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扭头继续跟秦太后说笑了。
当然,那一两银子,景和帝最后也没收回去。
皇帝嘛,给出去的东西哪好意思收回,得要面儿啊!
不过景和帝忘记了,这可是慈宁宫,在这里给太后的宝贝儿一两银子,那是说不过去的。
于是,盛苑出宫的时候,又奉懿旨顺走了景和帝两箱子的宝贝。
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的盛举人,志得意满的继续投入到举人覆试的准备上,毕竟在其位谋其政,当了学生要考试啊!
就在大楚举子勤奋读书准备拿到会试资格的时候,阿戎和奴儿罕闹出的动静,犹若一声惊雷,在大楚京都乍响咯。
第六百五十七章:鸿雁盟
景和六年秋,阿戎和奴儿罕忽然达成协议,互递国书歃血联盟,更是同时宣称对方为不征之地,史称“鸿雁之盟”。
这鸿雁之盟内容听着还挺感人,感动的景和帝立刻召唤文臣武将商讨对策。
阿戎和奴儿罕两个番邦,不仅野心勃勃,还都强盗做派,更有白眼儿狼属性。
把哪个单拎出来,都不是好玩意儿,更遑论搭档起来成了一对儿!那破坏力,已经不是“一加一大于一”了。
景和帝毫不怀疑,对方已经冲着大楚磨刀霍霍了。
原以为能挑动的他们互咬,却不想这帮番奴长脑子了,竟然打算联合起来二打一。
可真不是东西!
tui!!!
某时某刻,景和帝和大楚重臣们不约而同唾弃他们。
挨打还敢还手?!
真不要脸!
当然,腹诽归腹诽,挠头还是要挠头。
毕竟大楚虽然体量不小,可是同时面对阿戎和奴儿罕的围攻,也是有些压力的。
俗话说得好,光脚不怕穿鞋的啊!
大楚自吞齐之后,经济民生愈发向好,真要是打起仗来,这几十载的发展可不是简单停滞这么简单,即使以一敌二打退了那俩脑后长反骨的番邦,也不叫赢,除非吞了他们其中的一个,或者都合并了。
当然,景和帝和大楚的砥柱之臣也就这样想想,莫说都吞了,就是吞一个都不现实。
故而明摆着是赔本儿的买卖,聪明人谁乐意接呢!
景和帝愁啊,愁的他不停地把大臣叫到览政殿开会。
朝臣也愁啊,愁的他们互相打架。
毕竟朝堂就不是个政见能够统一的地方!
对于阿戎和奴儿罕的突然袭击,朝臣们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泱泱大国自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此番变动自当沉稳以对,当是观望为主。
另一派则更加爽利,认为应当先发制人重拳出击,最好打对方个措手不及,两处开花、重点对敌,让那俩番邦和其他小国都清醒清醒。
当然,要是细说的话,第二派内部,还分为了两个阵营。
与主战派大多数人的想法不同,还有不少人虽然认可有战当迎,但是,他们认为与其分散力量为两国牵扯,不若守好中原之余,集中力量单打一方。
而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使不能立刻将另一方吓住,也能保证战线在阿戎和奴儿罕境内。
把别人家砸烂总好过把自己家弄乱啊!
这两大派、三拨儿人的争论一出现,就停不下来了。
说起来也好笑,辩论最为激烈、彼此互殴最频繁的,竟然是主战派内部!
一个主张双拳出击,一个想要打强弃弱。
两方坚持自己想法最好,坚信对方无知、可笑、浅见。
就这样吵啊吵,直到数支军队朝北开拔,这些争论还僵持在最开始的阶段。
眼见景和帝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好像随时都可能在朝堂上给众臣表演个现场爆炸。可他那帮臣子们却还无所觉。
幸好,阿戎和奴儿罕分别派来的使臣到了。
第六百五十八章:慈宁宫对话
阿戎和奴儿罕竟然分别派使臣前来询问,其和缔结联盟之可行性,甚至还提出彼此和亲的意见。
很显然,他们这不按常理出牌的招数,已经出了景和帝和大楚众臣的想象力的范围。
不过即使君臣懵然,他们也丝毫不怀疑,这两个不安好心的番邦一手递来橄榄枝,另外那只背在后面的手上拿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哩!
盛苑听到这件事儿时,顿有“三个人五个群”的即视感。
“若是大楚拒绝,说不得他们趁此机会,要将关系破裂之责任推给大楚咯。”坐在慈宁宫里,盛苑和安屿毫不避讳的讨论着朝廷大事。
秦太后倚着靠枕笑呵呵听他们俩嘚啵,甭管说得在不在理儿,主要是个热闹。
不想,一脸收债表情的景和帝走了进来。
见这俩家伙不知愁的跟那儿谈论国事,顿时找到撒气方向了。
当然,考虑到这是在太后的地盘儿,景和帝打算把战场转移。
不拘是清源殿、览政殿,只要出了慈宁宫,他就可以尽情输出。
作业做了没有!文章写好了没有!会试有准备吗?
若是赶巧了,他们