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超高速的碎片云雾,摧毁要塞内部的设备、管线和人员。
如果前线的地球人损失太大,或者遭到什么强力阻击,那么这两门破岩者就会以雷霆一击告诉对方,挣扎不过是一种徒劳的幻想。
战斗在太阳渐渐西沉的时候打响,人类的轻型装甲单位和穿着作战装甲服的步兵开始分批对外围的少数据点发动佯攻。
战术非常的简单,在不熟悉异星战场的情况下,先派遣小股部队摸摸情况,然后以轻型火炮压制,最后才大举压上。由于只是佯攻,所以并不需要太高的战斗烈度,只需要持续造成牵制就行了。
即便只是佯攻,损失了大量的作战士兵和士气的海星还是差点被一波推到高地上,好在很快海星们就意识到了对手不再是之前的那帮老兵,而是一群菜鸡,双方就围绕着城市外围的几个低矮的高地和山头展开了反复的争夺和弹性防御。
海星们的武器是以电磁武器为主,还包括数量不少的电热火药武器,从规格和口径来看,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民用规格”装备,毕竟这里不是什么驻扎重兵的边境要塞。
不少重炮和装甲单位还是殖民时代留下的老家伙,当初为了应对可能的来自灵狐联邦的压力和袭击,部署了不少的装甲单位和重炮,包括后面那座大型防空基地也是这么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海星在一开始就差不多把军用制式装备丢的差不多的情况下,只能靠警用装备、民用改装设备和数量还算足够的老旧玩意儿和人类对轰。
“咻!”橙红色弹道掠过冰块,溅起一捧雪花,躲在沾满碎肉和淡紫色血液的“战壕”里面的士兵哆嗦了一下,透过头盔瞄准系统可以看见一只海星外骨骼躲在岩石缝隙当中,背部的武器站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因为在那里一名地球士兵正用一个激光瞄准器对着它。
不等武器站上的20毫米磁轨炮开火,就听见一声尖锐的啸叫声,联合政府生产的轻型战斗无人机就从头顶掠过,在被电磁轨道弹撕碎之前,投下了挂架上的电荷炸弹。
“砰!”沉闷的爆炸声伴随着一闪而过的电弧,附近人的头盔显示器顿时一片模糊,好在很快就在新伊甸科技的帮助下重新稳定下来,而那只海星外骨骼已经暂时停止运作,缝隙当中在不断冒出电弧。
显然用民用工业外骨骼改装的装备,在抗emp方面有些糟糕,即便他们已经尽可能的加强和加固了,依然免不了暂时的停摆,而此时,躲在“战壕”里面的士兵果断的抽出身边的“甘蔗棒”对准了海星外骨骼。
“嗡~”短促的充能啸叫之后,一道赤红色的激光束瞬间贯穿了那个扁平的核心,几秒钟后,蓝紫色的血液混合着机体冷却液就从破口处流淌下来,迅速冻结为瑰丽的蓝紫色冰块。
便携式一次性激光炮,伊普西龙根据帝国重武器小组的重型激光炮使用星灵水晶科技改造的产物,预装填的泰达水晶改造的充能晶体块可以发射2次超高能激光束,本着一次性的原则,新伊甸的克隆人工程师们以自己娴熟的热力学和超载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改进了一下。
现在是可以发射一发超载模式下的极高能激光的武器了,用完就丢,甘蔗棒一样造型的绿色圆筒在冰面上散发出灼人的热气。
威力几乎可以达到护卫舰红外激光炮的威力——在太空固然是一个笑话,在地面上那可就不是了,作为单兵武器足以击毁包括盖伦特轻型坦克在内的大部分装甲单位,甚至遇到加达里这种装甲比较捉鸡的,重型坦克都给你打穿(前提是把加达里的护盾干没了)。
“撤退!”撤退的三角叹号出现在hud上,士兵放弃了上去摸一摸尸体的打算,只能顺着“战壕”快速撤下,指挥部没打算一鼓作气拿下这几个高地,彻底推上去,首先是这几个高地的虽然恶心,但是,强攻的话,完全不值当。
大家都知道,他们不是真的来拿下高地的,这是一次考核,也是一次演练,伤亡和损失太多实际上就代表输了,所以,指挥部选择稳定推进的方式,把海星全部拉到最前方缠住,然后精锐部队偷袭后方阵地。
并且由于他们有整整30万的后备兵力,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在这个战场上全部展开,所以,就采用车轮轮攻的方式,让每一只部队都能顺利上去蹭蹭经验,并且也让海星根本没有休息的机会。
人类这边一只部队打几个小时就会撤离下来,治疗,休整,吃饭补充能量和弹药,而另外一只部队立刻就会接手进行攻击。
对于海星来说,就是敌人几乎是不知疲倦的,持续猛攻,他们甚至只能靠兴奋剂来抑制疲倦和饥饿,武器弹药的消耗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最前面的几个高地上的海星甚至在使用简单的工具来改造武器了,因为制式的弹药已经彻底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