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5

秦太后跟前儿。

“哦?!”秦太后放下书册,斟酌片刻笑了笑,“莫不是真是个淡泊名利的女郎?”

刚从宫外回来的齐姑姑笑说:“许是如此呢。”

“不。”秦太后摇摇头,略作沉吟之后,很是笃定的说,“其中定有吾等不知之处。”

齐姑姑坐到跟前儿给她捶核桃:“若让奴说呢,不管所为何事,只要那女郎离开皇宫就是好事。”

“先帝将她留在宫里,其间定有隐情!若是吾没猜错,只怕皇帝即使允许也要让她于这宫里出家。”

秦太后说完,令内侍到泰安宫传话,只说此事由她告诉皇帝,温太贵妃不用为此多虑。

“只要不出个杨太真,哀家也不想多管。”

秦太后说完,就将此事撂到一旁,跟齐姑姑问起盛苑的近况。

她这边儿说得热闹,景和帝在清源宫听到消息,不禁有些诧异。

“着钦天监博士陈闻声觐见。”

他唤的这位钦天监博士最善卜辞,既然刚好收到盛菡“预知”的诗词,那不如现在就让陈闻声过来解解看。

“臣陈闻声叩见陛下。”

“爱卿不必多礼,赶紧过来解词!”景和帝不等对方行完礼,就忙不迭将其叫到跟前儿。

“陛下,那位女郎又有所得?”陈闻声时常让景和帝拽着解词,因此知晓宫里有个能预知未来的女郎。

“是矣。”景和帝将誊抄过的内容递了过去。

因为父皇曾经告诫他不可过于沉于溺盛菡的“预知”本事,故而一直以来,他都强忍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只是将其扣在宫中,却不曾接见一回。

只是那女郎颇有些乖觉,但凡有所得,就将其书于纸上。

她之所得,五六回能对上四五次,这让他叹服于父皇的告诫之余,更加想要将她的所得尽掌于手。

于是他令人将特制的竹筒送到盛菡那里,权当传递消息所用。

第三百九十五章:想法差距挺大

“陛下,容臣推衍一番。”陈闻声视线掠过数行字,沉吟片刻,从衣袖里取出他师门独有的卜辞书和铜板,嘴里念念有词的卜算起来。

景和帝看着陈闻声暗合韵律的举动,好奇的等待着。

“怎么样?”待看到陈闻声缓缓颔首,他迫不及待询问。

陈闻声拱手答:“陛下,这词预言当成,储君可为拓疆之主。”

景和帝诧异的看他:“是这样?可朕看那词里提及的,分明是未来的皇后啊!”

“陛下。”陈闻声笑说,“真凤临朝乃是吉兆,预示的是大楚一统江河,楚君为天下共主,听着好像皇后为主,可实际上,负责开疆僻壤的还是大楚君王!”

“也对。”景和帝闻言,点点头,心里欣慰之余,还略有些不甘。

“陈卿,你仔细看看朕,从朕的面相看,竟无一统之能?”

陈闻声听言,心里咯噔一声。

他清楚若不能稳妥对答,只怕后果难料。

这样想着,他这心里顿时噌噌往外冒汗。

不过他强忍着战战,轻笑:“陛下,秦始皇吞六国统中原,自称始皇帝,功绩铭刻史书……可是,这等传世之功,岂是一人所能成就?

若无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秦国如何由弱向强,成就齐、楚、秦三国鼎立之势,怎能铸就一统之基石?

而后秦惠文王伐义渠、平巴蜀、连横六国;秦武王修田律、拓疆土,延续优势;又有秦昭襄王远交近攻削弱强敌……再然后历经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才至秦王政。

陛下,秦朝奋六世之余烈而成惊世之伟业,后人谁能说秦国一统之功只在始皇?”

景和帝默然,想着他父子放在心里的宏伟计划,心知其之难的确非一朝一世所能成。

陈闻声见皇帝情绪趋于平和,缓缓松了口气。

景和帝不再执着功在何人,开始好奇那位带着吉兆的皇后了。

陈闻声也不想就储君话题继续,立刻顺着他说:“陛下,容臣卜辞一看。”

景和帝颔首。

这次没过多久,陈闻声就将卜算出来的词写下,双手恭敬递给他瞧。

景和帝定睛一看:“【桃李佳期缘未央,真凤已在茂林藏;寻出不知何处好,长久之后见真章。】”

“你说给朕听。”景和帝感觉这词和之前盛菡递上来的那首差不多,都让他有雾里看花之感。

陈闻声言:“陛下,您看……这前后两首词,皆提及了桃李。根据后者可知,桃李一词,当指女子芳龄。想来真凤应是二十岁左右,就在待选秀女之中。”

“这选择太宽了。”景和帝嘀咕,若是据此寻找,怕是能找出许多女郎,届时依旧是大海里捞针。

“陛下,臣还没说完呢!”陈闻声表示不要紧,他还有办法。

“那你接着说!”景和帝点点头,洗耳恭听。

陈闻声续道:“之前的词里将桃李与芙蓉并列,这桃李说的是女郎岁数,想来芙蓉亦说时间才是。

臣记得,芙蓉花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