御武器。
在海星看来,对方占据了制宇宙权和制空权之后,没有进行轨道轰炸,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巨型弹坑,就是准备打巷战占领,那么城市的其他方向就没有避免做太大的防御部署,同时,也不用考虑敌人会使用重炮集群轰炸这种战术了。
而在人类这边看来,这就是一次给几个世纪没打过仗的躺病床上的倒霉蛋“复健”的场地,所以,他们在阵地大后方铺设好了磁浮列车系统,装载在列车上的“破岩者”超级轨道炮早就在待命了。
这是用unsc的smac,结合先行者科技与星灵科技制造的武器,先行者科技提供更短更高能的加速轨道系统,星灵科技的水晶矩阵提供更为庞大的瞬时能量。
而帝国科技和新伊甸科技则负责制造弹药,帝国科技铸造了它强大的精金弹头,并且在表面铭刻着大量的圣言和浮雕,而新伊甸科技则是在内部安装了廉价的聚变弹药。
使得,这门超级地面轨道炮实际上用的是射弹炮的炮弹,因为大气层内也就射弹炮的炮弹连带杀伤比较低了,而且最关键的是便宜,储存还安全。
那些混合炮的弹药在大气层内用的话,储存就很不安全了,不管是常规弹药里面的高温压缩等离子体,还是反物质弹里面的反物质颗粒。
相比之下,使用聚变装药的射弹炮就安全得多了,而且这枚炮弹的目的也就是使用“地震弹”(m族弹药)的设计思路,将精金弹头变成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